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教学方法,在“冲突”中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23 05:55:58

变换教学方法,在“冲突”中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介绍了从5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冲突”,吸引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教学方法;最近发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4-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教育学中也讲到: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过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呢?从教十三年,上了很多堂课。课后,我经常思考其中的成败得失。

我想:一节课犹如一部电视短剧,其中情节波澜起伏,有前奏、高潮、尾声。我们都喜欢看一些好的电视电影或小说。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里面有情节,有冲突。这些冲突都在吸引着我们,我们在这些冲突中思考,或感动或气愤,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生活的道理。受到这个想法的启发。我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安排一些“冲突”。

1、发挥教师的感染力。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消极的情感相冲突

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师的感染力是这样描述的:教师的感染力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任何学生都有长处和“短处”。人总有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积极的情绪往往能使人精神振奋,乐于进取,容易吸收消化知识,课堂效率高。在课堂上,我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在工作中,我努力做到:

(1)将我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

通过自身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产生愉快、振奋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他们模仿或重复进行某一类行为或活动。我深知:一个有感染力的教师向学生提出自己的希望,学生不但不会反感,而且还会感到老师亲切,看得起自己,因而比较容易与老师配合,愿意接受老师的建议,并制定出自己的前进的目标,产生前进的动力。在和学生相处时,我总是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心平气和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尤其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我从不把正确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使他们发现认识到自己错误并纠正。

(2)使学生积累情绪学习经验

情绪学习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学习。学生在学校活动中,受到老师的一些带有感彩的评价。从而获得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这种体验逐渐积累,形成个体的经验,不仅可帮助学生借助情绪记忆去推动自己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他们通过迁移来正确对待人际交往。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某个阶段的老师,也将是学生一生的领路人。我想这也是我因为做教师而感到自豪的原因吧。

(3)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是很自然的事情,我经常以自己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摆脱由挫折造成的消极情绪。在我的眼里,我的每个学生都很优秀,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2、联系生活,使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冲突

直接经验是每一个体在认识、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自身活动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这是个人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体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是个人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对初三的学生,直接经验往往比间接经验印象深刻。我们初三的化学课,经常有实验,只要有实验,我一般都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准备好实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和我学生也经常做一些书上没有的实验,用事实说明问题。其实有些实验,与其用一大堆复杂的语言去努力讲清,还不如做个简单的小实验说明问题。比如:我在讲到集气瓶的瓶口是磨砂过的,盖上毛玻璃片,玻璃片毛的一面对着瓶口,这样盖得紧,不易漏气。这样讲还不如让学生做个简单的实验:拿个集气瓶装一些水,盖上毛玻璃片,倒置过来,如果毛的一面对着瓶口,看不到漏水,如果光的一面对着瓶口就明显看出漏水。就象这样,我从不空洞地说教,而是用真实的实验和煽情的语言激励着我的每个学生。

3、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方法与教给学生知识相冲突

经常听同行们说,化学知识零乱,知识点太多,学生不容易学等等。但是我想,我们能不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方法,使学生学起来轻松点呢?于是在备课时,勤思考多动脑筋,考虑多教会学生一些方法。

比如:在初三化学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中的第一个重点,水的组成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一般如何研究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我们一般是让它分解,一直分解到我们已知元素组成的物质,这样我们就知道这种纯净物的组成了。然后再做水电解的实验。这样,我不是很平淡灌输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从实验的角度,利用分解反应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

如果我们能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教学生一些方法,这样学生会学得轻松很多,也不会怕学习化学了。我教的学生在学了半年化学后,他们有些也会学着我的样子,自己总结学习方法,很明显,学习的潜力就表现出来了。

4、从“最近发展区”的角度,使学生的现有能力和原有能力相冲突

纬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纬果斯基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纬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学生两种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我尽量上课时,重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在我提出问题后,我也会给一点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己解决,而不硬灌输答案或责备他们。时间一长,明显感觉他们容易跨越“最近发展区”了。有时候只要老师稍微点拨一下,他们就能很轻松地解决新问题了。这样,他们学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我也越教越轻松了。

5、在思维活动中,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定势相冲突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找变异的思维,也就是寻找答案多样化的思维。思维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思维定势对问题的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功能固定”是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作用,特别是最初看到的它的功能影响更大。如人们看到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有其他作用。“功能固定”作用。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障碍。

比如,在解答一个普通的化学计算时,我往往让学生讲方法,学生可能讲出一种常规方法,我就会提出:还有其他方法吗?哪种更简单等等。这样使学生思维上就会兴奋,学会举一反三,分析比较,时间一长,学生就能掌握解计算题的技巧了。因此,我经常可以按照预期目的去实现教学要求,使学生很好地接受和吸取课堂知识。

化学课堂教学中我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法,有意识地设置了各种“冲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而不是忽略学生的存在,平铺直叙、方法单一。这样,在看似不经意间,我影响了学生的观点,教会了学生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下一篇:实验室氯气制法的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