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培养细节一问到底

时间:2022-09-23 03:25:58

宝宝缺乏自控力,到底要不要紧、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容易让父母既头疼又侥幸的问题。许多爸爸妈妈看到宝宝任性自我、缺乏自律,真是头疼得很;可另一方面,爸爸妈妈们又会想:宝宝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有自控力了吧?

别掐掉宝宝自控力的萌芽

小淘是幼儿园里最让老师苦恼的宝宝。午睡的时候,他常常叫醒旁边的小朋友陪他玩;做游戏的时候,如果他不感兴趣,一定会哭闹着要求退出,老师怎么跟他商量都没用;家庭手工作业也是爸爸妈着才能完成……幼儿园老师很苦恼:这个宝宝怎么这么难管呢?而小淘的爸爸妈妈则是既无奈又不当回事:“宝宝还小,让老师费心了;可是也没办法,小孩子懂什么,只能先这么管着,大了他自然就能管住自己了。”

自控力会在长大之后“冒出来”吗?

其实,像小淘父母这样,宝宝上了幼儿园还没开始培养他的自控力,已经有点晚了。有研究显示:自我控制能力是儿童的一项重要能力,缺乏自控力不仅会导致儿童早期的许多问题,例如注意力缺陷、攻击行为等,还是诱发暴力、酗酒等社会问题的根源。

而宝宝在2岁左右开始形成规则意识,自控力开始萌芽;3岁左右是培养自控力的关键期。所以,宝宝1岁多的时候,父母就要开始注意规则意识和自控力的启蒙了。

查一查:宝宝缺乏自控力的原因

为什么有的宝宝小小年纪就能基本做到自我控制,而有的宝宝却缺乏自控力呢?我们来看看导致宝宝缺乏自控力的因素有哪些。

Reason 1.身心发展不成熟

0~2岁的宝宝,由于大脑皮层的神经抑制机能刚刚开始发育,而神经兴奋过程占优势,所以往往表现为难以自我控制,例如不愿意等待和忍耐、不遵守规则、情绪不稳定等等。这是由宝宝的年龄特点决定的,父母们要先接受这一点。

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是年龄特征就听之任之。父母可以多亲吻、抚摸、抱抱婴儿时期的宝宝,给他提供充足的安全感。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宝宝才会慢慢学习自我安抚;而自我安抚能力对自控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等宝宝长大一点之后,再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让他逐渐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Reason 2.父母经常吵架

宝宝年纪小,心智尚未成熟,如果经常看到父母吵架,会使他产生以下认知:

1.父母争吵的原因是宝宝做得不够好。

2.父母可能已经不爱宝宝了。

3.争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且负面情绪不需要控制,可以随时随地宣泄。

看到这里,你确定要在宝宝心中种植以上几种想法吗?

Reason 3.父母缺乏自控力

一个家庭中,父母缺乏自控力,宝宝也就无从学习和练习自我控制了。父母缺乏自控力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

1.父母在生活中不善于自控。

如果父母生活作息没有规律,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没有节制,经常因为小事而发牢骚、情绪不佳甚至发脾气,宝宝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变得任性、脾气不好、难以管教。

2.打骂宝宝时不控制自己情绪,带有发泄的成分。

有一天,轩轩在家里不小心打碎了桌上的花瓶,爸爸听到声音急匆匆地走过来,看见情形立刻推了轩轩一下,训斥他毛手毛脚。接着,嘴里一边说着“下次还敢不敢了”,一边又踹了轩轩几脚。

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如果立刻勃然大怒、动手打骂、不注意言词地训斥,这时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在管教宝宝了,还带有“发泄自己情绪”的色彩。理智的训斥和不理智的训斥,在内容、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上都完全不同,宝宝是能感知并学习到的。当宝宝看不到你成功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看到你一下子发泄出来,他自然也会慢慢变得无法自控。

此外,父母对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会让宝宝感到受伤,觉得“自己一做错事就会沦为父母宣泄脾气的对象”,从而导致安全感缺失、亲子关系紧张,更不利于宝宝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Reason 4.放任、溺爱宝宝

除了家庭中的耳濡目染以外,宝宝发展自控力还需要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如果宝宝从同伴、老师、陌生人那里“学到”了不好的行为,而父母只是放任自流,宝宝就很难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现代家庭中,许多宝宝大部分时间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顾。“隔辈亲”让老一辈人容易溺爱宝宝;而工作繁忙的父母,往往也出于补偿心理,一有时间陪宝宝就无原则地满足宝宝的要求,甚至主动讨好宝宝。长此以往,宝宝生活在“唯我独尊”的环境里,会变得任性、不讲规则、缺乏自控力。

Reason 5.养育人的教育理念不一致

在教育理念上,不同的长辈执行不同的教养原则,这会让宝宝不知所措――今天这样做能得到表扬,明天这样做就要挨批评了。久之,宝宝会认为遵循某种规则是没有用的,也就不会在规则之下自我控制了。

如何培养自控力?

