“以问题为中心”高中物理复习课的三环节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24 03:14:49

“以问题为中心”高中物理复习课的三环节模式初探

复习课是以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体系,形成正确认知结构的一种重要课型.复习课的内容与新授课相比,具有“知识点多”和“已失去新鲜感”等特点.如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中涉及的知识点有: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标量、矢量、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函数图象等.这么多的知识点既量大,又抽象,更无新鲜感.若沿用“教师复习基础知识学生解题教师点评学生整理”这一传统的模式进行灌输式复习,势必难于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情感,也就导致复习课效率的低下.

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复习课模式进行创新.我将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内化为“创设情境、提炼问题、组织活动”这三环节的递进式过程,其中“创设情境”是引入环节,它将复习的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新创设的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为问题的提出营造氛围,从中找回对已学知识的新鲜感;“提炼问题”是复习课的展开环节,它紧紧围绕所创设的情景,提炼出与复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物理问题;“组织活动”是提升环节,它将提出的有效问题转化为学生自主创新、合作讨论的活动,构建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现以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复习课的教学实录为例,对“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复习课三环节的教学模式作一探讨.

1创设情境――引入

要使复习课上出新授课那样的激情和新鲜感,在课前精心设计好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与复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是关键.

1.1课前设计

【问题4】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学生9: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将运动的物体简化成一个有质量而无大小的质点来处理.但是将物体看成质点是有条件的,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研究短跑运动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若研究体操运动,关心的是运动员的美妙动作,就不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了.

学生10: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应关注能确定物置的二个物理量.一是确定空间关系的物理量路程s或位移x,二是确定时间关系的时间t.

学生11:物理上对物体的运动,通常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如图2所示.纵坐标用路程s或位移x描述,横坐标用时间t描述,再用函数图象来描述.

学生12:路程与位移虽然都能描述质点的位置,但是二者是有区别的.位移表示位置的变化,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在坐标系中,向上为正,向下为负.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问题5】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学生14: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其判断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运动快;二是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三是计算速度的大小,速度大的运动快.

学生15: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其方向由运动(位移)的方向决定,其大小用单位时间通过的位移来描述,用公式v=s/t来计算,速度的大小叫速率,速率是标量.

学生18:也可以用图4所示的v-t图象来描述来描述,其中的纵轴描述速度v,横轴描述时间t,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图中阴影)描述位移x,图象①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图象②描述变速(加速)直线运动.【问题7】速度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学生19:用图6所示的打点计时器和刻度尺配合测得纸带上相关点的时刻和位移的数据,由于相邻二点的时间只有0.02s,而后面相邻二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由v=s/t计算得纸带的速度可视为瞬时速度.利用相邻的多个点可以测得平均速度.学生20:打点计时器的功能是方便地测时间,而电火花计时器或传感器也具有同样的功能,与刻度尺配合也能测出平均速度或瞬时速度,其测量原理和方法基本相同.学生21:也可以用上述创设情境中的方法,由表一中的数据计算得出平均速度.【问题8】怎样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学生21:物理上用加速度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其本质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学生22:类比速度的“定义、本质、意义、公式、单位、特点、测量”这6个概念结构,加速度的概念结构也有“定义、本质、意义、公式、单位、特点、测量”这6个.学生23:用单位时间速度的变化来定义加速度,其定义式是a=Δv/Δt;学生24: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国际单位为m/s2;学生25: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当物体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当物体做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学生26:用速度仪测物体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用秒表测初、末二状态所需的时间t,计算得到的(vt-v0)/t,即为测量到的在该时间段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组织活动――提升

3.1当堂巩固

根据创设情境中的图2和表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提问和解答.

【问题7】该运动员在100 m短跑的过程中,根据速度变化的不同,可以分成起跑、途中跑、冲刺这三个阶段,它们的运动各有何特点?

学生19:位置AD是起跑阶段,在做加速直线运动;DI是途中跑阶段,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冲刺阶段IK是冲刺阶段,也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问题8】你能从表1的相关数据中确定出三个阶段的位移和经历的时间吗?

3.3拓展延伸

【问题11】怎样从图象的角度理解加速度?

学生23:加速度的本质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可用图6所示的函数图象来描述,图象(直线或曲线上某点的切线)与时间轴的夹角θ越大,加速度a也越大.

学生24:图象①与②中的速度在增加,加速度a>0,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由于图象①比②的夹角θ要小,说明物体①的加速度比物体②的小,物体①在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②在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上一篇:新课程下之数学有效课堂教学 下一篇:“语文味”的评价生成“语文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