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草繁殖技术研究

时间:2022-09-24 12:08:17

缬草繁殖技术研究

缬草属于多年生的败酱科高大草本植物。它的根状茎与根均可入药,通常用来制作镇痛和镇静的药剂,是治疗腰痛、失眠等组成成份之一。同时也是制作化工原料和高级烟草香精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缬草的市场价值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缬草适宜种植的地区 中国的东北地区到西南各省是缬草主要生长地区,多

生长于海拔800 m之上的草地和山坡,生长期较短。

2 缬草的移栽

介绍几种有关缬草的繁殖技术,但在缬草根系发育健全,长出5~6条根系、3~4片叶后,春季气温在20℃时,可进行缬草幼苗移栽,并将株间距保持在25 cm,实行大田移栽,在秋季采挖。现今中国对缬草的种植管理仍较为粗放,较适于山区人民进行大面积栽植。

3 缬草的繁殖技术

3.1 种子繁殖技术 缬草的采种花期在6-7月,尤其是在花期之后的20 d更加重要,缬草种子将会陆续成熟,缬草种子呈卵形生长,约有4 mm,并在顶端长有多条宿萼,呈羽毛状生长。在种子成熟后,要及时采集,否则就会被风刮走。这也是中国多年来一直没有考虑进行缬草人工种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缬草人工种植时,特别注意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在缬草花期之后的10 d里,应用塑料纸或窗纱照在花序外面,待花期过后的20 d之后,种子成熟后,就可打开罩在花序上的罩子,将其晾干、收好,置于干燥之处。

首先,要细整土地,将其作为苗床,在向苗床浇透水之后,等到土壤表面无积水,就可将种子均匀撒播在土壤表层,盖1 cm厚的细土,切忌不可播种过深。通常在15 d之后,缬草种子就可发芽出土。这时必须要经常喷水以保持苗床湿润,只有形成了3对真叶的幼苗才可以将其移栽或换到营养杯中,在移栽后的7~8 d就可以轻施追肥,以此来促进缬草幼苗生长,使移植幼苗根系逐渐发达健壮。

由于缬草种子较小,培育率较低,发芽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扩大繁殖:将成熟种子用流水冲洗数小时之后,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进行5~10 s的表面消毒,接着用2 % 次氯酸钠浸8~10 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接种在MS培养基上。缬草的两片叶子通常会在7 d后充分展开,并于15~21 d后形成完整的根系。将顶芽,腋芽做外殖体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待30 d新梢又可切成小段再转入新培养基,建立和维持茎的无性系。

缬草幼苗只有在长有2、3对真叶时,方可开管炼苗。取出缬草幼苗,将根部的培养基洗净并移至沙土中,此时要注意保湿,利用玻璃钟罩或是塑料薄膜将其覆盖,而且要将薄膜打开两2~3 h,直至15 d后幼苗长出4~5条新根,植株健壮,幼苗成活率达到95%。可在气温在20℃时,将其移栽于大田中,但千万不要使其根系受损。

3.2 萌发芽技术 该技术需将缬草的根状茎埋于土壤之下,但应注意保湿,3 d浇1次水,5缬草幼苗在温度保持在22℃的7~14 d后,根系萌芽生长旺盛,可使用萌芽繁殖法。第一组织培养法:用萌芽,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常规消毒,在MS+6-BA5.00 mg/L+NAA0.01 mg/L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在7~14 d后长出2、3对叶时,再进行2次转接,通常在长出4~5条健壮根系之后的14 d~21 d内,进行开管试苗的7 d后将其移栽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保湿,幼苗成活率较高;第2沙土培养法:将其萌芽栽于比例为3:7的培养粘土中,使其温度保持在20℃,用薄膜覆盖15 d~21 d后,萌芽会长出2~3对叶和2~3条3~4 cm的根。可打开薄膜进行炼苗,以后逐渐增加炼苗时间。可在10 d后去除薄膜,移苗到普通土壤。幼苗能在20 d后生长出健全的幼苗根系,使其在20℃下顺利成活。

3.3 根状茎繁殖技术 切断缬草的不定芽根状茎,进行幼苗的移栽,保持25 cm的株间距。通常连片种植易引来虫害,需要进行及时的防治。此法繁殖的幼苗健壮,要勤浇水、除草,使土壤松软。

3.4 再生植株及其繁殖技术 切下无菌的子叶,进行常规消毒,在MS+6-BA 10.00 mg/L+NAA0.05 mg/L培养基中播种,子叶发生愈伤组织会在10 d后结构变得更加致密,呈半透明浅绿色光滑,并在40 d后生出幼芽,但还应再培养60 d,在芽上生成芽簇。把芽簇切成含有1~3个芽的芽丛,并将其转入与上述所说相同的培养基中,分生出更多的芽簇。

缬草市场极为广阔,它的市场价值较高、拥有多种用途。通过研究缬草繁殖技术进行研究,有利于缬草市场的顺利开发。

上一篇:棚室草莓常见六病的防治 下一篇:对于齐次方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