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 第47期

时间:2022-09-23 03:29:16

情景 第47期

摘 要: 诗词鉴赏无非“情景”二字,能够把握住其间的关系,那诗词鉴赏就不会那么难了。但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把“情景”简单地理解为一对一的关系,从而混淆了几个与“情景”有关的概念,即一而概之地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托哀情”等一并归为“借景抒情”。因此,弄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 古典诗词 情景关系 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中,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论道:“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一语中的地将诗词中的情景关系揭示出来。秦臻认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与景构成了诗词重要的组成部分。可见,诗词鉴赏无非“情景”二字,能够把握住其间的关系,那诗词鉴赏就不会那么难了。但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往往遇到这样的问题,把“情景”简单地理解为一对一的关系,从而混淆了几个与“情景”有关的概念,即一而概之地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衬托哀情”等一并归为“借景抒情”,这明显是过于笼统的,理解情况往往也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弄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有很大的作用。

一、从题型来把握诗词

常见练习及考试诗歌部分的出题方式是:“从情景关系,鉴赏局部或整体诗歌,写鉴赏文字。”很多同学作答时常常胡乱地填上“情景交融”抑或是“借景抒情”,导致最终出错情况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把握“情景”之间的维度,才能更好地将诗词理解透。诗词的情景关系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从他们的感彩来分的话,可分为“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四种。另一个是从他们之间距离的角度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等,学生应该如何区分这些概念并掌握好相应的答题技巧呢?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行讨论。

二、从情与景的感彩来把握诗词

在大部分作品中,作者都善于营造美景来抒发自己的欢情,或是用哀景来抒发自己的愁情,这是情感的自然生发。而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部分诗词有时也以反衬的形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达到强烈的反衬效果。

1.诗词中比较常见的模式:“以乐景写乐情”。如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天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后两句以长安的春日胜景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作者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另一种模式是“以哀景写哀情”。如柳宗元《柳州榕叶落尽偶题》:“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者以花尽叶落的衰败景色来表达自己宦海浮尘、羁旅忧思的感伤之情。

2.诗词中少见却有亮点的模式:“以哀景写乐情”。如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以天寒地冻的冬日之景,条件越是困顿、战局越是紧张,战士心中奋勇杀敌的豪情越是壮烈。另一模式“以乐景写哀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赏心悦目之景衬国破家亡之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春色悦目鹂音悦耳衬英雄无处之哀,“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以春意萌动衬别抽离很之哀。眼前之景越是欢愉,其结果就越加显得悲凉。

虽然有四种模式,但学生在具体理解要先学会判定是哪一种模式,一般在考题设置中很少设置常见模式,往往是不常见的模式——“以哀景写乐情”或者“以乐景写哀情”,而如果是常见模式的话则要善于把握诗词中情景关系的距离。

三、从情与景的距离来把握诗词

那如何把握诗词情景关系中的距离呢?这里我们需要理清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里明确一点,“触景生情”不属于表现手法。

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身在异乡为异客,颠沛流离的经历、跌宕起伏的苦楚都映射在眼前的景物之上,心中充满无限的苦楚。这些则是“借景抒情”的生动体现,它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全部写景,却也句句关情。虽写孤舟远去之景,但能看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虽无一情字,但能字字扣着作者的深情。这就是“寓情于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3.对于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秦臻曾说:“善状目前之景,无限凄感,见乎言表。”情景交融,却不留痕迹,这已达到情景混融、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了。情景交融是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简单地来理解,如何区分这几个概念呢?那就得把握其中的距离了,“借景抒情”重在理解情,诗人的情感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或意象来抒发;而“寓情于景”重在理解景,“情”包含在相对应的景物或意象之中。“借景抒情”表达感情则相对较为直接,一般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虽正面不着一字,感受却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将感情全部寄托在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情”与“景”如果都能“表现相当”的话,就认为是“情景交融”。

中国古典诗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缘情布景,不仅是对诗人情感的抒发,还显示着诗人的情感倾向,从而加强诗词的形象性、生动性、具体性。把握好这些概念之后,思路就比较清晰了。正如王夫之所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把握好情景关系,就把握住了诗词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

[2]刘勰.文心雕龙.

[3]崔向荣.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情景关系.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4]石爱国.情因景生 景以情合.维普资讯.

[5]张辅良.古典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几种关系.

[6]郭松芳.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素质教育论坛.

上一篇:关于摄影艺术的审美分析 下一篇:数学高考有效复习的一种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