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中韵 第6期

时间:2022-09-24 02:46:57

晚清时出现的浅绛彩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瓷绘艺术“绚丽多姿,百花盛开”,交映着无数迷人的美丽,凝聚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和感情,编织着无数精彩而遥远的故事。它把中国的文人书画元素融入到瓷器中,开创了一代瓷艺新风。它是清代晚期用瓷器体现中国画艺术的精彩尝试,创造出了瓷画的新面貌。同时,这一创作也因蕴含着作者个人深厚的思想意境和艺术创作的魅力,因而脱颖而出了许多优秀而精湛的作品,被后人称为“烈火中燃烧的国画艺术”、“最具内涵文化作品”、“魅力瓷器”等。这一时期的浅绛彩文人瓷绘帽筒更是将中国书画艺术的“四绝”—诗、书、画、印抒情而艺术地表现在帽筒上,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相结合,从而使帽筒这一器物得到升华。

浅绛彩帽筒瓷绘,品艺精绝,流派纷呈,秀逸萧疏,恬淡清新,引人入胜。以下是家藏的几款浅绛彩瓷帽筒,笔者尝试用当今的技术把文人浅绛瓷绘帽筒中精湛的瓷绘进行平面展示,以求得更直观、更完美的艺术效果。

1.戴裕成“金玉满堂”帽筒一对(图1)

金鱼,它以身姿奇异、色彩绚丽、体态端庄、游姿典雅、恬静温柔而著称。人们赞誉它为“金鳞仙子”、“水中牡丹”;西方学者则冠它以“东方圣鱼”的美称。可以说金鱼是一种天然的活的艺术品。帽筒“金玉满堂”,以其智慧的想象设计和精湛的画艺,使这对“挂红”金鱼帽筒成为最精彩的浅绛作品之一。

鱼在中国图案上是一个流传极广、传为佳话的装饰形象。中国人喜爱鱼纹,更赋予它一定的人情味,人们把盼望书信交流的美好情感称做“鱼雁传书”,把夫妻恩爱称做“如鱼得水”。而鱼与“余”音同,故在传统习俗中它又被视为吉祥物,常用来比喻富余、吉庆和幸运。

“金玉满堂”即金鱼与金玉谐音,数尾金鱼在透明的鱼缸中嬉戏游动称曰“金玉满堂”。帽筒绘画纹饰清晰流畅,画工精湛,色泽浓艳,画面整体细腻典雅,生动有神,一派生机勃勃其乐融融的美景,有着富贵高雅艳丽的气质。

这对帽筒是晚清浅绛彩名家戴裕成“甲午”之年的优秀作品。“金鱼图”表现着作者内心深处的精神空间,阐释着笔、墨、彩、水的物化语言与意象天成的创作意境,是帽筒作品中颇为少见的佳作。

2.何明谷山水瓷绘帽筒(图2)

浅绛彩瓷绘成就最高的是山水画作,体现着作者对山川景物深入的了解和真切的感受,以及对于形与神各自不同的体验与感悟,从而形成了每位作者不同的笔墨程式。由于没有格式化的要求,丰富了帽筒瓷绘山水绘画创作的空间,无论是群峰突起树木葱茏,还是远山近水层峰叠翠、山泉蜿蜒草堂隐现,都显现着作者深情的创作意境和生动的自然景观,使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何明谷,晚清浅绛彩著名画家,精于工笔、写意。其作品创作严谨,讲究意境,笔艺深沉而老辣。这对浅绛山水瓷绘帽筒,是仿“石田老人笔法”。石田即沈周(1427-1509年),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等。沈周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帽筒画面上突兀险峻的重山,气势雄伟,林木丰茂,石体坚凝,深谷、寒林,谷间的石桥,山中的古寺,蜿蜒曲行的山路,有着诗一般的意境。山下的村居,出行朝拜的居士,潺潺流水的小河,在帽筒上构成了一幅精彩的山水图。整个画面山势起伏,江天辽阔,很有气势。挺立的山峰充满欲升之势,展现着勃勃生机。帽筒浅绛瓷绘体现着作者深厚的技艺和创作功力,是浅绛山水帽筒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3.汪永太“五子图”帽筒(图3)

