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学生的假期成为“佳期”

时间:2022-09-23 06:08:41

要让学生的假期成为“佳期”

眼看又一个暑假来临,我不由得想起了关于假期的一次谈话。

教女儿小提琴的秦老师,是某大学里一位出色的教师。去年暑假期间,他去欧洲做访问学者,回来后,和我谈起自己的所见所闻,滔滔不绝,感触颇多。

他说:“出去后,才知道外面的天有多大,走在国外的大街上,几乎听不到刺耳的喇叭声,那种恬静舒适的生活感觉,真美好!对了,你女儿暑假布置了什么作业?”

“背《日有所思》里的诗歌,做贺卡,练字,读课外书,完成暑假作业……”我迟疑了一下,回答道。

“你看,中国的教师基本都布置了读呀、抄呀的作业!我听说,一个国庆长假,一所学校发了20多张试卷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国庆假期中完成。你说说,这是什么放假?简直就是‘假放’!这是什么假期,简直就是“假”期!现在,中国的中小学生太苦了,老师自以为是为了学生好,布置了一大堆的作业,其实是在‘毁’人不倦啊!”他说这番话时,有些义愤填膺。

“那国外学生的假期,学校会布置什么作业啊?”我好奇地问。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询问过。我访问的一所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布置了三项作业:外出旅游一次,去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美术馆,拣几个空塑料瓶。你说,这样的假期,过得多有意思,真正放飞了孩子的心灵!”秦老师赞许地说道。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中国的学生太苦了!”许多人有这样的感慨。可不,一到暑假,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给孩子报了许多补习班、兴趣班。于是,学生们忙碌奔波,身心俱疲。有些教师,借口为学生好,布置大量的“巩固性”作业,以补其平日里教学艺术的“亏空”。于是,学生们终日在题海中抬不起头来,忘记了生活原本缤纷的色彩,每天感受到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这样的假期,惨淡无光,有何意义?曾看过冯德全先生的一本书《假期重于学期》,他不无感慨地写道:“学校教育为什么要实行寒暑假制度?就是为了让孩子丰富生活,扩大视野,提高能力,促进健康,养成优良的品质。”那么,如何让假期放飞孩子的心灵,让假期、乃至“假”期成为“佳期”呢?

一、浪漫“约会”让平淡的心增添情趣

假期,是学生与家人深情相约的好时光。我班的袁一萌曾说,他有个心愿:希望爸爸妈妈在假期中和他有个浪漫的约会,一家人能偶尔去郊外野餐,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吃着美味的糕点,呼吸新鲜的空气。我知道,孩子们在自然界中聆听风声鸟鸣,摩挲茵茵绿草,欣赏硕树红花,那该多温馨!蔡曹莹告诉大家,以前假期里,她每天晚上都会和爸爸妈妈出去散步,一家三口手牵着,边走边聊,别提有多开心了。有时他们还会走进电影院,一起享受一场热门的电影……其实,学生与家人进行约会,去野餐,去散步,去游泳,去游乐场,都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许多家长却忘记了享受这样甜蜜的“天伦之乐”。

假期,也是学生与伙伴相约玩耍的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经常独自玩游戏,有些可怜。在假期中,学生拥有大量的闲暇时光,他们就非常渴望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我们二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个口语交际材料《学会邀请》,在上完课后,我班的陈于浪就向他的同桌李陈湘儿发出了邀请:“我请你放假后到我家里,与我一起做游戏,好吗?”李陈湘儿立刻快乐地点点头,旁边的陈程立刻说:“我也想去和你们一起玩,行吗?”“当然可以!”陈于浪立刻答道。我微笑地看着他们,感觉到因为有了约定,他们对假期生活多了一份期待与向往了。

晚上回到家,我于是在班级QQ群中建议:放假后,希望家长允许孩子到别的小朋友家去玩。家长们都表示支持,他们有的说,与其让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如让他跟同学们在一起,这样孩子的生活会多了乐趣,还能相互学习;有的家长认为,小伙伴们在一起活动,也能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更多,成长得更好,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能代替孩子间纯洁友谊的。

假期,亦是学生与书约会、畅游书海的好时段。“书像一片神奇的筋斗云,带着我飘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我校藏真楼阅览室玻璃窗上贴的一句话,它出自一年级的学生陆子卿之口,道出了孩子对好书的喜爱。在假期中,学生悠闲地手捧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读着,于是,天南海北,飞禽走兽,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尽在眼前。与有趣有益的课外书深情有约,假期生活便多了一份“丰富的安静”。

假期,当然也是孩子们与自己心灵有约的好时候。我们也要给他们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照顾花花草草,让他们拼拼画画,让他们有次小小的冒险,让他们有孤独无聊的感觉,让他们有思考、探索,甚至有虚掷光阴的体验!

…………

让孩子的假期,多一些浪漫的约会,多一点曼妙的感觉,多一份幸福的回忆吧!