1.建立家庭守则,贯彻执行“奖励制度”。

全家人一起建立一套家庭守则,约定好共同遵守,这样就可以减少教育理念不一致的影响。

家庭守则中要明确奖励制度,并坚决执行下去,以便强化宝宝的良好行为。如果奖励制度只是一纸空文,长辈对宝宝的承诺时而兑现、时而落空,宝宝就会在潜意识里不相信长辈的承诺。长辈们的承诺靠不住,宝宝自然会本能地认为“还是当下把自己想做的事先做了更靠谱”,也就不会去控制自己当下的欲望。

2.营造温馨、愉悦的家庭气氛。

前面说过,充足的安全感能够让宝宝学会自我安抚,而自我安抚是自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尽量为宝宝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气氛,让宝宝充分感受到父母长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3.尽量不让宝宝看到、听到父母争吵。

父母当着宝宝的面吵架,对宝宝的负面影响是广阔而深远的,所以尽量不要在宝宝面前吵架。把宝宝放在另一间屋子里,大人在隔壁争吵,也是不可取的,同样会给宝宝带来巨大的伤害。

如果在宝宝面前吵架了,千万记得要当着宝宝的面和好,还要跟宝宝解释争吵的原因,并请他原谅父母的冲动行为。另外,最好鼓励宝宝将心里的害怕、委屈、内疚等感受说出来,以免憋在心里留下阴影。

4.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

要想让宝宝控制自己少吃糖,大人就不要每天吃完甜食还晒到朋友圈里;想让宝宝少玩电子产品,大人就不要监督完宝宝自己又拿起手机。“你是小孩,所以不可以……”这样的话,虽然勉强是个道理,却是没有多少效果的。

5.通过“延迟满足”来训练自控力。

在心理学中,“延迟满足”是宝宝必须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是指当宝宝迫不及待想要某个东西或做某件事时,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来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好的享受。如果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好,入学后就会无法自控地边做作业边东张西望、上课做小动作,长大后遇到挫折容易沮丧、退缩、不知所措。

延迟满足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锻炼:

・当宝宝想买某个玩具时,爸爸妈妈要跟他约定好,要平时攒够多少朵小红花之后才能买,并且一定要兑现给宝宝的承诺。

・当宝宝想玩蹦蹦床时,可以告诉宝宝,现在蹦蹦床上有点拥挤,玩一会儿滑梯,再允许他玩蹦蹦床。

6.遵循宝宝的内心发展需要,不用打骂、恐吓、诱骗等手段。

每个宝宝心里,其实都是有自控的本能和原动力的。当你使用了正确的方法,而宝宝还是无法自控时,不要使用打骂、恐吓、诱骗等手段强迫宝宝控制自己,否则会彻底扼杀宝宝内心对自控的需要。

其实这时候,你更应该做的是:试着去了解宝宝的真实诉求,尊重宝宝的内心需要。自控、自律应该是宝宝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迫于无奈去控制自己。

琳琳是个乖巧懂事的小女孩,可最近却说什么也不肯听妈妈的话晨起去锻炼身体。全家人都以身作则,一大早就出去锻炼了,可她还是宁愿自己在家睡懒觉。妈妈问她是不是最近睡得不好常做噩梦,她说不是;问她是不是身体哪不舒服,她也说不是。爸爸不耐烦地训斥琳琳,说她就是太懒了。

好在耐心的妈妈找机会就跟琳琳聊天,终于引导她说出了不愿晨练的原因:爸爸由于工作忙,总是很晚回家,琳琳入睡时总看不见爸爸。她醒来时,看见爸爸就在身边,每次都想让这种幸福的感觉再延续一会儿。于是,每当爸爸早晨迅速地起床穿衣服时,在琳琳的思维里,这种幸福的感觉就没有了、断掉了。

以琳琳的年纪,当她看到爸爸“冷酷地”准备出门时,她所珍惜的“爸爸在身边的幸福感”就突然断掉了,内心已然无法平静,她的思维就无法进行到下一步:该怎样继续与爸爸维持亲密的关系?虽然我们成年人会迅速地想到“只要起床跟爸爸一起去锻炼就可以了”,但小琳琳已经沉浸在“幸福感断裂”的伤痛中。

明白了琳琳不愿起床的真正原因,爸爸只需要把叫琳琳起床的任务从妈妈那里揽过来即可。温柔地叫醒她,跟她说“我们一起去锻炼好不好”,琳琳自然会克服自身的懒惰,与爸爸妈妈一起去晨练。

上一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思考 下一篇:宝宝爱扔东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