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丝白发儿女债

时间:2022-09-23 07:53:20

2009年2月1日 晴

两天前,我才回家。

总体来说,天气不算冷,现在已经春意萌动,如果下场雨,不出10天,肯定万物复苏。可我回来那天,气温骤降,刺骨的北风,漫天遍野吹着。

记得那天下了三轮车,我搓着几乎冻僵了的手,急急匆匆地跑进屋。母亲一边催我去烤手一边说:“看把你冻的,我去给你生盆干柴火。”

“天这么冷,我爸怎么还去放牛?”听着,父亲去放牛了,我埋怨母亲。

“一直都没怎么放,今天没什么事你爸就把牛牵出去了。”母亲一边生火一边说。

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弟弟的饭店前天关了门,上午他收拾完院子,要账去了。哥哥刚打电话说一会儿就到家。

落黑时候,父亲回来。

“爷爷回来了!”听到父亲说话,小侄子最先迎了上去。

“快回屋,外边冷,让爷爷先洗洗手。”父亲笑着说。

父亲的脸冻得发红,看上去有些干燥,他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没有顾得上和我们说话,他先到屋里洗手,又照着镜子梳了梳头,这才和我们搭起了腔:“咋回来了?这么冷的天。”

过年,家里的杂活,父亲基本上已经做完,我和哥哥最多煮煮肉,母亲知道我俩喜欢“啃骨头”。

我拿出几百元钱给父亲,父亲不肯接:“家里的酒和肉,你弟都买过了,蔬菜是你哥从新乡带回来的。腊月二十三我过生日那天,你妹妹给了我1000元钱,足够了。”父亲笑着解释说,“主要是今年没卖牛,再加上粮食价格低也没有卖,要不然,你们谁的钱我也不要。”

想起过去每次我给父亲钱时,他总是说有钱,说我结婚了再要我的钱。

家里不算穷,每年回来,我们都不担心父亲没钱的。通常情况,只要给他换百十元的零钱让给来拜年的孩子们发。

大年三十,我们家习惯摆上一大桌丰盛的酒菜。,

“今年菜很贵,买的不多,看看想吃啥,让你妈给你们做些。”吃过了饺子,父亲对我们说。菜一般都是嫂子和弟弟做的,母亲只是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干点其他活,有时候,我和哥哥也做一点,露一手。

通常父亲不喝酒,但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向他敬酒时,他总一饮而尽。

父亲现在一共喂有大小8头牛。

大年初一下午,在老院。我见到了正在喂牛饮水的父亲。他站在一头小花牛前,注视着水桶。小花牛喝喝停停,时不时地用眼瞪一瞪站在父亲旁边的大黄狗。大约5分钟,小花牛才喝足了水。

“你们先吃吧,一会儿牛就饮完了。就剩那一头黄牛了。”见我叫他吃饭,父亲一边说,一边拿起水桶,来到压井旁开始压水。

“你先歇会儿,让我压吧。”我接过父亲手中的压杆。父亲丢开手,径直走到一个竹筐前。

“我再给牛喂点草。”说着,他拿起竹筐往草屋走去。

来到草屋,父亲先是把竹筐往草堆上一撂,拿起旁边的一块破布铺在地上,紧接着,父亲右腿跪在布上,左腿弯曲着呈半蹲状,把竹筐放在胸前地上,用双手刨了满满一筐草。

起身时,我看到父亲有些吃力。父亲已经58岁了,身子骨还算硬朗。可听母亲说他有时候会说腰疼。来到牛槽旁,父亲把筐放在槽沿上,用双手掬着草一下一下地放到槽里。我看到父亲的手有些粗糙,虽然,他手上满是灰尘,但仍然掩盖不了上面的裂纹。筐里的草完了,还有3头牛没有喂到。

“让我去盛草吧。”我伸手去要筐子。

“再盛一筐就中,太脏,你先走吧,喂完,我就回去了。”父亲转过身又进了草屋。

我知道父亲的脾气,他的表情和说话的语调告诉我,他是不会让我去盛草的。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眼角湿润了。

父亲的话不多,和我们在一起时,他喜欢我们给他一些活做。有时候,我们也会忽略他。好几次,我们晚上打牌入了迷。想起他,回头看时,他已经和衣坐在沙发上睡着了。

每天父亲照例喂着牛,一转眼,春节的假期就要过去了。

初五那天,我问母亲家里还需要什么。

母亲说:“也不需要啥,你爸爱看电视,最近眼睛有点花,听说‘大锅’天线收台多,也清晰,本来打算年前安个的。”母亲略有遗憾,“年前牛没卖,天线也就没有安。”

听母亲这样说,我心里一阵惭愧。我知道父亲爱看电视,在家这几天,我也发现家里电视信号不好的。没想到,父母亲过年的一个心愿让我给疏忽了。

父亲一辈子没咋出过远门,虽然身体还很好,但他花白的头发告诉我们:他一天天显老了。

“别放牛了,只要你身体好,就是全家最大的福气。”我曾多次劝父亲。

“我身体还好着呢,能干就多干点!再说,你还没结婚呢,结婚还需要花不少钱。等你结了婚,我再休息。”父亲语气总是很平静。

“历历深纹岁月痕,丝丝白发儿女债”。大多时候,父母总是默默地付出全部的爱,而从来不求回报。有人说,母亲的爱像河流,温柔而绵长;父亲的爱像大山,深沉而巍然。我想,这应该是对父母之爱最妥帖的比喻了。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祝楼乡村民金波的春节日记中,饱含着对父母的无限深情。

(应主人公要求,文中名字为化名)

上一篇:回首,酸甜苦辣在心头 下一篇:打工妹的小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