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时间:2022-09-23 02:53:58

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现状及路径探析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案件频发,暴露出当前生命价值教育在教育和社会领域的缺失。本文从该现象出发进行思考,概括总结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现状,并从教育理念、教育载体和教育立体网三个层面提出实施这一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生命价值教育 大学生 现状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30-0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案件频发,这种轻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与此同时,生命价值教育也成为一门新兴的教育研究领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生命教育具体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等。其中,生命价值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生命的发展体现为在自然生命的基础上不断追求价值生命。笔者认为,从广义上讲,生命价值教育是指:社会和社会群体通过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生命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珍惜生命、超越生命,不断提升生命的质量,提升生命价值所体现的生活意义,树立正确的生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 生命价值教育现状研究

1.研究依据

文艺复兴以来,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宣扬人道主义,反对神道主义的价值观念深入人心,个体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人的肉身存在于世界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是一种有限的存在。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一个生命都弥足珍贵。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生命存在的最基本价值是活着。生命只有存在才有价值,活着是生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就今天而言,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尤其是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冷漠,把人当作物品和机器随意使唤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对生命的尊重应是培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当代大学生常常将生活中的失意、痛苦和挫折当成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负担,生活稍不如意就放弃生命,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他们只是以结束生命的方式逃避了痛苦,却不想在生命中还有其他的责任,如孝敬父母、贡献社会等。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案件频繁发生,从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到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杀害程春明教授事件再到今年发生的复旦大学研究生惨遭室友投毒案……这些无不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的缺失。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个体生命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当前教育存在着功利化、模式化的倾向,学校只教学生如何在学习和事业上成功,却忽略了教育学生如何与他人更好地相处,如何拥有健康积极的生活。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生命原有的根本性东西并没有真正被触及,具体个人的生命状况仍然并不乐观。我们的教育无助于学生生命尊严的提升,却有愧于学生生命尊严的失落。”

解决大学生轻生问题、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及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要求需要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国家在2010年7月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应将这一战略主题和精神落实到实处。

2.国内关于生命价值教育的研究成果综述

我国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学术研究时间并不是很长,最早的一篇文章是高锦泉于2003年发表在《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从目前来看,已有很多学者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有的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目标、现状、必要性等理论层面展开,还有的从路径探索、预防机制及对策体系等实践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研究的文献著作并不多,代表性的主要有:梅萍的《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但本书主要是从生命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冯建军的《生命与教育》;刘济良的《生命教育论丛》;刘济良、王北生、等著的生命教育丛书《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生命畅想――生命视域的拓展》、《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等。

在实践方面,我国的生命教育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已进行了初步尝试。如2004年辽宁省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并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生命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校园中已经开展,但在大学校园中仍然缺乏。

3.生命价值教育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的现状

生命教育的提出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更不用说落实到高等教育的实际教学中了。到目前为止,生命价值教育仍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往往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缺失。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状况,笔者随机向本校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就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80.8%的大学生“能做到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30.4%的学生“觉得自己每天都过得愉快而充实”;60%认为“自杀是对生命的轻视,是不可取的”;但是仍然有近15%的学生认为“自杀是一种摆脱痛苦的很好方式”;有65%的学生指出“其所在高校从来没有开展过有关生命与死亡的课程”,并有近97%的学生希望单独开设一门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此外,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着学习就业压力大、心理承受能力弱、会有很难处理好的人际关系等问题。

目前,生命价值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过于追求学生成才,忽视了“成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许多高校把培养经济建设人才作为教育的唯一指标,在专业和学科设置上以经济建设的需要为导向,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把政治成分看得太重,过多地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忽视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第二,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死亡”一词往往表现出逃避的状态,很少谈到“生死”的话题。由于生命价值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在面对死亡时没有自救的意识,有的甚至觉得死亡并不可怕,反而会去“追求”死亡,或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我国高校尚未独立设置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规划。

第三,长期受不科学的价值取向导向影响,扼杀学生自身的生命价值。学校一味地教育学生要见义勇为,却忽视了教育他们首先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明白生命对于自己、家人和他人的价值、意义。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一所小学意外失火,孩子们都跑了出来,老师在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三个孩子,于是让其他孩子在房子外面找找,有一个中国小孩认为那三个孩子肯定在失火的房子里没有逃出来,于是不顾他人的阻拦冲进了失火房屋,结果,我们的这位“小英雄”没有再出来。大家肯定认为这个孩子会受到表彰,结果恰恰相反,学校不但没有给予他任何表扬,而且教育其他孩子在挽救别人生命的同时,首先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生命。这个故事给我们中国式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启示。

二 生命价值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1.转变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命价值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要改变传统思想观念,敢于直视死亡。在我国传统观念中,人们忌讳谈论“死”,事实上,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客观必然的。要教育大学生敢于面对死亡,正确认识死亡,理性审视生命。在价值层面,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挖掘自己生命的潜能,保证自己生命的高质量,使生命价值最大化,引导学生主动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

第二,丰富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要让学生明白“人”生存的意义,领悟自己活着的目的,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避免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

第三,加强生命价值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的内容。目前,我国各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2)开设生命价值教育专题课程。应将生理学、心理学等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并开设死亡哲学、人类学、人生哲学、社会学等选修课程。

2.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挥教育的载体作用

第一,要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在生命价值教育过程中,教育双方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教育者带着社会所寄予的价值期望,受教育者带着自己的生活立场。教育的过程不是教育者单纯地向受教育者“命令”的过程,而是经由对话,共同寻求个体生命的答案,激发个体的生命智慧,敞开个体心智视野的过程。

第二,把生命价值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发挥好活动的载体作用。生命价值教育仅靠理论的传授和语言的说教是无法完成的,必须靠亲身体验和尝试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价值。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生命教育的主题系列活动,如班会、研讨会、讲座及演讲等;另一方面,增加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如参观医院、殡仪馆、敬老院等,近距离体验衰老和死亡,感受生命的珍贵。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载体的作用,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建立有关生命价值教育的网站,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是教育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一方面,教师可以把教学的课件、讲义、思考题以及一些课外的有关生命价值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视频等上传到网上,便于学生了解学习;另一方面,加强网络交流,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心理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从而达到缓解压力,舒缓心情的作用。

3.利用好社会资源,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生命价值教育立体网

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及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

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发挥家庭在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远离家庭的情况下也能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使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体悟到生命的价值、责任和意义。此外,还要鼓励家长营造一个乐观积极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能体验到生命的快乐和幸福。

政府要加强对生命价值教育的支持,如学习英国建立“生命教育中心”,或成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协会、生命体验中心等,并从法规、制度上确保大学生的生命心理健康。

总之,生命价值教育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密切协作,构建政府指导、学校推进、家庭配合、社会支持的生命价值教育立体网。

参考文献

[1]帕斯卡尔.思想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57~158

[2]肖川.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3):53~55

[3]徐秉国等.国外青少年悲伤教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7)

[4]徐秉国.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0(11)

上一篇:培养学生创新个性浅论 下一篇: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和解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