汪永太,晚清浅绛彩瓷绘名家之一。目前存世作品较多,但像这对1912年(民国元年)创作的“五子图”帽筒,笔法细腻,图意新颖,施色艳丽,整体构图恬淡、欢快、活泼、优美的作品不多。此画用工精细,构图疏密得当,表现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对帽筒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晚清浅绛瓷绘向民国过渡的作品之一,其用料用彩已明显地比晚清的浅绛瓷绘作品艳丽,所以它有晚清的“血统”,又加入了民国的新鲜“血液”,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作品。

帽筒画面绘有五个丰腴可爱的儿童在玩耍,中间的儿童身高体壮,手握鲜花一束,最后一位高举“如意”,前面一位蒙面而寻,旁边其中一位似在吹口哨,另一位手提鞭炮一串,一幅“夺彩”之后热闹庆贺的场面,将孩童稚气天真和快乐的天性表现得非常生动逼真。帽筒瓷绘线条流畅,粗笔挥豪,笔墨酣畅,画面整体布局合理,是一对民国早期的精品之作。

4.陈子常:“太白醉酒图”帽筒(图4)

陈子常,晚清浅绛彩瓷绘大家之一。这对浅绛彩瓷绘帽筒“太白醉酒图”创作于光绪九年(1883年)。画中李白头戴学士帽,身穿“朝服”倚缸而憩,神态酣然,深醉中也充满着诗仙风骨的豪气,流露着高傲之态。两个书童,一个脸如红霞,手端酒杯席地而座,有着似醉非醉的形态,看来“诗仙”杯中的剩酒喝了不少。另一书童经不住美酒的诱惑,在李白酣醉之际,他也背对“诗仙”,抱壶“偷”饮。图中三个人物形态各异,但都没有离开一个主题“酒”。诗、酒同李白结了不解之缘,李白自己也说过“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天子呼来不上船”这一句,更使李白的形象变得高大奇伟。后人也夸赞“诗仙”酒入豪肠,三分笑啸成剑气,七分酿成了月光,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陈子常的这对浅绛彩瓷绘帽筒创作不论是创意还是设色,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表现着非凡的艺术功力,是浅绛瓷绘帽筒中不可多得的上品之一。

5.“八破”浅绛瓷绘帽筒(图5)

瓷器上有一种图案很是特别,它就是“八破纹”。据了解,“八破”又称“吉破”“什锦屏”,又名锦灰堆,也叫“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八破”中的“八”寓意丰富,还有“发达”“发财”的意思;“破”是破碎,寓意“岁岁平安”。在中国传统绘画史中,我们很难找到对于19世纪“八破画”的介绍,它所反映的美学风格及所表现的美学思想很少被研究者提及。

这只创作于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的“八破”图帽筒,直接对实物进入写生,以残破文物片段堆叠构成画面,追求形似逼真的破书、破字、破对联……

浅绛瓷绘上的“八破纹”完全是手绘而成的,并不是由实物剪裁后拼贴在画面上的。帽筒绘画采用开窗式,整个“八破”图绘,巧妙地将窗口与瓷绘相拥、相融地进行艺术结合,使帽筒瓷绘有着一种强烈的表现意念。

浅绛瓷绘帽筒是画的“天空”。仙境般的画境,展开的画面,让您入景入情。每每读着这一幅幅让人“心憾”的精彩画面,就像进入了一片“圣地”,让你在沉醉和兴奋中回味,让你产生不尽的遐想和美好的追忆。(责编:雨岚)

上一篇:慢生活 慢收藏 下一篇:俞洁:愈超然,愈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