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福建省长汀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研究

时间:2022-09-24 01:31:29

对福建省长汀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研究

林地既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木及林内野生动植物生长的载体,是林业生产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地保护利用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2]。笔者对长汀县林地资源现状、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措施,以促进当地林地的保护与利用。

1 林地资源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县林地面积259 991.5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3.70%,其中,有林地238 802.66 hm2,疏林地417.38 hm2,灌木林地9 422.9 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7 802.6 hm2),未成林造林地10 491.74 hm2,苗圃地12.79 hm2,无立木林地265.97 hm2,宜林地578.08 hm2。生态公益林(地)面积77 552.73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9.83%,其中,国家级公益林42 041.73 hm2,占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4.21%,省级公益林35 511.0 hm2,占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45.79%。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 111.6万m3。森林覆盖率为79.40%。

2 林地资源特点

2.1 森林资源总量较大,森林覆盖率高,生产率低

长汀县林地面积26.0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71%。其中森林面积24.6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9.40%,与全省平均相比,高出15.08个百分点。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 111.64万m3,也处在全省中上水平。但是由于长期粗放式经营,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树种单一,森林质量不高,现乔林地生产率只有55.25 m3/hm2,远低于全省林地的平均水平(全省林地生产率为86.17 m3/hm2)。

2.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修复任务重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31.5%的国土属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经过10年的综合治理,如采用坡面工程与植被措施有机结合的“等高草灌带”技术控制水土流失,发展“草牧沼果”改良植被,采取封禁、生态林草种植等巩固治理成果,流失面积已减少逾5万hm2,但仍有逾2万hm2面积需治理,生态修复任务依然很重。

2.3 城市化进程较快,对林地需求总体趋势逐步增加

长汀县属海西经济区范围,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城镇、工矿、道路、水利、旅游开发等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对林地需求上升,自2004—2011年,累计已办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手续达1 045.4 hm2,130.7 hm2/年。其中,2010年审核林地233.9 hm2;2011年审核林地237.1 hm2,林地需求总体趋势增加明显。

3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林地旺盛,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长汀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新城区建设、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尤其是耕地的严控政策,耕地可供建设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较多供地责任。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尤其是产业承接转移和南方稀土中心的建立,势必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类建设用地也势必大量向林地转移。同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首要条件是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林地保护。2008年开始实行林地保护,长汀县的林地开发定额离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林地供给有限。因此,林地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更加突出。

3.2 森林资源管护经费不足,群众林地保护意识不强

因森林培育周期长、更新难度大等特点,森林的经济效益低,其最大效益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从生态战略考虑,划出了大量防护林、特用林作为生态公益林,但给予的补偿费低,导致森林资源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大大影响群众的森林资源管护积极性。同时造成林地保护意识不强,只考虑自身需求和眼前利益,受开矿、养猪、筑路、建房及工厂建设等工程影响随意占用林地及采伐林木的事件时有发生[3]。

3.3 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一方面长汀县80%以上的森林由集体或个人经营,由于森林所有权主体多样,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经营管理较为粗放。另一方面,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3,中度以上流失面积超过2万hm2。目前,低效残次林比重较大,约占林分总面积的1/2。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分中纯林多、混交林少,林地生产力较低,森林质量总体不高。

4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

根据《福建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分解到长汀县的规划指标为控制依据,围绕建设绿色长汀,促进长汀县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翼的重要产业集聚中心、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具有客家特色的红色旅游中心的总体目标,制定如下规划目标:一是林地总量基本稳定,略有增长。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为260 300.06 hm2以上,比初期增加308.58 hm2,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保持在83.81%;二是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到规划期末,森林保有量达249 913.8 hm2,比2009年净增加3 308.54 hm2,增幅1.3%。森林覆盖率增加1.0个百分点,达80.46%;三是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规模得到控制,到2020年全县占用征收林地面积严格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范围内;四是林地生产率明显提高。现有林地生产率为55.25 m3/hm2,通过封山育林、幼林抚育、低产林改造等措施,规划到2020年,全县林地生产率达到73.70 m3/hm2以上,提高18.45 m3/hm2以上;五是重点公益林地保持不变,重点商品林地适度增加。

5 林地保护利用的规划布局

5.1 区划布局与保护利用方向

根据长汀 县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对林业的不同要求,以及该县现有森林资源特点和规划期内林业发展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生产能力、林业在区域上的功能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林地经营沿革、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相对一致的方法,划分4个功能区。

