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而有方 严而有度 严中有信 严中有爱

时间:2022-09-23 02:59:31

“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主意识、创新意识” 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培养常青藤人的核心价值观。“常青藤学子做人三字格”中“讲礼义,雅谈吐,重诚信,知廉耻,知感恩,能宽容,志高远,品高位,宽待人,严律己”等三字短语对我校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的诠释,为学生树立了修身养德的标杆。

一、严而有方,自主管理

我校特色鲜明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已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亮点。我班也建立了学生“自我立法,自我执法,自我习法”的自我管理制度。学生自主参与制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公约,细化了管理条例,严格了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学习小组为主体,值日班长负责的自主管理模式。组内合作,人人有任务,个个挑担子,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组间竞争,比纪律,竞能力,赛学习,相互促进。它对于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竞争意识,落实素质教育各项能力目标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以主人翁的姿态约定班规班约,并自主管理,自我约束。学生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制度的约束者,管理制度通过实践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班级特色的系统考核条例,每个学生每天考核,小组每天汇总,班级每周评比。对于 “发自内心的自我约束”,相对于外界的施压,学生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荣誉观和自豪感。

二、严而有度,宽严相济

班级班规、班约的建立、执行与落实,班主任在起到引导作用的同时,如何把握制度落实和执行尺度是关键。“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但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过于严格,在强化规则意识的同时会抹杀孩子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而且还会导致学生不敢面对现实,犯了错误会找出诸多借口来搪塞老师,甚至用撒谎为自己掩饰,从而来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更有甚者,个别家长也和孩子一道来想办法糊弄老师,以期蒙混过关。

面对种种现象,似乎以你的“火眼金睛”一眼就能辨别真伪,然后不外乎两种解决途径: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却反而进一步激化了师生矛盾,即使不撕破脸面也效果甚微;或者你感觉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不负责,我又何必劳心费神?学生自己也不要,我又何必多此一举,对他放弃,从此不问不管。然而物极必反,这也给班级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后果。

我们在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的同时,应该审视反省一下如何处理好严与宽、管与放的关系,做到在工作中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更要严得有理、有度、有方;严而适时、严而不厉、不偏;严而有信、严中有情、严中有爱;严在该严时,爱在细微处。

孩子犯错,为师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一味地指责,批评处罚,但却更不能置之不理,任其自流。一定要找出犯错的根源,因势利导,让孩子们认识到错误的症结所在,给他们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如果有的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就更要抓其要害部位,关键时家校联手,来一个双管齐下,及时纠正,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批评是我们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但批评更应成为一种艺术,艺术的批评可以影响一个人,更成为激励学生发奋向上的动力。虽说“责之深,爱之切”,但过分地批评未必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反而会使学生生厌,甚至抵触。批评学生,一定要慎重。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说:“孩子的过失不管多么严重,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不该责罚他。”教育者在运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一事一评,对事不对人,恰如其分。只有准确、公平、公正、真诚而又充满关爱地批评,学生才会欣然接受。

苏霍姆林斯基处理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打死了一只麻雀。为了教育学生,他责令学生找到鸟巢,见一个鸟巢里面几只雏雀嗷嗷待哺,苏霍姆林斯基不无忧伤地说:“他们失去了妈妈,现在谁也无法救活他们了。”这个情境使学生非常懊悔。二十年后,他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当年您严厉批评我,那么这么多年来我就不会自己处罚自己。”

由此可见,“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这种严而有方、宽而有度的做法,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反思时间,促进了学生自省、自悟,增强了学生改正错误的信心与决心,真犹如一场好雨,“润物细无声”。

疏松的土质能使植物更加茁壮,宽容的氛围能使心灵更加健康地成长。爱迪生母亲的宽容成就了一位举世著名的发明家,同样,宽容教育能造就一颗颗健康明朗的心灵。

三、严中有信,严中有爱

事实上,学生“近乎天然”的“向师”心理,使班主任的思想品质层面和行为层面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在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社会人的缩影,“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学生从其“影响”中,不仅能学会怎样做学问,也能学会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从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看到教师的影子。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示范、言行取信于学生的同时还要热爱学生,这是班主任被学生接纳的前提。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诲。“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老生常谈之言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当学生感到教师真正平等地爱他,真诚地为他操心时,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来倾吐衷肠,形成了“爱生—尊师—爱学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师道的传递自然会畅通无阻,并日益深化,从而产生“游泳中学游泳”的效应。

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以自己丰富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还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我们要信任班干部,给他们自主管理的权力;更要信任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他反思认识错误、吸取教训,进而进行自我批评、自我纠错的权利。有时你对他充满信任的目光,对他轻轻的一句鼓励,都会增加他改正错误的勇气,真诚的帮助能让孩子在错误中吸取教训建立自信,让孩子享受成功的体验。

我班的同学小A,为人聪颖,待人有礼,但他沉溺于网游,他的远大理想就是长大后开一家网游店,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自己随时能玩。当学习成为了副业,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学业的荒废,然后是恶性循环。我在征询家长和孩子意见后,决定每天放学后留在学校陪他学习和做作业,帮助他克服坏毛病,改掉坏习惯。当他的学习每天一点点取得进步,当他对学习一点点建立了自信后,他的学习成绩从班级的最后三名跃居班级中等水平。通过这种善意的惩罚和真诚的帮助,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了他对学习的自信,现在的他改掉了沉溺于网游的坏习惯,面貌焕然一新。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但同时必须注意,对学生的爱,不是迁就姑息,不是娇宠溺爱,而要在严格、公平、公正、平等中实现。爱是水,严为舟,严爱统一,宽严相济,学生的自律性自然会增强,才能真正由他律而实现自律。

培养好每一个孩子,就是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对未来社会负责;培养好一个孩子,需要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中有信,严中有爱,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用积极的心态,用充满爱意的微笑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上一篇:方寸天地,大千世界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