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

时间:2022-09-23 10:57:11

新课程理念下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政治教师的心田。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就是要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上好一堂课,不仅是学生的享受,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陶醉。看到学生兴致勃勃的笑脸,眉头紧锁的沉思,豁然开朗的踊跃回答,作为老师很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那么,怎样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启迪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呢?

1 坚持以人为本,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现实课堂上我们见到这样的情景:政治课上,教师正对着一群站着的学生大发雷霆:“你们几个怎么每次作业都错?到底怎么回事?”学生对着满纸的作业茫然无以应对。相类似的情况还有,如:有的教师喜欢喊成绩好的同学回答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耐心,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有的教师禁止学生在课堂上插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1.1让古诗词诵进课堂

古诗词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老师若能注意收集并利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学生欣赏到优美的诗词歌赋,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还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更多的社会、人生哲理,体会到哲思之美。比如在讲整体和部分的时候,笔者就引用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既让学生沉浸于美丽的风景画里,又让学生领悟哲学原理。实践证明,把抽象的哲理融入到诗词歌赋的分析中,可以大大提高政治课的趣味性,可以使学生惊讶地发现,原来诗词还可以有这样的解读,真是“熟知并非真知”,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感。

1.2让“生活”走进课堂

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是机械死板的,感到政治课无非是课上划条条,考试背条条。鲜活的理论被教条化,政治课也就变得乏味无力。如果能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中,则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活味。

笔者在讲“按客观规律办事”时,适逢几十年未遇之大雪,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上海到新疆,遍及祖国大江南北,灾难之重,难以计算。上课时及时引入这个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信息,再引导学生分析雪灾形成的原因,就是人类破坏自然、违背规律而受到规律的严惩,告戒人类要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感到书本的理论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实实在在的知识,因而学习的热情也就高涨了。

1.3让艺术融入课堂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唤醒创造性的思维。”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应是享受、是愉悦,是精神上的升华。课堂上教师向学生传递着知识和感情的信息,要让学生从心底呼唤出“美的意境与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美好的意境中去。因此,在教学中,应点缀一点艺术味,把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引入课堂。

比如在讲“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时,在悠扬的《渔舟唱晚》音乐声中,屏幕上依次展示出不同季节荷花的景色,并配上诗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的初夏的荷;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的是盛夏时荷的风景;而范成大“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雏浅蓝。”描绘的是秋风初起时荷花的娇憨;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道出的却是晚秋时节荷的枯败之景。学生沉醉于诗情画意的同时,也领略着哲学的无穷韵味。

2 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悬念,在情景冲突中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古人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笔者在教学别注意培养学生“学贵有疑”的精神。例如:在教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学生对价值、价值观、人生价值观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难以理解,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个青年人开车在郊外的马路上,当到达一个公交车站时,他停下了车。因为他发现,站台上有三个人正焦急地等着车:一位是急需救助的老人;一位是曾经帮助过他的远房亲戚;一位是赶考的学生。因为他的车,只能带一个人。带谁好呢?他犹豫了……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后,笔者让学生分组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引发了其他学生强烈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学生讨论完,笔者总结: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无所为对与错,当然他选择时应当尽量选择最佳方案。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有一种价值观在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价值观就象一把尺子、一杆秤,指导着你的抉择。价值观究竟怎样指导人的选择,既然价值观有导向作用,那么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导向作用,究竟应该确立怎样的价值观呢……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如此强烈,笔者被深深震撼了,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能形成,才会有更新的学说产生。

3 实施开放式教学,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所谓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强调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思考,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在教学“价格变动的影响”中第二个知识点“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时,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昆山有着闻名世界的阳澄湖大闸蟹,前几年,由于市场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导致养殖户迅速增多这一实例来代替教材中的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的“牛蒡”例子,增强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度”。

由于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材有些内容落后于形势的缺陷,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新闻材料这一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加强宏观”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首先展示一则新闻材料:

陕甘宁江苏等地出现多个婴儿患肾结石病例,疑为食用问

题奶粉所致。11日,卫生部证实,经调查,高度怀疑三鹿集团旗下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同日,三鹿集团承认奶粉受污染,全部召回8月6日以前产品其次让学生带着如下两个问题阅读教材:(1)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2)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是什么?再次,师生互动:结合两段材料,师生共同探讨上述两个问题。

实施开发式教学,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重在学生乐于探索,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通过探究性教学、体验性教学和交往性教学等,改变了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探究活动这一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在呼唤创新,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理念、技术、体制等都亟待创新,而我们的希望就在年轻一代身上,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想象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想象越超脱、越大胆,往往就越新颖别致,越富有创新价值。所以笔者在讲“科技创新”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种植的水稻、小麦能不能象种植菜一样,种下后割了又长,长了又割,依此类推呢?”相信的举手,结果班里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了,还有一大半学生表示怀疑。当笔者告诉学生:“傻瓜水稻”收割后还能长,学生听得都很入神。于是笔者在问:长在藤上的丝瓜呢?想吃的时候割一段下来,完了它再长,需要了再割,可以吗?我们的衣服白天可以吸收太阳能,晚上可以照明?人类奔月再也不是梦想,宇宙也没那么神秘,“神六”、“神七”的飞天成功足以说明了。所以传统应该尊重,但尊重传统绝不是意味着一成不变。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变革中实现的。随后,学生们谈了他们的“想象发明”:“奇特树”能吸毒,海水代替石油成为新能源,人有自己净化食物的功能……

总之,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享受、充满活力、共同成长的好地方。

上一篇:处理课堂内外突发事件的艺术 下一篇:“说”在音乐教学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