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大学培养合格职教师资的优势与特色研究

时间:2022-09-23 06:39:17

综合大学培养合格职教师资的优势与特色研究

摘要:从分析学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办学优势和地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入手,本文全面分析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职教师资培养的优势,总结了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形成的办学特色,同时,也提出了在综合性大学开办职教师资培养工作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为加快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综合大学;职教师资;办学优势;区位优势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84-03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三大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现都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已引起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措施,不断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开展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对提高中职教师的整体素质,优化中职教师队伍结构,完善中职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的问题,建立一条稳定的合格职教师资来源渠道,才是解决职教师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问题的根本措施。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充分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优势和地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现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探讨。

学校办学优势分析

基础雄厚,历史悠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有70多年的建校历史,学校始终坚持“民为国本,食为民天”,以推进旱区农业发展为己任,为我国农业及农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校有一大批著名农业科学家在校执教和从事科学研究,建设了一大批能满足各种教学需要的、功能完善的教学设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现设21个学院(系、部、所),6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11个学科门类,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以及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及省部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野外台(站)。这些条件都为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办学经验丰富,教师队伍一流 经过七十多年的教学积累,学校不仅有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老专家、老教授,还有富于创新精神、逐浪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以及思想活跃、充满生机的青年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490人,其中,教授257人、副教授368人,博士生导师247人,硕士生导师668人,形成了从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到成人教育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万余人,硕士研究生7100余人,职教师资本科学生1000余人。而且还积聚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专家和实力推广专家,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科学研究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这些优秀的人才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

实习、实验条件完善,实训基地功能齐全 产学研结合是我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和特色,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学校分别建有校内、校外、创业基地三种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基地以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农场、教学林场、工程训练中心、校办科技企业为重点,由学校整体投入,增加其教学功能,强化育人职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学院为单位,以专业为依托,以专家教授和科技成果为纽带,瞄准企业和具有典型性的地区,本着互惠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建立。目前,已正式挂牌成立了260余个学校层面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创业基地主要依托杨凌示范区,在科技企业中设立创业学分,鼓励学生积极进入科技企业创业锻炼。从学校这26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中筛选出了50余个基地,用于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同时,还结合需要建立了20多个专门的职教师资实习实训基地。所有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实习场地保证。

产学研结合紧密,适合“双师型”教师培养 学校依托杨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运作。1999年以来,与全国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7个、科技专家大院35个。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科技园暨留学人员创业园首批进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创办各类科技企业20家。学校已经成为一所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各种科技示范基地为职教师资培养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场地,使专业实践得到了有力保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条件。

学科优势明显,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 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学科都有自己的博士点、硕士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1个博士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05个硕士点。此外,还有4个专业学位以及高校教师和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授权。这些都为职教师资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可能。

与师范院校相比,专业技能培养更有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相比,各有各的优势,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在于专业技术上的优势,师范院校的优势在于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上的优势。但综合性大学一般都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办学经验丰富、有一批治学严谨、成果丰硕、造诣精深的专家、教授及教学名师,在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好的经验。综合性大学的教师大多都是不仅搞教学,而且承担科研和推广工作,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培养“双师型”教师更有优势。因此,与师范院校相比,我校专业技能培养更有优势。

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分析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重大部署。2009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以杨凌为依托建设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把杨凌建成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杨凌示范区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思路。《批复》中要求,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杨凌示范区发展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心、农村科技创业推广服务的重要载体、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的重要基地、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批复》从支持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服务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2010年6月5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要求全省上下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以科技杨凌、人才杨凌、园林杨凌和富裕杨凌为目标,大力支持杨凌示范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杨凌示范区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同时,《意见》在国务院《批复》的基础上,提出杨凌示范区还要发展成为陕西涉农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型城市。所有这些都为座落于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成为职教师资培养的有利条件,使学生不出杨凌就可以完成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任务。

职教师资培养取得的成效与特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依托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紧紧围绕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杨凌示范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职教师资教育教学品牌”,现已形成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一体化的、独立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培养培训成效 截至目前,学校已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类人才2880多名,涉及农业水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0余个专业,覆盖我国新疆、内蒙、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等省区,成为我国最大的职教师资本科人才输送基地。现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位点3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8个,中职教师硕士在校学生51人,在校本科学生1044人。根据教育部、陕西省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要求,学校还对北京、上海、浙江、江西、内蒙、、山西等24个省市的573名中职骨干教师进行了国家级培训,对陕西省10个市、县767名中职学校骨干教师进行了省级培训,合计培训1340人。

理论研究及成果 学校十分注重理论和科学研究工作,共主持完成职教师资和职业教育方面研究课题15项,在研科研项目7项。各项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基地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7项;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发表各类研究论文50多篇;获优秀论文奖5项。基地的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光明日报》于2007年7月18日以“西北农林科大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为题报道了我校职教师资品牌建设;《中国教育报》于2007年9月7日以“面向地方需要突出技能训练”为题报道了我校职教师资培养的成效;《陕西日报》于2006年3月19日在头版显著位置以“突出品牌特色,实现产学研结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办学特色 (1)基地秉承学校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和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充分发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贯穿于职教师资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师的遴选、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实习实训基地的选择等方面处处呈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2)学校把开展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进而推进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基地以服务现代农业,着力提高中职骨干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先后开办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机械加工和种植养殖等14个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专业;开办了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水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11个职教师资本科专业,逐步形成了我校特有的以现代种植养殖、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制造领域为主的培养培训专业群,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3)基地在管理、教学方面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建的“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职教师资本科招生就业模式和“三突出、四双制”的职教师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被兄弟院校和单位应用及借鉴。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创造条件,寻求学校的支持和帮助 在综合性大学开展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不被学校重视和处于边缘化的危险和困难,因为综合性大学的教育重点不是职业教育,也不是职教师资培养。那么,要想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就必须创造条件,寻求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唯一的条件就是通过职教师资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特色,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是社会效益。只有做到了这些,才会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

正确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关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二者不仅培养目标定位不同,而且培养模式、就业岗位也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学术定向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职业定向性。在培养模式上,二者的专业设置依据不同,课程体系设置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注重的是学科的层次性和完整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注重的是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性。另外,二者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也不尽不同。因此,要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的特点,处理好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区别。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职教师资培养必须按照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要处处体现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明确各专业所应掌握的技能,制定各专业技能体系,依据技能体系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

国家要在宏观政策上予以支持 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强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意见”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招生、培养、就业、管理等各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提高职教师资的吸引力,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宏泰.我校产学研紧密结合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A].赵忠,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产学研紧密结合特色办学探索与实践(第一辑)[C].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41-145.

[2]谢莉花.综合型大学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3):77-82.

[3]桂早芳.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S1):247-251.

作者简介:

李大寨(1966—),男,河南汝阳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职教师资培养。

上一篇:从“三个有效衔接”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下一篇:认知无线电中协同频谱估计算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