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之行“易主”后走向何方

时间:2022-09-23 07:55:39

核心提示:杰之行的零售经验,将有利于协助贵人鸟提升自身零售水平。

在武汉,很少有人不知道杰之行。

湖北杰之行体育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之行”),从李宁品牌起步,1994年至今已发展为湖北颇具规模的体育用品零售商。

2016年6月,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人鸟”)披露,拟出资人民币38.3亿元收购杰之行50.01%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彼时,《支点》记者联系贵人鸟与杰之行,双方回复该收购案需经过主管部门反垄断调查,暂时不宜公开。直到8月,商务部才回复不实施进一步审查。

此后,记者与两家企业一再沟通,终于在近期采访到杰之行总经理办公室总监陈涛,了解到杰之行“易主”后的最新状况。

杰之行“易主”

目前,杰之行业务主要由体育品牌产品及经营体育用品连锁专业运动卖场组成,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匡威、New Balance等国际体育品牌。

截至2016年4月底,杰之行拥有直营零售终端176家、加盟零售终端89家。渠道分布在湖北、湖南等地,品牌集合店(销售多种品牌的店铺)44家。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杰之行总资产为9.64亿元,净资产为1.86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8.17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2016年1-4月,实现营业收入2.82亿元,净利润696万元。

单看这一成绩,其实并不差。但从全国看,杰之行的渠道并不占优。而且,作为非上市民营企业,融资能力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业务增长明显放缓。

在这一背景下,杰之行希望引入战略合作方,借助资本力量加快区域覆盖密度,这恰恰与贵人鸟“以零售为导向”的转型需求不谋而合。

自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呈井喷之势。2007-2011年,国内体育用品商店数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销售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在此背景下,对前景过分乐观的体育用品企业纷纷加大投入,扩大产能。但长期粗放式扩张,也带来了供给过剩、存货高企等问题。

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整体陷入低谷。2013-2014年,经历了残酷的经销商库存清理后的贵人鸟,确定由“批发模式”向“以零售为导向”转型。

产业链并购,无疑是完善零售板块最快的方式。作为A股市场上唯一的运动鞋服公司,贵人鸟在体育产业链并购上具有天然优势――目前,在港股上市的李宁市值不到百亿元人民币,贵人鸟市值却超过190亿元人民币。

过去几年,贵人鸟就收购事宜对接过一些体育用品零售商,但终因理念、资金及合作方式差异未能达成合作。

“不是每个企业都希望被收购,也不是每个企业都能与贵人鸟在收购价格方面达成一致。”陈涛说。

因需求对位,杰之行、贵人鸟很快擦出了火花。

“两家企业虽然一个在福建,一个在湖北,但体育用品的圈子其实很窄,只要大家相互认可,从了解到合作并不困难。”陈涛说。

“我的优势,正好是你的短板”

两个企业的互补性很强。

截至2016年9月30日,主要为品牌运动鞋服生产和销售的贵人鸟,现有门店数量合计4202家,仅有4家直营店,其余均为经销商终端。

如此少的直营店数量,可见零售领域并非贵人鸟所擅长,而这恰恰是杰之行的强项。陈涛表示,杰之行的零售经验将有助于贵人鸟提升自身零售水平。

此外,贵人鸟、杰之行熟悉的客户群体也各不相同,有互相补充的空间。

目前贵人鸟产品单价并不高,三四线城市门店占其门店数量的70%。

“杰之行则一直定位于‘二线城市高端体育品牌销售商’,渠道主要分布在武汉、襄阳、宜昌、长沙等华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市。”陈涛说。

并购完成后,杰之行也将进一步增厚贵人鸟的业绩。

2015年,贵人鸟实现营业收入19.69亿元,净利润3.318亿元。而杰之行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贵人鸟的41.49%与12.77%。

不过,收购杰之行后,2016年前三季度,贵人鸟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与2015年同期相比,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8%,净利润同比下降12.93%。

“贵人鸟业绩下滑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杰之行跟其收购的另一家企业‘名鞋库’尚未纳入合并报表。”陈涛说。

杰之行会转型卖服饰吗

对于武汉的运动服饰达人而言,最关心的是杰之行未来将走向何方。

过去,杰之行门店销售的体育运动产品几乎都是“国际大牌”,以后是否会偏重销售贵人鸟服饰?

“不会,我们的合作不是简单地将贵人鸟放在杰之行门店中销售,而是作为管理经验输出方,帮助贵人鸟完善其独立零售体系。”陈涛表示,杰之行“高端体育品牌销售商”的定位不会变,但会向华中地区广泛覆盖。

此次收购中,杰之行也给予贵人鸟较高业绩承诺:2016年净利润不低于5000万元,2016-2018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亿元。杰之行将主要依靠区域覆盖密度、持续优化企业供应链等方式,来达成这一目标。

还有人关心杰之行这个名称是否会更改,比如改为带有“贵、人、鸟”字样的品牌名,或干脆起个全新名称。

“至少五年内会保留。至于未来如何,我也无法预测。”陈涛说。

此外,有网友评论,专卖大牌的杰之行被“中端品牌”贵人鸟收购后,格调似乎一下子变低了。

陈涛并不认可这一观点。他表示,目前杰之行品牌形象已根深蒂固,“至少从我身边的人群来看,对杰之行的印象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不过,收购带来最直接的问题是后续融合。此次收购完成后,贵人鸟与杰之行后续融合过程中的协同是风险之一。

“这一点不用担心,杰之行的日常渠道、营销等业务由目前经营团队负责运营。而贵人鸟则会委派人员,加强对财务、人力的控制,降低不协同风险。”陈涛说。(支点杂志2017年1月刊)

上一篇:企业文化调整从领导者开始 下一篇:梅赛德斯―AMG C434MATIC Cab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