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时间:2022-09-23 01:45:04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心肌缺血患者200例,分析其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有关资料。 结果 共检出ST段缺血性改变568 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7阵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41阵次。327 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上午6:00~12:00时发作的有132阵次,下午12:00~18:00时发作的有76阵次,夜间18:00~24:00时发作的有72阵次,凌晨00:00~6:00发作的有47阵次,60以下患者发作96阵次,60岁以上患者发作231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ST段降低幅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明显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分析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Asymptomatic myocardial ischemia)是指发生心肌缺血但未发生心绞痛等相关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目前,动态心电图检查被广泛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我院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动态心电图能够检查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情况,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心肌缺血患者200例,其中,男126例,所占比例为63%,女74例,所占比例为37%,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为(63.74±5.28)周岁,27周岁≤年龄≤59周岁的患者有86例,所占比例为43%,年龄≥60周岁的患者有114例,所占比例为57%。

1.2 诊断标准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①ST段水平形或者下斜形的降低0.1 mV以上。②ST段降低性移动持续1 min以上。③ST段每次发生降低性移动的时间间隔1 min以上。④ 以J点后0.08s处为检测基准,心率在120次/min以下,以J点0.05s处为检测基准,心率在120次/ min以上。⑤ST段发生变化的原因可以排除心室肥厚、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以及药物的影响。

1.3 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太空LIFECARD动态心电图机进行检查,并采用美国世纪 BMSCentury 3000型12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记录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x ±s )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 t 检验,以 P

2 结果 

检查结果显示,200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共检出ST段缺血性改变568 阵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327阵次,所占比例为57.57%,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41阵次,所占比例为42.43%。327 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上午6:00~12:00时发作的有132阵次,所占比例为40.37%,下午12:00~18:00时发作的有76阵次,所占比例为23.24%,夜间18:00~24:00时发作的有72阵次,所占比例为22.02%,凌晨00:00~6:00发作的有47阵次,所占比例为14.37%,60以下患者发作96阵次,所占比例为29.36%,60岁以上患者发作231阵次,所占比例为70.64%。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ST段降低幅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 t =1.254, P >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 t =2.26, P

3 讨论 

动态心电图检查突破了常规检查方法的局限,可以对难以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并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律失常、冠心病等疾病的早期诊断也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上,一部分由于发作性胸闷而一直被诊断为心绞痛的患者,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之后确诊为房颤,可见,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比以往常规的诊断检查更加可靠[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心肌氧耗量增加以及心肌氧供量不足导致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的ST段降低幅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持续时间明显大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可能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引起的: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病时未达到痛阈或疼痛阈值较高。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缺血程度较轻。③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物质增多。④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疼痛感知功能或者疼痛传导功能出现异常[3]。

目前,动态心电图检查被广泛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上午6:00~12:00时发作的最多,发作率为40.37%,在下午12:00~18:00时以及夜间18:00~24:00时发作相对较少,发作率都是在23%左右,而凌晨00:00~6:00时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最少,发作率为14.37%,可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且多位上午发作。其次,在本次研究中,60以下患者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率为29.36%,60岁以上患者的发作率为70.64%,证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多发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加以重视,确保诊治工作切实有效。

参 考 文 献 

[1] 姚有玲.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82例临床分析. 中外医疗, 2009,28(32):21.

[2] 汪天美.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重庆医学, 2008,37(17):2011.

[3] 刘丽丽. 动态心电图诊断76例无痛性心肌缺血分析. 健康必读:下半月, 2011,10(10):223.

上一篇: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下一篇:偏瘫样低血糖反应老年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