二、参观实践让好奇的眼看得更远

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是件有趣的事情。教小提琴的秦老师,介绍欧洲的一所学校假期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拣空塑料瓶。因为那里的居民素质比较高,孩子要捡到一个瓶子,有时要走很多的路,花费很长的时间。但家长却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对于孩子的环保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述类似的实践活动,我校倪新琴老师也曾给学生布置过:暑假期间,自己想办法,用劳动赚十元钱,开学后作为爱心款给福利院的孩子买礼物。于是,班级的博客中,让人感动的一幕幕记载就出现了:许诺顶着烈日,捡起了几只矿泉水瓶,转过身来时,皮肤已褪去了牛奶白,变成了巧克力色,但脸上的笑容更美了;丁锦俊坐在水果摊旁,热情地吆喝着,脸上淌着汗,但小眼睛熠熠闪光;徐望月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手上、脸上都是泡沫,身上也湿了,但却浑然不觉……家长们都说,这样的社会实践挺有意义的,看着孩子辛苦、快乐的样子,有时既舍不得又感到欣慰,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雅斯贝尔斯说过:“对教育的理解,必须基于对人性的理解。正是通过教育,真正的人性得以激发、培养、成长与创造。”所以,有真知灼见的教师,不会将目光只盯着学生的成绩,而是懂得假期的真正内涵,他们更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让学生到校外活动中学会生活,让金色的童年熠熠生辉。

我校在一次扬真大讲坛《家庭作业的喜与忧》主题对话中,邀请了学生、家长、教师作为嘉宾,采用了现场访谈的方式,让全体教师与部分家长代表进行观摩。那次讲坛挺成功,师生、家长都觉得在假期中,要带着孩子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因为那里能给学生打开另一扇神奇的窗,让他们在感到新奇乐趣的同时,感触到历史的厚重,了解到有趣的文博、科技、自然、艺术等知识。如果有机会,可以让孩子去那里当义务的“小小解说员”,让他们体验到为社会服务的乐趣。

当然,学校还可以建议家长留心身边,抓住契机,带着孩子体验更为丰富的生活。比如参观食品公司,亲手做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参观消防支队,进行安全教育;走进社区,做一天小义工……

在假期中,还是让学生参观、实践吧!这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既能满足他们求新求异、乐于探究的心理,又能让他们好奇的眼看得更远,更深。

三、外出游玩让狭窄的路越走越宽

放假期间,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出现安全问题,选择把孩子“圈”在家中,还不允许孩子把朋友或同学带到家里玩。于是,有些学生在假期中,“宅”在家里,每天除了看书、看电视、玩电脑、写作业,就没有其他事可做了。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便走上了一条狭窄的路,生活变得单调、苍白、无趣。然而,“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了这世界”(巴尔蒙特语),学生在假期中应该接触到更多像阳光一样美好的风景,所以,让他们启程去找寻,在开阔视野的同时,让路越走越宽。如果允许甚至安排学生暑假外出游玩,让他们拥有可贵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给童年抹上亮丽的底色。

在二年级《语文》教材中有篇课文《乡下孩子》,文中介绍了乡下孩子捉蝴蝶、吹草叶、挖野菜、逮小鱼等游戏、劳动,让大家感受到乡下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成长的幸福。我们班的邓帅帅曾骄傲地说:“我就是乡下孩子,这些事儿,我都做过。”其他同学羡慕极了。可见,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大自然的欲望。那么暑假,就让他走出混凝土钢筋建造的高楼大厦吧!当孩子赤着脚走在田埂上,呼吸泥土与青草的芳香,聆听蟋蟀和蝈蝈动情地演唱时,迷人的生活小夜曲正在悄悄奏响……老舍先生育儿观中就强调“崇尚大自然”,他说“花儿、植物都受到尊重,要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它们”。假期中,让学生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去海边,捡贝壳、追赶浪花,把海风带回家;去树林,观察昆虫,把野花带回家;去荷塘,听蛙鸣、观赏荷花,把清香带回家……亲近自然,让孩子放飞心灵,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学生背上行囊,外出旅游,也是很生动的学习。我班曾开展过一次班会课:邀请冯薛乃弘的妈妈来上一次班会课“孩子,让我看着你长大”。冯薛乃弘的妈妈介绍,她是青岛人,乃弘的爸爸定居新加坡,乃弘的爷爷住在海南。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让乃弘的生活丰富多彩。她给我们介绍了不同地方的人情风俗,并且告诉我们每个假期,母子俩都会出去旅游,然后给我们看了鲜活的照片:诱人美味的天津包子,蜿蜒曲折的长城,美不胜收的九寨沟……我看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小眼睛亮晶晶的,透出了无限向往之情。那么,在假期中,就满足孩子的心愿吧!带着他们去看看外面的天有多蓝,水有多清,风光有多迷人……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树需要定期休息,使它不至于不断地长出枝叶,开花结果,而可以有些时间充实内部的技能,增加树液,并由此壮大起来。”树如此,人亦然,少年学生更应如此。假期,原本就是学生的“佳期”,它本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休息好、调整好、幸福在当下!

上一篇:奔驰在素质教育的高速路上 下一篇:你知道我在等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