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M法和TCM法在森林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异同比较

时间:2022-09-23 05:33:28

CVM法和TCM法在森林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异同比较

摘要 CVM(条件价值法)和TCM(旅行费用法)是两种针对于森林游憩景观价值评估的的主要方法。国内外关于这两种方法的单独阐述较多,但很少将二者进行异同方面的比较。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种在原理、方法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异同比较来对这两种方法在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面的作用作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及应用研究。

关键词 CVM;TCM;森林游憩价值评估

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是每一个生活在大都市人的共同梦想。秀美的森林景观资源可以使我们放松心情,愉悦身心,它正以一种独具特色的姿态引导着大众旅游休憩方式的改变,并进而演变成一个全新的旅游产业。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对由森林资源衍生出的旅游服务产生更多更高的需求,森林游憩价值的评价和利用成为了旅游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森林游憩价值指的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林区访问、休憩的旅行和暂留所引起的费用价值。森林游憩是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消费活动,是人们满足自己精神文化需要的一种方式。森林游憩价值不同与其它一些实体性商品价值,因此其评估方法在借鉴一般评估方法的同时要考虑到被评估资源的自身特点、评估的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存在。

1 TCM法和CVM法的理论概述

1.1旅行费用法

它是唯一一种用来评价无价格商品的方法。利用旅行费用来计算环境质量发生变化后给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效益上的变化,从而估算除环境质量变化造成的经济损失或收益。

一般地说,旅游者的直接费用主要指的是交通费、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直接费用或时间费用等。旅游者剩余则体现为旅游者的意愿支付与实际支付之间的差异。

旅行费用法究其根本是一种费用—效益的分析方法,它考量的是对“消费者剩余”的创造性应用[2]。把“消费者剩余”这一概念引入到对公共商品价值的评估,并计算出数值是旅行费用法的首创。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评估那些收费较低或免费的景区游憩价值。

计算所有旅游者剩余之和,就要求出对评估地点的旅游需求曲线,这是旅行费用法最重要的一步。包括以下几步:

1)定义和划分旅游者的出始地,把评价对象作为中心,把评价对象附近的地域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从远至近)分成若干个区间;

2)在评价对象内部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确认旅游者的出发地点、旅行费用和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等;

3)估算实际旅游需求曲线;

4)计算每个区域的消费者剩余。

1.2条件价值法(CVM)

条件价值法是当今最主要的一种对公共物品(如空气、土地、环境等)进行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法直接向问卷者调查的方法,获得旅游者的实际支付意愿来对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它属于直接性经济评估方法。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对于没有市场参考价值的某些环境商品效益,可以通过替代市场技术来为其寻找到某种替代市场,并用这种替代市场价格来评估其经济价值[3]。例如我们在评估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时,要先计算出涵养的水源量,再根据这种技术方法假设这些水用于在市场上交换,并把目前市场水的价格作为森林涵养水源量的替代市场价格来计算出森林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可是,森林游憩价值是一种无形价值,在现实中无法找出合适的替代市场,所以我们可以凭借一种叫“假设市场”的方法, 事先假定“该商品”的交换市场是现实存在的,然后再依据据人们对这种商品的实际支付意愿来评估其价值。其主要步骤如下:

1)建立模型,预测游客数量;

2)向旅游者调查其支付意愿的情况,获取旅游者对森林景观门票的平均支付意愿值;

3)根据平均支付意愿值来确定门票价格,计算出景观的年门票收入;

4)景区年纯收益=年度总收入-成本费用;

5)景区景观评估值=年纯收益/投资收益。

2 TCM法和CVM法异同分析比较

2.1相同点

1)两者都以相同的经济学原理作为其理论基础,都是用效用价值理论和消费者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其理论来源;

2)两种方法都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剩余作为森林游憩的经济价值。两种方法的评估结果中都包括旅游者剩余。这是因为消费者剩余加上市场价格之和,即为支付意愿。如果说当市场价格等于零时,则支付意愿就是消费者剩余本身;

3)两种评价方法都是采取问卷调查或者是实地调查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的。

2.2区别点

1)TCM(旅行费用法)属于替代市场法之一,它把游憩费用作为一种替代物来考量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当替代市场无法找到的情况下,只能通过人为地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评估森林游憩价值。CVM(条件价值法)属于一种假想市场法,所有其他方法不能进行的评价都可用它来进行;

2)CVM法即可以对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行有效的评价,还可以评估森林游憩资源的非利用价值,在某些完全以当地居民作为旅游主体的旅游地,也可以利用CVM法来对森林游憩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价。

3 结论

森林游憩资源价值的价值构成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利用价值,另外一个是非利用价值,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森林游憩资源价值。在评估中,要先分别进行评估,然后再把二者加起来。使用旅行费用法来评估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价值,使用条件价值法来评估森林游憩资源的非利用价值。在对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时,应力求做到二者的结合统一。在评估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法缺陷。比如评估的全面性问题。虽然我们已经尽量地对森林游憩资源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但由于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在大量的评估实践中还是只注意到了对森林游憩资源的利用价值的评估而疏漏了对非利用价值的评估。显然,这种评估结果不能完全表现出全部的森林游憩资源的价值。还有,在调查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很难避免主观导致的偏差问题。对于这种替代或模拟技术市场评估方法,经常会发生主观偏差性问题。因为这类评估方法往往都是由个人主观支付意愿来测算其结果的。在今后的评估实践中,我们还要引入环境容量、季节、样本抽取等多种因素来对CTM和CVM评估方法予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海春,乔光华.基于旅行费用法的游憩价值评估分析[J].技术经济,2009,7:27-30.

[2]查爱苹,邱洁威,姜红.旅行费用法若干问题研究[J].旅游学刊,2010,1,32.

[3]孙宏斌.森林旅游资源资产评估理论及实证研究[D],2009,6:60.

上一篇:论北京暴雨洪灾与城市防涝 下一篇:短电缆 新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