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主问题”,提高小说课堂教学效率――以《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为例

时间:2022-09-23 08:25:37

巧设“主问题”,提高小说课堂教学效率――以《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为例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小说教学永远离不开“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文体特点、考点及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指导,运用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凝聚课堂合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一、“主问题”教学法

最早提出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主问题”教学法的是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所谓“主问题”是指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品味、探究、欣赏过程的重要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设置好“主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更快地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材说明

《一个人的遭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Ⅱ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中“遭遇战争”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

在这部以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借助于一个老兵安德烈・索科洛夫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巨大创伤,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在灾难面前流露出的人性的坚韧与伟大。

三、教学法的选择

对于刚刚迈入高中学段的高一学生而言,初次接触这样篇幅较长的外国战争小说,而且要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确实有一定难度;另外小说是节选,用的又是口述式,因此阅读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学生既要有一定的预习,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找准切入口,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文本,加深理解。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抛开常规的依照小说的要素来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而是主要采用“主问题”教学法,为本文课堂教学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小说最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或情节提供支撑。从该主问题出发,再衍生出几个子问题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再将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心理、肖像、行动等塑造人物的方法,主题的揭示等串连在一起。力求中心明确,有的放矢,同时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主问题”教学法的运用

(一)感知画面,导入新课

采用画面感知的方法,让学生谈感悟,从而对战争对人的摧残和伤害有了感性认识。

(二)紧扣文题,梳理情节

小说的标题是“一个人的遭遇”,请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明确“一个人”指谁?他有怎样的遭遇?进而启发学生思考:从他的遭遇中你读出了什么?让学生对索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有初步的认知。

梳理情节是小说阅读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述教学环节为后面教学环节中深入挖掘文本奠定了基础。

(三)围绕“主问题”,合作探究

作为一堂课的核心,主问题的设置毫无疑问决定了课堂的成功。但同时主问题的抛出是有讲究的,需要执教者有较高的教学智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介绍了发表和传播的几个细节:①1956年12月31日,《一个人的遭遇》在《真理报》上破例发表,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报纸被抢购一空;②当时,莫斯科广播电台全文广播小说,行人在街头驻足聆听,不顾寒风扑面,泪眼模糊;③小说被翻译传到中国后,也使千千万万读者泪飞成雨,小说的译者草婴就是噙着眼泪翻译它的。通过这些细节引发学生思考:这些细节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自然得出小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结论。于是水到渠成,抛出本课的“主问题”:请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并对语言加以品析,说说小说最感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为了合作探究环节能顺利开展,可对小说感人的表现举例说明。比如:孔乙己的迂腐让人又爱又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痛快淋漓的场面让人拍手称快;言情小说细腻的语言让人对爱情心驰神往;《天龙八部》中肖峰神秘的身世、盖世的武功、恩怨分明的性格令人拍案叫绝。以此启发学生如何去寻找文本中的感动点。

以此,又可以形成若干个子话题,如:索科洛夫的“泪”、索科洛夫的“梦”、索科洛夫领养新儿、悲惨的家乡景象、特殊的叙述视角等。而这些子话题的分析又是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描写方法等核心要素展开的。

(四)品味语言,攻破难点

由小说结尾处“我”的叙述中“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时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一段文字的品读,感悟作者站在叙述者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心愿,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从而突破本课的第一个难点。

同时,从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这一角度得出战争的受害者不仅仅是索科洛夫一个人,而且是整个俄罗斯民族,甚至是全人类的结论,突破本课的第二个难点。

(五)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既感知了战争的罪恶,人物命运的悲惨,更为索科洛夫在面对战争时体现出的坚韧、善良的人性光辉而感动;同时,从情节出发,以分析细节、品味语言为抓手,掌握了一套小说阅读的方法。

优秀的小说文本人物形象丰满,作品内涵丰富,这为执教者提供的了展示自己精妙设计的广阔空间和舞台。小说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广大教师以文本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终极目标,不断地创新,积极地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中学。

上一篇:26年学成5个本科50岁开始自学考试 下一篇:司法领域非暴力抗法的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