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爱的守望

时间:2022-09-23 07:10:15

“老师,是您用爱心滋润了我贫瘠的心田,是您用满腔的热情告诉我什么叫坚强、自信。您的爱就像红枫一样,平凡但却热烈。”这是百色市德保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德保高中)2012届高三毕业生写给黄德的“赠言”。像这样的“赠言”,黄德每年都会收到很多。黄德中等个头,在他的身上,不仅有“短短的腿要走长长的路,矮矮的身要爬高高的坡”的“德保矮马精神”,而且还有对教育事业的坚韧与执著。2011年,黄德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

用爱心点燃希望

2004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数学专业的黄德,毅然放弃了在大城市里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的德保高中,成为该县教育战线上一名普通的教师。黄德说:“是大山的偏僻与贫穷,以及孩子们期许的目光,让我选择了回来,并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山里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摆脱贫穷。”

“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不全的,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就是一个字‘爱’,这就需要我们无私奉献。”黄德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他关爱学生,特别是关爱“学困生”,用爱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的激情,引导他们去采摘成功的果实。

黄德带2010届222班时,班上有个学生叫李特飞,在读高二那年,由于家庭原因,他产生了辍学的念头,迟迟不肯回校上课。黄德知道后,心里非常着急,冒着寒雨赶到了李特飞家,动员他返校上课。当他了解到李特飞的家庭情况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元,给李特飞作为暂时的生活费。家访回来后,黄德积极向学校反映李特飞的情况,争取到了学校、香港慈善机构等的资助,解决了他在学习与生活上的经济困难。最终,李特飞安下心来读书,学习更加刻苦努力,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桂林理工大学。“真的非常感谢黄德老师,有他的帮助才能让我坚持读完高中,还考上了大学。”如今已在桂林理工大学就读的李特飞说。

黄德所带的班级有不少“留守学生”,为了帮助“留守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黄德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时,都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他经常与学生谈心,还多次到学生家中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分析“留守学生”出现性格缺陷或者心理障碍的原因,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有一次,临近春节时,黄德来到一个家境贫寒、准备辍学打工的高二学生小亮(化名)的家里。这个学生很懂事,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交谈中,小亮母亲对黄德说:“您是孩子的班主任,没有您的关爱,孩子肯定不会有今天的好成绩,但是我家太困难了,孩子的父亲需要钱治病,所以我想让孩子年后跟我一起去打工。”听了小亮母亲的话,黄德劝慰她要坚强面对困境,要以孩子的前途为重,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临走时,黄德把身上的几百块钱留了下来。回校后,黄德把小亮的情况向学校、民政部门反映,后来学校给小亮减免了学费,他还获得了社会的资助,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

愿做春蚕吐丝尽

黄德说:“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秀生’一样重要。因而,我会时时处处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学困生’,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黄德带2007届179班时,班上有个学生叫凌兴昂,经常迟到、旷课,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看课外书,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从不认真去写,经常是马虎了事,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尽管这样,黄德也没有放弃他,而是对他进行耐心的劝诫和引导。经过细心观察后,黄德发现,这个学生头脑灵活,有较强的班级荣誉感,班上的桌椅坏了,他会偷偷去修理;班上的卫生做得不到位,他会主动去打扫……有一天上晚自习时,黄德找到了凌兴昂,与他进行了谈话。当黄德了解到他是因为中考时没考上理想的高中而自暴自弃时,黄德对他进行了耐心的教育,让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并鼓励他改正缺点,发挥优点。此后,黄德在课堂上对他多提问、多关注。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该生在行为习惯、自我约束方面有了很明显的改进,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黄德经常鼓励他说:“是金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在2007年的高考中,凌兴昂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广西大学。黄德说:“当小凌拿到录取通知书时,看到那胜利与成功的喜悦荡漾在他的脸上,我也由衷为他高兴。”

当谈及如何用爱去感化学生时,黄德微笑着对记者说:“我的做法是坚持‘三多’。一是多鼓励。通常情况下,后进生大多数自信心不足,这需要采取激励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二是多关心。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平时多问问他们的饥寒冷暖。三是多提问。在课间或者课后,多向他们提问,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明白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

黄德还在所带的班级里成立“互帮小组”,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班集体。只要班上的同学有困难,“互帮小组”成员就会伸出援手。如黄菊湾同学不幸患有白血病,黄德号召学生慷慨解囊,为其筹得善款1000多元;在四川汶川地震中,他和高222班的学生共捐款近700元。

默默耕耘结硕果

黄德不仅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对教学工作也是尽职尽责。他把“一个教师上好一节课容易,但上好每一节课不容易;做一辈子教师容易,但做一辈子让学生尊重的好教师不容易”作为律己格言。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40分以前到校,晚上总是认真巡查学生宿舍,等学生熄灯休息后才回家。在日常教学中,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他总是反复研究教材、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然后精心备课、上课。下班后,他经常加班到深夜,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

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他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辅导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分期分批进行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使学生的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如2013届的甘利丽、许嘉两名学生,有一段时间在数学科上出现了严重的“断腿”现象,大大影响了整体的分数。黄德针对这两名学生的状况,及时帮助他们查找、分析原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讲解题目。经过黄德一年课余时间的面对面辅导,这两名学生在2013年的高考中,数学科的成绩都很优异,总分达到了一本线。

此外,黄德还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努力探索科学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数学科的教学质量。2007年,他所任教的179班高考数学平均成绩92.65分,超出自治区平均分12.47分;2013年,他所任教的272、275班高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94.69分、90.63分,均超出自治区平均分30分左右。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创新杯”全国中学数学竞赛、全国数学竞赛等都曾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

在自己成长的同时,黄德一直坚持对年轻教师帮、传、带,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年级组长,他平时经常深入本年级各班听课,努力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在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很多经过他指导的青年教师,都很快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杨鸿老师刚毕业到德保高中从教时,基础不是很牢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教学经验,后来得到了黄德的帮助,现在已经是县级教学新秀,连续4年带高三毕业班,教学成绩突出。刚刚到德保高中参加工作的苏梅乐老师,教学基本功较好,在黄德的悉心指导下,成长更为迅速,从高一一直教到高三,在2013年的高考中,她的教学成绩在全校高三年级数学教师中名列前茅。

黄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喜爱,得到了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黄德获得了多项荣誉:15次被评为“校先进班主任”;2003年、2005年,被评为“德保县优秀教师”;2010年,被评为“百色市优秀教师”“百色市优秀班主任”;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主任”“德保县先进科技工作者”。面对成绩,他并没有自满,而是继续坚守在大山里,捧着一份真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帮助更多的山区孩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责编 蒙秀溪)

上一篇: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下一篇:失败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