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学生汉语语音教学探究

时间:2022-09-23 07:57:08

孟加拉学生汉语语音教学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将孟加拉语辅音系统与汉语辅音系统进行比较,找出两者间的异同,从而预测出孟加拉语留学生习得汉语声母时可能产生的偏误,然后通过语音听辨统计的手段总结发音人出现的汉语辅音偏误,计算出偏误率,总结出偏误类型,并依据王渝光先生的实验语音学的相关理论,辅以Praat软件制作的语图对发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最后,针对相关的语音偏误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进一步提出对外汉语语音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孟加拉学生 语音教学 习得 偏误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社研究项目“云南成为南亚、东南亚‘汉语人才孵化器’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010)的阶段性成果

1 孟加拉国学生语音特点及汉语语音教学

语言是由其四要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词汇。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如果开始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就会影响后面整个全过程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汉语语音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如果语音掌握得不好,留学生就不能用汉语自如地来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对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汉、孟辅音系统的相同点

(1)从发音部位来看,汉语辅音和孟加拉辅音中都有双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面后音。

(2)从发音方法来看,汉孟辅音系统中都有塞音、塞擦音、擦音、边音、鼻音这五类,并且塞音、塞擦音、擦音在汉孟辅音系统中都占优势,属于数量最多的三类音。

(3)汉孟辅音都有清浊之分,都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4)汉孟辅音系统中都有m、n、l、s这几个音,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国际音标都是一样的,这四个音除了s以外,都是浊音。

1.2 汉孟辅音系统的不同点

(1)汉语的音节中不存在辅音连缀的情况,孟加拉语可以出现复辅音,一个音节最多可以出现四个辅音。

(2)汉语的辅音音位共有22个,孟加拉语有40个,但是其中一些因素的发音是相同的,实际上有30个辅音音位,尽管如此,孟加拉辅音的数量还是比汉语多得多。

(3)汉孟辅音系统中的辅音音素都有明显的送气和不送气的特征,汉语中有6对,孟加拉语中有10对,所以孟加拉语中的以送气和不送气相对立的音多于汉语。

(4)汉语中大部分辅音音素是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只有m、n、l、r、ng这5个浊音,孟加拉语的30个辅音音位中就有17个浊辅音,占了整个辅音系统的二分之一还多。

(5)汉语中的塞音、塞擦音、擦音平均分配各有6个,并且都是清音,孟加拉语中的塞音有16个,塞擦音和擦音各有4个,其中浊音有11个。

(6)汉语中的唇齿音和舌面前音是孟加拉中没有的,孟加拉语中的舌叶音和喉音,汉语中也不存在。

(7)就发音方法而言,孟加拉语中的颤音和闪音r汉语中也没有。

2 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

按照发音部位依据标记区别假设理论对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预测,并且划分难度等级。

2.1 唇音

汉语中的唇音包括b[p]、p[p’]、m[m]、f[f]四个音,有一对送气音,一个鼻音,一个唇齿音,只有鼻音是[m]为浊音,其他均为清音。孟加拉语的唇音包括p[p]、ph[p’]、b[b]、bh[b’]、m[m]五个音,有两对送气音,一个鼻音,b[b]、bh[b’]、m[m]是浊音。汉语和孟加拉语的鼻音m[m]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一致,所以出现偏误的概率应该不大,难度等级为一级。汉语b[p]-p[p’]这对不送气-送气音与孟加拉语中的p[p]-ph[p’]这对不送气-送气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一致,原则上对于孟加拉学生来说也不会太难,但是再加上孟加拉语的另外一组不送气-送气的浊音b[b]-bh[b’],就会因为形态上的混淆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将不送气发成送气,或者清浊不分,但是不送气音的偏误率应该低于送气音的偏误率,所以b[p]为二级,p[p’]为三级。汉语辅音中的[f]是唇齿音,在孟加拉语中完全没有,但是在英语中有对应的,孟加拉留学生的第二语言是英语,所以应该不难,难度为一级。

