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哮喘123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3 04:38:38

儿童哮喘123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哮喘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现状,以利于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方法:查阅我院记录完整的哮喘病案123例,按照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防治常规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岁以内83例,有哮喘家庭史34例。确诊为婴幼儿哮喘83例,儿童哮喘40例。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7例、喘息型支气管炎5例、肺炎11例。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89例,不正确使用者57例。结论: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教育管理,坚持长期、规范的吸入治疗,才能有效防止复发。

【关键词】儿童哮喘;过敏性疾病;误诊;吸入激素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9-2885-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特异性气道炎症,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1]。发病与诸多因素有关,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最佳的第一线药物[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儿童哮喘123例,其中男69例,女54例,年龄3~14岁,病程4个月~6年。

1.2 资料分析

1.2.1 哮喘起始年龄构成:以婴幼儿期最高,3岁以内发病83例(67.6%),4~7岁29例(23%),8~14岁11例(9.2%)。随年龄增长发病呈下降趋势。

1.2.2 遗传因素:123例哮喘患儿有家族史的34例(27.8%),Ⅰ级亲属、Ⅱ级亲属的患儿发病率分别是23例(68%),10例(28%),Ⅲ级亲属和复合级亲属分别为1例(1.3%),其余患儿家族中有其它过敏性疾病史,但未有哮喘史,故未予统计。

1.2.3 首次发病诱因:能确定首发诱因者119例,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78例(65.6%),受凉32例(27.2%),支原体感染7例(5.75%),其他感染2例(1.5%)。

1.2.4 哮喘的发作诱因:123例均有一定的发作诱因,依次为:感冒、天气变化、刺激性气体、剧烈活动、食用鱼虾等诱发。

1.2.5 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情况:湿疹55例(44.9%),过敏性鼻炎、鼻窦炎32例(26.4%),荨麻疹13例(10.4%)。哮喘伴有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81.3%,明显高于正常人。

1.3 辅助检查

1.3.1 血白细胞计数:WBC 3.0~4.0×109/L 34例,4~10×109/L 76例,10.3~12.2×109/L 13例。

1.3.2 采用日本富士生产的Serodia-MgCoII试剂盒,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IgM抗体,滴度≥1∶160为阳性,滴度≥1∶80弱阳性,正常值1:40以下。

1.3.3 用德国百瑞公司的呼气峰流速仪检测PEF:正常值>80%,测定值以占每例预计值(%)计算,每次连续测定3次,选取最大值记录。结果35例为(64.06±7.83),20例(64.68±7.82),11例(64.91±7.40)。

1.3.4 可疑病例或小婴儿作支气管舒张试验:方法是0.5%沙丁胺醇溶液超声雾化,剂量:

1.3.5 X线胸片:发作期正常者56例,肺纹理增粗11例,伴肺气肿12例,肺不张9例,斑点状或片状阴影22例,网状结节影8例,胸腔积液(单侧少量)3例,肺门影增深(单侧)2例。

1.3.6 诊断性治疗: (1)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用量250~375 μg/d,分2~3次,症状消失后维持用药3个月,再减量为125 μg/d用3个月。(2)按需给予β2-受体激动剂症状缓解后停药,最长不超过1周。

1.4 诊断和误诊:依据临床表现,家族史,过敏史,有气流受阻证据,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类似表现,按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分为:婴幼儿哮喘83例,儿童哮喘40例。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28例(22.0%),伴支原体肺炎22例(18.0%),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5例(4.06%),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7例(5.62%),误诊为肺炎11例(8.94%)。

1.4.1 伴支原体肺炎22例,年龄4个月~13岁。发热20例,干咳或痉咳19例,咳白色或黄色痰3例,伴恶心呕吐腹泻5例,呼吸困难、喘憋2例。X线胸示:一侧片状阴影13例,网状结节阴影4例,肺门影增浓2例,单侧少量胸腔积液3例。血清IgM阳性20例,弱阳性2例,单独应用大环内酯药7天疗效不佳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治疗而明显好转。

1.4.2 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5例,年龄5~8岁,反复发作咳嗽伴喘息哮鸣音,病程4~6年,湿疹2例,受凉发作1例,有过敏性鼻炎2例,胸片示:肺纺理增粗5例,所有病例诊断性治疗半年后达到临床控制。

1.4.3 误诊为毛细支气管炎7例,主要以反复发作的喘憋和哮鸣音为特点,既往发作时均有过发热病史,抗病毒治疗无效。胸片伴肺气肿2例,肺不张1例,肺纹理增粗4例,所有病例诊断性治疗半年,达到临床控制。

1.5 治疗情况:糖皮质激素吸入89例(72.1%),静脉滴注激素91例(73.9%),应用抗生素113例(92.1%),服中药40例(32.5%)。

2 讨论

2.1 通过对本资料分析,儿童哮喘发病年龄在3岁以内占67.8%,儿童期高发的原因可能与其支气管免疫功能尚未完善,气道容易招致损伤有关,因此早诊断、早治疗、以防发展为儿童哮喘等。

2.2 发病诱因,呼吸道感染和天气变化占的比例最高,现认为儿童期呼吸道病毒感染对治哮喘的发病有重要意义,该病的首次发病诱因和以后的复发诱因明显相关。

2.3 哮喘的发生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明确哮喘家族史34例占32.3%,绝大部分为Ⅰ、Ⅱ级亲属,表明发病与基因有关,探索基因治疗,可能是哮喘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2.4 哮喘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同时伴有其它过敏性疾病,本组有过敏史者达100例,占81.7%,其中以湿疹和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较高,治疗鼻窦炎对哮喘控制十分有利。

2.5 临床对哮喘的诊断,尤其对非典型哮喘常“诊断不足”,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临床上极易误诊,慢性咳嗽是惟一症状,本组28例占(22%),早期不及时干预治疗,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

2.6 肺炎型哮喘应注意与支气管肺炎相鉴别,本组11例占8.94%,有哮喘的发病特点,有久咳,白色泡沫样痰,应用抗生素2~4周无效,X线胸片显“肺炎”样改变,经诊断性治疗可以鉴别,也可参考“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2.7 误诊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7例,占5.6%,反复发作3次以上考虑为婴幼儿哮喘,本组均大于3次以上,诊断性治疗同样可以签别。

2.8 误诊为喘息型支气管炎5例,占4.0%,年龄5~8岁,有喘息表现的可复发的急性支气管炎,3~4岁发作逐渐减少,5岁以后仍然发作应该认为是哮喘。

2.9 哮喘伴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资料报道达18%与本组22例吻合,IgE介导引起MP,支原体感染使哮喘发病率增高,本组哮喘首次发病诱因中支原体感染7例(5.75%),某些病例只有在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才明显缓解[3]。

哮喘是一种高反应性,糖皮质激素为最有效的抗炎药物,而吸入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吸收少,目前为治疗哮喘的第一线药物,从本组资料看,能正常吸入者只31例(25.6%),不正确应用者57(47.1%),另有34例(27.9%)的患儿从未吸入,其家长对吸入激素的安全认识不足。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教育管理,使其坚持长期规范吸入治疗,才能防治哮喘。

参考文献:

[1] 华,殷凯生.哮喘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94.

[2] 余泽瑗.从哮喘的新概念考虑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1996,14(5):346.

[3] 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5):347.

收稿日期:2007-08-06

上一篇: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社会支持调查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重症哮喘的呼吸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