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责任感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23 04:32:52

幼儿责任感培养策略

责任感是幼儿迈向社会化的三个维度之一,是幼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格品质,其培养程度的好坏,关乎幼儿未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化程度。尤其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深刻意识到传统教育诸如“高分低能”的种种弊端,对能力的重视开始超越对分数的追捧,而责任感恰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培养责任感的重要性愈显重要。

一、幼儿责任感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光大同福幼儿园一中班学生为样本,参与调查的人数为32人,分别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一,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责任意识开始萌芽,但责任感普遍缺乏。其二,幼儿在完成任务时普遍缺乏耐性。其三,无论是处理个人事务(如收拾玩具)或是协助处理他人事务,幼儿自觉性都不高,依赖性较强。其四,幼儿面对困难的态度比较消极。其五,幼儿普遍有爱心,但缺乏持久的恒心。综上述,该班幼儿责任感缺失,但数据亦表明,在家长或教师的参与、帮助、引导下,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出责任行为,可见幼儿责任感的培养重在方法策略。

二、影响幼儿责任感培养的因素

经过梳理搜集到的资料发现,幼儿在形成责任感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幼儿所接触的外部环境,如来自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的影响;而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幼儿对责任感的内在认知水平,其影响主要来自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三、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方法策略

1.内修自理能力,奠基幼儿责任意识

幼儿责任心的培养要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尽量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鼓励他们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增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责任感的培养从对自我负责开始。

(1)创设相应环境,提供充分的机会

要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必须给孩子自己一个小天地,让他能行使自己的权利,尽自己的义务,负自己的责任。中班的幼儿能胜任收拾玩具,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取食物吃等劳动,就要放手让他们去做。此外,各项生活自理技能仅靠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幼儿需要通过摆弄、操作、实践来巩固所学的技能。

(2)进行正面的强化,给予适度奖惩

对孩子做的好的方面要给予肯定和赞美,进行正面强化。例如,老师分配了一些任务给孩子,在他们顺利完成时,教师给予的表扬、鼓励会令幼儿产生满足和愉快的感觉,孩子们就特喜欢为老师做事;而对错误的行为,要适度放手让孩子体验苦果。孩子如果一而再地受到自然后果的惩罚,就会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认真、谨慎。当孩子发生过失时,家长不必焦急,该受的处罚让孩子去受。比如小朋友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弄坏了。老师和家长应该让小朋友道歉,帮助小朋友把玩具修补好,无法修补就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赔给别人。让他体验后果,感受责任。幼儿一旦作出了责任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使幼儿获得积极反馈从而使责任行为逐渐巩固。需要注意的是,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应尽量多用奖励,少用惩罚。因为奖励可以使儿童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2.外树任务意识,落实幼儿责任行为

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其责任感产生始于对具体事物产生的喜爱,行为表现为幼儿对其所敬爱的人交给的工作有任务意识,能尽责完成。

(1)树立榜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所谓“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能不忘。”,千万不能觉得孩子年纪小,就敷衍欺骗。时间久了,小孩会模仿这些不好的行为,责任感很难培养起来。与其口头告诉小孩要讲卫生,不如带头饭前洗手;与其抱怨孩子不爱整洁,不如先管理好自身的仪容仪表。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应该让孩子从学习、生活中取得。

(2)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深化责任感体验

教师或家长不妨多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和行动上的体验,内化责任感。我的做法是: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获得情感体验。在角色游戏结束后,我们对游戏要进行评价,评价时对责任心强,遵守规则好,履行角色职责认真,收拾材料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受到表扬的幼儿成为其他幼儿学习的榜样,从而增强其他幼儿的责任心。

3.家园社合作,共塑幼儿责任心

幼儿责任心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只靠幼儿园单方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1)整合资源,保障培养

幼儿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多方努力,我们要善于整合、利用幼儿园、家庭以及社区的强大资源,开辟更多幼儿责任感培养的新路径。例如可以在幼儿园内开垦花圃,让幼儿进行观察,感受自然之美,或谈谈怎样爱护花草树木,引导幼儿发现花圃的变化,随时对孩子们开展爱花草、树木的教育。

(2)加强沟通,协调同步

幼儿的生活基本都在家庭和学校,教师、同学以及家长是其主要的模仿学习对象,如果学校和家庭在责任感培养上的思想和行为上存在不一致,很容易误导幼儿,使其无所适从。因此,家园必须加强沟通,保证彼此的协调同步。如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对幼儿在幼儿园里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及时向家长了解和汇报,家长也可就幼儿培养产生的困惑咨询教师;或是开展家园互动沙龙,教师和家长共同探讨幼儿发展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取得意见上的一致;此外,调查问卷、即时电话联系等都是有效的沟通方式。

上一篇: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延伸拓展 下一篇:创设高效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