2.2 舌尖前音

汉语的舌尖前音包括z[ts]-c[ts’]这对送气-不送气音,还有s[s],都是清音。孟加拉语的舌尖前音只有一个s[s]。s[s]在汉语和孟加拉语中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都一样,并且都是清音,所以预测孟加拉学生该音的偏误不多,难度等级为一级。汉语中的z[ts]-c[ts’]这对送气-不送气音在孟加拉语中是完全没有的,难度比较大,难度等级为五级。

2.3 舌尖中音

汉语的舌尖中音有d[t]、t[t’]、n[n]、l[l],d[t]-t[t’]是一对送气与不送气相对立的塞音,都是清音,n[n]是浊鼻音,l[l]是浊边音。孟加拉语的舌尖中音有t[t]、th[t’]、d[d]、dh[d’]、n[n]、r[]、l[l],t[t]-th[t’]这对不送气-送气音是清音,d[d]-dh[d’]这对不送气-送气音是浊音,n[n]是浊鼻音,l[l]是浊边音,r[]是浊闪音。n[n]、l[l]在汉语和孟加拉语中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一致,所以留学生的偏误率应该会很小,难度等级为一级。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和上述唇音的特点有相似之处,就是孟加拉留学生容易将t[t]-th[t’]和d[d]-dh[d’]这两组音与汉语中的d[t]-t[t’]在形态上、清浊上、送气与否上相混淆,导致偏误,所以t[t’]为三级,d[t]则为二级。

2.4 舌尖后音

汉语中的舌尖后音有zh[]-ch[’]这对不送气-送气、清、塞擦音,sh[]是清擦音,r[]是浊、擦音。孟加拉语的舌尖后音中没有与它们类似的音,所以这组音在孟加拉语中完全没有。但是孟加拉语的舌叶音中的ch[]-chh[’]也是一对不送气与送气相对立的清、塞擦音,所以zh[]-ch[’]和ch[]-chh[’]极容易出现混淆,导致母语的负迁移,可能将送气的舌尖后音ch[’]发成不送气的舌叶音ch[]。sh在汉语和孟加拉语中都是清、擦音,只是发音部位不同导致发音不同,孟加拉留学生有可能受母语的影响,将汉语的sh[]发成孟加拉语的sh[],或者与s[s]混淆。汉语的r[]和孟加拉语的r[]除了都是浊音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不同,对于孟加拉留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从整体上看,这组音对于孟加拉留学生来说,难度系数很高,发这组翘舌音时还会出现舌头翘不上去等问题,根据标记区别假设理论第二条,比母语有更多标记的第二语言的成分,它们之间的相对难度对应于标记的相对度,等级为五级。

2.5 舌面前音

汉语的舌面前音有j[]-q[’]这对清、塞擦、不送气与送气音,x[]是清、擦音,并且这三个音的发音非常相似。孟加拉语中完全没有这一类音,根据标记区别假设理论的第一条,第二种语言不同于母语的语言形式,如果具有比母语更多的标记,这些语言形式就会有比较大的难度。孟加拉语的不送气与送气相对立的舌叶音j[]-jh[’]是浊、塞擦音。所以对于孟加拉留学生来说,可能将j[]发成j[],将q[’]发成jh[’]或j[]。而x[]在孟加拉语中没有相似的音,难度更大。所以该组的难度等级为四级。

2.6 舌面后音

汉语的舌面后音有g[k]-k[k’]送气与不送气对立音,鼻音ng[],清、擦音h[x]。孟加拉语的舌面后音有两对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音,k[k]-kh[k’]和g[g]-gh[g’],前一组是清音,后一组是浊音,还有鼻音[]。孟加拉语中的[]和汉语的ng[N]发音相同,不是难点。汉语中的g[k]-k[k’]和孟加拉语中的两组音k[k]-kh[k’]和g[g]-gh[g’],会出现和上述唇音、舌尖中音一样的情况,导致清浊不分,混淆送气与否,g[k]的难度等级为二级,k[k’]的难度等级为三级。汉语有清、清擦音、擦音h[x],孟加拉语中也有清擦音h[h],但它们的发音部位不同,孟加拉语中的是喉音,所以可能受母语的影响,将清、擦音h[x]发成h[h],也可能受汉语辅音的影响,将h[x]发成x[],所以h[x]的难度等级为三级。

