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9-23 10:09:26

关于中职数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摘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对中职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中职数学教学要服务于专业课,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当务之急就是接触不同专业,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标准,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地处理教材。当然,还要以生活化的教学使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中职数学;应用教学;专业结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一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它十分明确地要求我们的数学课要结合专业课和生产实践,为专业综合能力的养成服务,并通过和专业课及生产实践的结合落实相应的数学能力。新课程标准对此更是极力倡导,但涉及到具体该怎么操作,在教学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都值得探究。本文想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接触不同专业,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是数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我们学校是一个设置有财会、电子、计算机、数控、模具、服装、广告、旅游等12个专业,共有60多个班级的较大规模的学校,学校十分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中职教学和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相差很大,如何更好地进行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试行,犹如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于是我有意识地接触专业课教师,了解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如会计专业与函数中的最值问题、排列组合及概率、初步统计等数学内容密切相关,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三角函数要求多一些。立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不同的专业也将面临着数学方面的不同要求,他们都需要在中职阶段为他们的这种不同打下一个适应他们未来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一个详细的调查,确定在中职阶段哪些是必须传授的,哪些是可以传授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其次,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周边地区及工业化国家对它的研究。如我国香港地区的《初中数学》就写入了下列内容:现在商场上实行换季打折,有的商家就标高产品的价格再来打折,它的实际折扣是多少?利润率如何计算?标高率如何计算?如何结合这些商业行为来分析成本、标价、售价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弄清怎样来计算标高率、盈亏率、折扣率等等。

总之,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平时多接触专业课教师,多了解不同专业的发展对数学的不同要求,就可以填补数学教材中专业知识的短缺,拉近数学与专业学科的距离,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别对待,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标准,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地处理教材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职教教材进行了改革,现行数学教材降低了起点,注意了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特别是第一册在主要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高中数学内容,并在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方面作了一定的增补,尽可能地考虑了各专业各大类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要求。但是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门类较多,现行教材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在知识的衔接上还是存在两方面的矛盾:(1)数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2)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中职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针对以上特点,我认为有必要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处理的原则:一要结合学生实际,二要为学习专业课服务。在具体教学时力求保持主体内容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对数学教材作必要的顺序调整或作内容的增减,制定不同专业的数学大纲,使调整后的数学内容能与专业课很好地衔接。

1、财会专业 可以先学习集合与数理逻辑用语,为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打好基础。然后学习函数,在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基础上,讲解几个重要的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接着学习数列、排列组合。最后补充一些“概率与统计、行列式”等知识。特别是对一些应用内容(如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应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数列的应用等)要作重点讲解。

2、广告设计、机械类专业 学习了“集合”后,就可以学习 “立体几何”。机械类专业还要对三角函数适当提前并对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立体几何”虽是一些专业被删的内容,但对这些专业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识图制图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但难度要降低。

3、计算机专业 可以先学习集合、一元二次方程,接着学习数列,最后补充一些“矩阵、逻辑代数”有关知识,如二进制等知识,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编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4、旅游专业 主要侧重点是数列、排列组合、利润的最优化等方面。

经过处理后的数学教材,由于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激发。在教学中还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在目前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很害怕数学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感受到学数学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生活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才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调数学是基础学科,既打基础,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是基础学科、是有用的”,这是我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始终坚持的一个观点。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一直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和实践。并不断的尝试教学内容的设计背景素材尽可能贴近生活、为学生所熟悉,使问题富有生活和时代气息,且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依据,培养学生初步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集合时,就可以用这样一段对话来引入它的概念。(这是一个姑姑和4岁小侄儿的对话)姑姑问:“你的脸在哪儿?”小男孩儿指指鼻子。“不对,那是鼻子。”小男孩儿又指指腮帮子。“那是腮帮子呀!”小男孩儿接着又指眼睛,又指嘴巴,但都没指出哪儿是他的脸。此时,姑姑告诉他说:“把你的鼻子、腮帮子、嘴巴、眼睛、前额、下巴颏儿……放在一起,这么一圈儿,才是你的脸。”然后我们再给学生集合的定义:在数学里,当我们把一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时,便说它们组成了一个“集合”。这肯定比给出集合的定义,或者只是把书本的例子重复一遍印象更深刻。

又如,在学习了函数这一章节的知识以后,我要求学生就常接触到的手机上网收费问题,做一个调查并总结,然后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学生调查如下:

手机上网实行包月制度,有两种包月套餐,一种是每月6元,5m的流量上限;还有一种是每月15元,20m的流量上限。如果每个月超过包月套餐允许的流量范围,则每5k收费为0.02元,从而列出了手机上网费用y(元)与流量x(k)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根据列出的关系式,有一位学生就对照自己某月上网浏览了8m的流量,算出当月手机上网的费用为18.36元,因此采取第二种包月制度更划算。从这个例子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无处不在,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只要我们教师稍加重视,适当引导,学生就会举一反三,兴趣倍增,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分析、思考、体会,从而扩大视野,增加知识面,增强应用意识。在学习中,学生能切实体会到已有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未知领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时,数学的实用性将更加凸显。

上一篇:高效课堂,因有品位而出彩 下一篇:当代中学生诚信情况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