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辛勤劳动为荣--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24 01:13:50

以辛勤劳动为荣--八荣八耻心得体会

劳动塑造健康人生(我谈荣辱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 孙宏艳

某报报道:上海某区评选优秀学生,从28000名中学生中挑出17名候选人。然而,当他们从考场门口走过时,脚踩测试者有意扔在门口的扫帚和抹布,却没有一人理会。这种现象并非偶然。一次千人的大型调查显示,有85.7%的孩子认为劳动没有必要。其中,32.3%的孩子没有劳动习惯,37.2%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劳动。

这种现状是谁造成的呢?恐怕成人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社会上,也普遍存在着轻视劳动的现象。在父母们的眼里,孩子的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至于体育、道德、劳动都可以退而求其次。看见环卫工人,大人会对孩子说:“瞧见没有,不好好学习,将来你就像他那样。”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会说:“就你那成绩,将来只能去给人理发!”而在德国,人们早已注意到劳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法律明文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6―18岁的孩子每个年龄段该做什么家务,都有明文规定。

实际上,劳动对于每个人成长的意义非常重大。马克思说过,劳动才是人的第一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惊人丰富的思想世界。

不仅如此,劳动对塑造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也具有重要价值。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此外,这些人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这是因为,让孩子从小干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坚韧负责、珍重亲情、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在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有两个重要的发现独生子女的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整理房间、洗衣服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给了孩子一份责任心,一份自豪感,这样的孩子才更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热爱生活,体贴他人。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特别需要的宝贵品质吗?

民生在勤 勤则不匮

吉林省委党校 闫越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通过劳动,人类从盘错交织的古树走向陆地,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人才和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切最终都要靠劳动来实现。因此,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

但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人却滋生了好逸恶劳的思想倾向梦想一夜暴富,一夕成名。在他们眼里,劳动成了“没本事、愚蠢”甚至“下贱”的代名词,而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甘当“啃老族”,甚至巧取豪夺却被视为“有能耐”、“光荣”,有些地方甚至出现“笑贫不笑娼”的怪现象。这是可悲的、可耻的、可怕的,不仅不能增加社会财富,反而污染社会风气,有损社会公德。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的形式和形态日益呈现多样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不断被丰富和拓展。于是,有人开始把劳动分出三六九等,总想做自认为体面、轻松、舒适的工作,而对平凡、普通、繁重、艰苦的体力劳动避而远之。在种种错误人生观就业观影响下,许多地方熟练技工紧缺,就业形势严峻;有些地方本已摘掉“穷帽子”,却还千方百计造假争当“贫困县”,争领救济金……

其实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很明显,这里的“劳动”绝不仅限于产业工人和农民的劳动。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为社会创造价值,服务于人民,就是光荣的,劳动者就该得到承认和尊重。而那些好逸恶劳者,则应当受到谴责和鄙视。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上一篇:民政局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下一篇:学习市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