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中的演示实验

时间:2022-09-23 06:56:05

浅谈化学中的演示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必由之路,加强演示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关键。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教师应做好如下六个方面。

1.充分准备,勿手忙脚乱

学生初次获得相关化学知识往往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如果演示实验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怎么实验与课本上结果不一样?

因此,教师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首先,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教师在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其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条件和关键,并且教师要提前操作,确保能及时地排除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从而保证课堂上演示的成功。再次,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最后,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2.规范操作,勿随心所欲

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操作态度和操作方法学生都会模仿。因此,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重视,进行系统的操作训练,在实验中要讲究规范,切不可随随便便操作。例如在做用白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需要用滤纸吸干白磷表面的水。我在操作时,因为担心白磷太湿而不能引燃,把白磷放在手里的时间过长,造成白磷在滤纸上燃烧起来,没用玻璃管引燃白磷的操作。就是这一个小失误,使得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完全不记得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的良好实验习惯。

3.勇于改进,勿死板保守

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表明,探索的过程首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传统的实验装置的可行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或多或少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不足之处。对于一些演示实验,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做一些改进,以便能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例如,在做分子运动实验时,书中实验用的是烧杯,不仅浪费药品,而且时间很长。我进行了改进,用多支试管分别盛三分之一体积的氨水,然后在试管上方放上滴有酚酞的滤纸,滤纸一会就变红了,既让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想象,又节约了药品,而且污染小,不会闻到特别明显的氨水味。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勇于创新。

4.师生联手,勿孤军作战

演示实验不能只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接收器”,没有完全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在专心于实验操作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情绪及观察效果。一要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如在试管中进行的实验,可以多做几个让学生传看或教师在课堂巡回演示。二要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观察得仔细深入。比如,讲解金属和酸、铁锈和酸的实验已经金属和盐的置换反应,就可以用试管多准备几组实验,让同学们都能看到。只有这样师生紧密配合,共同参与的演示实验,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收益,提高教学效率。

5.分析探讨,勿草草了事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在实验之后,教师一边整理讲台上的仪器,一边让学生复述实验现象,然后“照本宣科”。这样对演示实验缺乏必要的分析与讨论,必然会压抑同学们的思维激情,长此以往,将给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带来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在目睹了生动、鲜明的演示实验之后,学生会想:为什么是这种结果而不是别的结果?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是那样操作?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从中得出结论。比如,我在做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时,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小花探究,实验前,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实验结束后,让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探讨,自己得出结论。

6.以演促教,勿以讲代做

以实验促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使学生认真、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把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形成准确的概念和理论。对于能做的实验,一定要做,切勿以讲代做。在黑板上讲实验,讲解虽好,学生也只是死记硬背,印象不深刻。具体生动的化学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只能使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荡无存。

总之,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提高演示实验探索性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上一篇: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方法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学生因生态而发展,课堂因互动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