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状况简析及健康教学开展探究

时间:2022-09-23 08:52:51

小学生心理状况简析及健康教学开展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很多家长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打着关爱孩子的旗号,奔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无限增加着孩子的学习的负担。孩子有着喜欢玩耍思维天性,我们不能顺其天性,拔苗助长,势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下面,我们结合自己小学心理教学的一些实践,对小学生心理状况进行简要分析,谈谈我的心理教学的一些思考和方法。

一、小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

现在的孩子基本没有不愁吃、不愁穿。更多的是家庭为其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学习条件。但是过分关注,过分呵护,过分渴望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却让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我在小学心理教学中,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的学生进行的问卷和走访调查。结果是孩子们很多心理是不健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要我学,我厌学

我调查了五年级一个班级的学生,全班45名学生,基本每个同学在平时或者假期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辅导班。虽然有的如跆拳道班是健身的,围棋班是提高思维的,钢琴班是培养艺术细胞的,但是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好的。这样,我们的孩子既要文化课优秀,还要不能浅尝辄止地参加课外学习。他们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有时候连看看动画片的机会都被取消了。家长鉴于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而希望孩子各方面能力都有提升本意是好的,但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忽略了孩子渴望自由的天性,高估了孩子们自身能力承受程度。于是,他们学一样讨厌一样。这样,他们就会生出逆反心理,对自己学习和提高失去信心;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敷衍,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懒散,过早地失去了童真。

2.自卑心理重,我不行

我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其实就是两个人相比都是有高下的,第一只有一个。我们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想孩子比别人的孩子优秀。如果孩子达不到,或者表现不够好,就拿他们和优秀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孩子在家长的批评、埋怨中就会形成“自卑”心理。当然,有些孩子因家庭条件也可能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对外界非常敏感,做事畏首畏尾、胆小怕事,久而久之就可能不合群、性情孤僻。

另外,就平时教学和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自理能力很差,自私心理很重,拈轻怕重,缺乏“一做到底”毅力没有责任感。甚至有些学生已经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他们总认为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我们教育是以生为本的教学,家庭教育也应该是建立在孩子现有能力基础之上的。孩子们的心理不同程度存在不健康显现,一方面与家庭教育有关,但是我们学校教育也存在不到位。如有的学校片面强调教学质量,不少老师简单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粗化为有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再有就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德育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目标不明、理论不足,教学组织不力。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开展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心理健康方面的老师愈来愈认识到孩子心理纠正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学校氛围有关,但是有些是我们老师无法左右的。但时就我而言,我还是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和干预作用。

1.结合学情班情,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当下,孩子们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内心也不是很纯洁了。一个老师和我说着这样的事情:他们班上一个学生学习不好,在班级称王称霸,打人骂人是经常的事情。他请孩子的家长来,结果孩子的爸爸剃着光头,带着很粗的项链和手链,在办公室说话的声音几层楼都能听到。这样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理念就是“你不强大,就会被别人欺负”。可见,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时候也真的很难。

我在教学中,重视加强引导,常常联系身边的展开教学。在低年级,我都先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和家庭,说说自己的爱好,讲讲自己希望怎样成长。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认识自己。然后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孩子们正确地看待问题,如我扮演路上的行人,表演跌倒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不能自私,要关爱他人。在高年级教学中,就教室的情境设置情境,如班级卫生没有打扫好,如果你是劳动委员你怎么办?班级中,你最不喜欢谁(不点名),为什么?然后,让他说说自己不喜欢的同学身上有什么优点?这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要尊重别人,懂得宽容和理解。

2.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生天真活泼,他们大多喜欢表现自我。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探讨交流的方法。如我们心理健康吗?你认为哪些情形表现心理不够健康呢?如某个同学一到考试就紧张,我们怎么帮助他呢?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他平时应该加强学习,熟能生巧;有的同学说可以要纠正观念,不要总是想考不好会怎样;有的同学说要适当放松,学会转移,想想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每年教学都有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就是让学生自己找找自己身上的毛病,进行自查,思考如何让别人接受自己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反思中健康和净化心灵;培养学生善于接受合理性建议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正视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成因,在普遍教育的同时,重视与心理问题学生的交流和疏导,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高良涧小学)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之探讨 下一篇:“先学后教”让概念教学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