综上所述,根据Eckman的标记区别假设理论,孟加拉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难度等级共分为五级,等级越高,习得难度越大,具体如下:第一级,m、f、n、l、s;第二级,b、d、g;第三级,p、t、k、h;第四级,j、q、x;第五级,zh、ch、sh、r、z、c。

3 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教学对策

在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的习得过程中,具有区别特征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在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这六类中,各有一对,所以本部分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归为一类。另外孟加拉留学生在舌尖中音这组中,出现偏误的只有d和t,它们的偏误类型是混淆送气和不送气音,所以以下描述中将d和t归入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中。

3.1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汉语辅音中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性特征,在孟加拉语的语音系统中,也存在送气和不送气音。汉语中有6对送气音,孟加拉语中有10对送气音,在这两种语言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导致学生在发音时,常常会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

对于送气音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发送气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大的特点进行练习,让学生将手放在唇前,感受送气音p[p’],t[t’],k[k’],q[’],c[ts’],ch[’]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度。此外,罗常培(2002)指出,“送气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口腔送气时胸腔会明显收缩”,因此在教送气音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去感受胸腔的变化,比如将手放在胸腔前,感受当发送气音时,胸腔也会发生收缩的动作。同时,在发送气音时让学生在后面加上韵母,使发音的时间延长,如反复的练习beng-ba-bai-bao,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形成整体意识,还能更容易地掌握送气音的发音要领。

3.2 唇音

唇音在孟加拉留学生的习得过程中,不仅会出 现送气音p和不送气音b相混淆的情况,还会出现p和f相混淆的情况。如孟加拉学生会将“父亲(fu qin)”读成“pu亲”,会将“朋友(peng you)”读成“feng友”,针对类似的偏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第一,首先教师让学生感受下发p和f时是嘴巴的哪些部位在用力,然后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p和f的发音部位是有区别的,p是双唇音,发音时是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的,f是唇齿音,是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的。接着教师可让学生试试发f的时候是用下嘴唇去碰牙齿的,还是用牙齿去碰下嘴唇,最后让学生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发f时嘴巴的状态,如果是用下嘴唇主动碰上牙齿的,发音部位则正确。

第二,练习p和f也可以用绕口令:“一只皮鞋,一只蒲鞋。皮鞋,蒲鞋。蒲鞋,皮鞋。”教师将绕口令加上拼音,让学生自行练习,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教师打着节拍,学生齐声朗读。随着学生越来越熟练,教师的节奏可以适当地加快。

3.3 舌尖前音

舌尖前音是孟加拉学生出现偏误率很高的一组,难度等级为五级,舌尖前音中的z[ts]和c[ts’]在孟加拉辅音系统中是没有的,s[s]在孟加拉语中有对应的发音,但是偏误率也很高。z[ts]和c[ts’]都是舌尖前清塞擦音,其发音方法是用舌尖抵住上齿背发出的音,出现的偏误有以下三种:第一,孟加拉学生混淆不送气音z[ts]和送气音c[ts’]。练习结合上述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进行。第二,混淆汉语和母语的发音部位。孟加拉学生往往是用舌叶抵住硬腭前部,发成舌叶音。第三,平翘不分。将舌尖前音发成舌尖后音。

3.4 舌尖后音

舌尖后音是孟加拉语语辅音系统中没有的一组辅音,孟加拉留学生习得的难度等级为五级。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向学生进行语音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如展示辅音的发音图和讲解其发音原理。在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主要通过对教师所示范的发音进行模仿,但当学生碰到一些母语中完全没有的音时,机械地模仿也没有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发音器官与发音过程进行简单的讲解,在教学中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舌尖后音zh[]、ch[’]、sh[]、r[]这四个音不同的发音特点,在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处理。zh[]和ch[’]属于翘舌音,发音器官成阻时,舌尖要向上翘起,抵着上腭前边凹入部分的最前端,而孟加拉语中没有翘舌音,所以发音时,舌尖只是顶住硬腭,并没有翘起来。因此在教zh[]和ch[’]的时候,肖莉(2005)指出,首先应该强调舌尖后音的发音方法,“软腭上升,阻住鼻腔通路,舌尖翘起,抵住硬腭的前部,构成阻碍,双唇几乎不前伸,舌后部也不隆起”。在教学中可以画出zh[]和ch[’]的发音图,并且标注出起重要作用的发音部位;也可以利用手势来演示发翘舌音舌叶翘起的状态。

