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式阅读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24 12:40:33

朗读式阅读教学论文

一、朗读式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运用方法

朗读式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法宝,也是老师的艰巨任务。在这一方法运用中,它的技巧是多样的,形式是多变的,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特殊矛盾特殊分析。首先,在朗读教学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意培养班级朗读的良好习惯和风气,有了大环境的铺垫,学生才能更愿意地去进行朗读和体验。其次,在施教过程中,老师主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说教者。朗读时,老师通常会根据课文的特点,题材来选择相应的朗读语调,朗读节奏,使学生掌握朗读要领,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在朗读时可以采用对比导读,理解导读,模仿跟读等等多种方法,旨在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最后,朗读的形式是多变的,有集体合读,个人朗读,配乐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对待感情细腻婉转的诗词,教师多采用配乐的方法,或者是吟唱,例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对待一些戏剧文字的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例如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总之在一系列的训练方式中,学生总能体验出语文的独特滋味。

二、朗读式阅读教学方法的重要影响

朗读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身心结合的锻炼方式,而且朗读方法多样,技巧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朗读教学中,不是盲目乏味地让学生“死读”,而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在不同程度地参加着活动。例如眼睛在看,耳朵在听,嘴巴在读,脑中在思考,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注意力被高度地集中着,多方面,多角度地感知课文,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朗读同时也是学生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只有多读,才能加深自己的感性认识最终发展到理性认识。因此说朗读式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初中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具有莫大的帮助。

三、朗读式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学习兴趣

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和表达能力。它只有通过长期的艰苦训练才能获得,如何训练?那就是朗读。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首要方法,是把握文章感情的基础。语感便是在学生坚持不懈的朗读下形成的,语感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在对我国古老的诗歌认识上,朗读和语感便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诗经》中的美丽诗词,也正是通过朗读的方式才将那温婉或者是凄凉的所感之情完整地体现出来。无论是“蒹葭苍苍,在水一方”的美好描写,还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低低,通过朗读,总能品出别的一番滋味。抑扬顿挫的语调,铿锵有力的节奏逐渐生成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快乐自由地学习,无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向健康的心态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朗读式教学可以提高初中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最难的部分就要数古诗词的鉴赏了,而古诗词的鉴赏也正是考验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纵观初中教育的这一环节,学生们往往“谈诗色变”,诗歌真的很可怕吗?答案是否定的。诗歌作为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产物之一,它的节奏和韵律,它的意境和思想都被古今之人乐此不疲地探讨着,研究着。诗歌最初是靠音乐流传下来的,它被当成唱词,吟唱在大街小巷。所以,现代教育依然不能忽视诗歌的朗读的力量。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是老师的重大任务。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流露出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限惋惜之情;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道出诗人心里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凄凉。诸如此类的感情抒发,学生在朗读时自然有自己的深刻见解,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同时在朗诵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这对中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极大的意义。

作者:林艳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创新体系知识管理论文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