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易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23 05:17:52

浅谈体育教学易产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 要 本文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易发生的伤害事故,并对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生规律、预防措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到研究教材,认真备课,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负荷,运用合理的组织方法,加强锻炼和保护,做好各种检查和防范措施。

关键词 运动损伤 运动负荷 准备活动 预防措施

学生上体育课,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就有可能发生各种运动损伤;如:皮肤擦伤、刺伤、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关节脱臼等。本文从中学体育教学易发生的伤害事故的原因和规律等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伤害事故的措施。

一、体育教学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思想上不够重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常与体育教师和中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或麻痹大意有关。他们多存在着某些片面认识,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没有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青年教师,发生运动损伤后,也不认真分析原因,汲取教训,这都是造成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准备活动的内容与正式运动的内容结合的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准备活动距正式运动的时间过长,以上这些情况都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3.技术上的错误

技术动作的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而损伤。在体育教学中,技术动作的错误,是学生学习新动作时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4.运动负荷(尤其是局部负担运动量)过大

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安排运动负荷,使学生生理负担量过大,特别是局部,从而引起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劳损,这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一节课中几项内容搭配不合理。它们都对人体某一部位有较大的负担量,都会引起局部负担量过大而造成损伤。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学生睡眠或休息不好,患病带伤或疲劳时,这时肌肉力量、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显著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或急躁、缺乏锻炼的积极性或急于求成、胆怯犹豫等,这时参加运动也易发生伤害事故。

6.组织方法不当

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循序渐进、系统性和个别对待性原则,在组织方法方面,如果学生多,教师缺乏正确的示范和耐心细致的指导、缺乏保护与自我保护、组织纪律性较差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7.场地设备的缺点

场地不平有杂物;跑道太硬太滑;沙坑未掘松或有小石子;坑沿高出地面,踏跳板与地面不齐平;器械老化;器械安放使用不当;器械大小或者重量不符合锻炼者年龄、性别等特点;学生服装不符合要求等都会造成伤害事故。

8.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在体育教学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在教学训练中相互逗闹,动作粗野,故意犯规等,这是篮球或足球比赛和游戏活动中常发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一)加强思想教育

平时要加强安全教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纠正那种“运动创伤难免”的错误思想,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二)合理安排体育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技术水平,认真研究教材,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技术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要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安排运动负荷时要遵守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量要根据学生特点、气候条件和教学内容而定。一般认为,兴奋性低、锻炼基础差或训练水平较低、运动持续时间较长或天气寒冷时,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时间稍长一些。反之,则强度小一些,时间短一些。全套准备活动要循序渐进。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循序渐进的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一种积极手段,如:为了预防髌骨劳损,可采取“站桩”的方法以增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功能。

(五)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可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也要教授给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如:从高处跳下时,应屈膝半蹲进行自我保护,学生进行双杠支撑摆动时,下面应放体操垫来进行保护。

(六)加强场地、器材、着装的检查

教师课前要认真的对场地、器材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具进行安全卫生检查和管理。检查学生着装是否符合体育卫生要求等。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纪律和常规的管理,加强学生的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体育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根据教学大纲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双方都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各种易发生的伤害事故是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第二版).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52-260.

[2] 王步标,华明,邓树勋等.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49-559.

[3] 傅兰英.中小学体育课的保健卫生要求[M].中国学校体育.2000.2:52.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中日游泳项目科研攻关的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