5.1.1 东部防护林、速丰用材林建设区。该区位于长汀县的东部,包括馆前、童坊、南山3个乡镇。国土面积63 893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57%。现有林地面积53 427.2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9 611.9 hm2,商品林面积43 815.3 hm2。该区域地貌是中山、低山、丘陵三分天下,夹有少量谷地。林地现状是用材林与防护林并存。与周边县交界的中山地带是防护林,设有多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小区;城镇周边的低山丘陵立地条件良好,是全县另一个重点用材林主产区——杉木速丰林基地。利用方向:中山地带低质低效林分采取封育结合方法,适当改良林相,构建结构复杂、功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重点商品林基地用地,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提高商品林地生产力。重点建立杉木、马尾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满足区域需求。

5.1.2 北部水源涵养林、毛竹丰产林建设区。该区域位于长汀县的北部,包括铁长、庵杰、古城、大同、新桥、汀州6个乡(镇)和圭龙山自然保护区、楼子坝国有林场部分工区,共8个单位。面积73 813.79 hm2,占全县面积的23.77%。现有林地面积63 201.67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24 435.4 hm2,商品林面积38 766.27 hm2。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域地势较高,是汀江源头之一。该区坡度较陡,天然林分占多数,分布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县城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同时是“红色汀州”的主要活动地,省苏维埃旧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集中于此。利用方向:坚持“保护为主”,严格限制林地的开发使用。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维护和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重点做好汀江源头的生态公益林保育,培育以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提高江河源头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源调蓄功能;依托原有布局和基础,重点发展速生丰产竹林,满足区域需求和提高林农收益;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资源,培育壮大旅游产业[4-5]。

5.1.3 西南部速丰用材林、特色经济林建设区。该区域位于长汀县的西部和南部,包括四都、红山、羊牯、宣成4个乡镇和楼子坝国有林场部分工区,共5个单位。国土面积69 299.21 hm2,占全县面积的22.31%。现有林地面积61 947.77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7 660.42 hm2,商品林面积54 287.35 hm2。区域地貌类型以低山和丘陵为主,中山占一部分,西高东低。该区立地条件良好,是全县的马尾松主产区。该区是以油茶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区。林地利用方向:优先保障重点商品林基地用地,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科技示范,重点建立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丰产竹林基地为主,以扩展和培育油茶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为辅的经济林基地,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树种结构,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的多种需求,缓解木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适当利用该区域的林地资源、山水景观、人文景观和森林景观资源,加大汀州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养生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5.1.4 中部水土保持林、名优经济林建设区。该区位于长汀县中部,包括策武、河田、三洲、涂坊、濯田5个乡镇和楼子坝国有林场部分工区,面积103 587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35%。现有林地面积81 414.88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35 801.19 hm2,商品林面积45 613.69 hm2。区域地貌类型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地势较低。该区域立地条件差,以稀疏的“老头松”林分为主,是全县乃至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也是南方稀土矿主要分布区,也是全县的名优经济林产业区。林地利用方向:林地以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发展“草牧沼果”改良植被,控制和改善水土流失。在条件适宜的地方,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其他工程措施,适度发展杨梅等名优经济林,既改变森林资源环境,又保持水土,还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同时该区域林地离镇村及交通干线较近,开发利用条件好,规划一定数量的林地面积作为今后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及稀土开采的后备建设用地,适度承担城市建设供地职能。

6 保障林地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6.1 积极补充林地,实现林地保有量的目标

通过在25 ℃以上的坡耕地和抛荒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废弃村整治恢复林地、矿山治理恢复林地、森林城镇建设、绿色廊道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大量补充林地面积,力争到2020年长汀县补充林地2 965.54 hm2,从而达到林地保有量目标。

6.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林地的意识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林地保护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专刊、报纸等媒体,将涉及林地征占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有关知识向普通群众、建设用地单位及地方政府大力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保护林地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设立永久性标志,使群众自觉充当林地保护义务监督员,对各项占用征用林地项目进行监督。同时增强建设用地单位合法使用林地的意识。

6.3 加大对违法占用林地的打击力度

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开展林地专项大检查。对违法占用林地项目,依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符合占用林地有关要求的处罚后要及时补办审核(批)手续,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进行关停,促使其恢复林地生产条件。各乡镇林业站在林地管理中要积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使违法占用林地项目在占用初期就及时得到处理,减少违规占用林地问题处理难度,有利于营造依法使用林地氛围,提高林地保护管理水平。

6.4 依靠科技,及时掌握信息

充分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档案与“3S”技术,建立林地、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对林地现状数据进行及时变更,准确掌握全县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以数字影像信息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分布“一张图”、森林资源数据“一个库”、森林资源管理“一个系统”的目标,探索建立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林地保护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管

上一篇:北京市建立外埠劳务基地管理试行办法 下一篇:县养蜂协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