3.5 舌面前音

舌面前音也在孟加拉语中没有的一组辅音,舌面音的教学也是孟加拉留学生学习汉语辅音的重点和难点,难度等级为四级。对于孟加拉国家学生来说,舌面音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3.5.1 舌面音j[]、q[’]送气和不送气的问题

汉语中j[]、q[’]都是舌面、清、塞擦音,不同的是j[]为不送气音,而q[’]则为送气音,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已按照上述区分送气和不送气音的办法进行练习。

3.5.2 舌面后音发音部位的问题

舌位靠前,发成舌叶音,形成尖音。在孟加拉语中辅音j[]是舌叶音,所以在发汉语辅音j时,出现了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不能运用舌头前部去触碰硬腭,而是用舌叶触碰硬腭,形成我们所说的“港台腔”。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第一,尖音错误的产生时,通常下巴是处于紧张状态的,下巴越是紧张尖音就越明显,所以发舌面音前,教师要教会学生松下巴,松下巴的方法有打哈欠、啃苹果等。下巴放松了,舌头才能自然地平放在口腔中,舌尖轻触下齿背,上下牙也会有间隙,这才是最好的发音状态。

第二,可采取用元音带辅音的训练方法,将产生尖音的音节拆开来进行夸张发音的训练,以达到去除尖音的目的。如先连续发出“哩”(li)的声音,体会元音“i”的舌位,保持这个状态,发不带元音“i”的“西”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气流通过时牙齿和舌尖均不可阻碍气流,如果发的声音中有“si”或者“shi”的成分,说明牙齿或舌尖对气流进行了阻碍,就不正确了;在“西”音结束时带出“i”,发成“x-i”,保持这种状态直接发“xi”,这时候尖音去除了。

第三,进行成语的练习。如j,饥寒交迫、艰苦奋斗、假公济私、举世无双、积少成多、集思广益、驾轻就熟等。q的成语有七上八下、千军万马、晴天霹雳、奇耻大辱、旗鼓相当、取之不尽、奇珍异宝等。x的成语有细水长流、栩栩如生、喜笑颜开、先声夺人、喜出望外、兴高采烈等。教师要求留学生在读这些成语时,每一个字都要吐清楚,动作也要夸张。

第四,绕口令《稀奇》的练习: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

3.6 舌面后音

舌面后音g[k]、k[k’]、h[x]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g和k的送气与否,结合上述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进行练习。

第二,h[x]受孟加拉语的影响,偏误形式为[h],汉语中h[x]是舌根清擦音,在孟加拉语中h[h]是声门清擦音,发音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导致发音的部位靠后,听起来极不自然。

第三,舌面后不送气清音g[k]发成舌面后不送气浊音[g]。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法。使学生想象天气很冷,有很大的风,感觉手很凉,向手上哈一口气的感觉,感受这种状态,反复地试几次,找一下感觉。

2.教师将这两种语言的h都发出来,汉语中的h[x]相对于孟加拉语中的h[h]的发音部位靠前,所以汉语中h[x]发音可以拖很长,而孟加拉语中的h[h]发音部位靠后,不能拖很长,如果拖会有一种气不足的感觉,让学生在听觉上进行分辨和对比,加深学生对两者差异的印象。

3.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在发g[k]和g[g]时,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声带,声带振动的是g[g],是偏误音;声带不振动的,则是g[k]。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练习。

参考文献

[1]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缘山,李爱好.孟加拉语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5]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6]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王渝光.实验语音学: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8]王渝光,王兴中.实验语音学:语言学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新”么? 下一篇:试析农业机械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