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之乡”欲变身中国戏曲文化中心

时间:2022-09-23 01:31:22

“梨园之乡”欲变身中国戏曲文化中心

在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戏曲文化也在谋求迸发新的活力。今年五一期间,为期九天的2016北京戏曲文化周在园博园上演,不同剧种的连台好戏及融合手游、彩绘等现代形式的戏曲互动体验活动,通过“实景”演出为首都热爱戏曲文化的民众奉上了一次独特的视听盛宴。

2016北京戏曲文化周落户丰台,缘于丰台深厚的戏曲底蕴。丰台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王国维在其《戏曲考源》开篇就明确指出戏曲起源于金元杂剧,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北京市考古学会会长齐心也曾指出,丰台区是金中都所在地,金中都就是金代戏曲文化中心。因此,丰台也被业内公认为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世俗文学、影视文化、网络游戏逐步成为大众主要娱乐消闲方式,包括戏曲文化等在内的一些传统文化受到冷落,面对如此形势,“梨园之乡”丰台重塑戏曲文化这张新名片的底气何在?

戏曲文化还有吸引力吗?

曾有专家指出,中国当今戏曲的生存境况除了京剧和昆剧等外,其它剧种已遭受冷落,处在边缘化尴尬之处境,甚至一些剧种已经消亡,一些剧种濒临灭绝,大多数剧种境况欠佳,观众减少。种种迹象似乎表明,受现代文化的冲击,包括戏曲在内的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很显然,要传承发扬中国戏曲文化,摆在丰台面前的最大课题是,在现代文化异彩纷呈的今天,传统的戏曲文化还有没有吸引力?

2012年,丰台用了近一年时间对北京传统戏曲行业现状和北京市传统戏曲消费市场进行了详细调研,重点对北京传统戏曲市场发展现状、演出剧院发展、戏曲剧团发展、戏曲从业人员情况及戏曲消费者等进行了摸底论证。

调查的结果大大出乎了人们的预料,北京市主要演出传统戏曲的剧院有25家,形成了二环戏曲圈和前门戏曲圈两大戏曲聚集区。数据显示,2009至2011年北京市各类剧院传统戏曲演出场次分别为3194场、3523场和3878场,2011年北京市传统戏曲总销售收入为15957万元,是2009年全年销售收入8410万元的近两倍。2011年4家大型剧院传统戏曲收入达到12743.5万元,占北京市当年总销售收入的79.9%,大型剧院具备较强市场影响力。预计在未来几年,北京市传统戏曲行业格局将保持不变,仍将维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上座率的不断提高和演出场次的增加。

通过结合调查分析后,丰台区得出结论:戏曲文化在北京仍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力,但北京乃至中国目前尚无一条传统戏曲文化商业街,即一个集传统戏曲的演出、主题茶馆餐饮、戏曲文化宣传、戏曲商品及周边工艺品、汉服、京味民俗、古建筑以及配套商业为一体的旅游休闲文化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商业空间。丰台区打造戏曲文化中心的构想自此形成。

戏曲发展要汇集“新人气”

打造戏曲文化中心,丰台的设想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并将其集聚发展,关键还在于丰台是否有足够的戏曲文化人才支撑戏曲中心的发展。

丰台戏曲发展历史悠久,戏曲资源密集,辖区内的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北京唯一的戏曲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全市12个主要戏曲院团中有4个在丰台。不仅如此,戏曲文化在丰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区内有和韵京剧团、小井村隆韵戏迷社等各类戏曲群众社团60余家,多年来戏曲文化在丰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展,是名副其实的“梨园之乡”。丰台戏曲人才梯次结构合理,人才荟萃,1200多人的从业人员中梅花奖得主就有24人。

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戏曲面临遭受多元文化强烈冲击、戏曲艺术传承后继乏人困境下,丰台区教委高度重视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确定了以戏曲教育为抓手打造戏曲教育特色的发展战略。

自2008年以来,丰台区积极开展中小学生京剧进课堂活动,赵登禹学校和西罗园五小作为市级试点学校率先进行京剧普及活动。2014年以后,丰台区通过北京市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美育发展项目和统筹购买学校社会服务方式,与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等高校、专业院团建立合作关系,扩大戏曲教育基地校规模,开展普及教育与社团指导活动。2015年北京市开展中学京剧地方课程实验项目,丰台区有17所中学参与。

目前,丰台区共有50多所中小学开展戏曲教育,其中有13所开设了戏曲课程,东高地教育集群开发集群京剧课程,万泉寺小学连续7年开展“戏曲进校园”项目,研发京剧校本课程,目前增设了豫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全区中小学共有京剧社团近60个。自2010年到2015年丰台区共有186个节目参加北京市“国戏杯”比赛,112个项目活动获得一、二、三等奖。2014、2015年丰台一小连续两年获得“国戏杯”集体项目一等奖,2015年丰台五小、玉林小学获得“国戏杯”一等奖。丰台一小六年级戚轩同学于2015年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

“八年的戏曲文化普及熏陶,丰台区培养了数十万计的戏曲小听众,培养了一批喜欢戏曲、会唱戏曲的小戏迷、小票友。”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丰台教育人肩负起了弘扬经典、传承国粹的历史使命。”

在此次戏曲文化周期间上演的千人唱京剧活动,就是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方式,将耳熟能详的京剧经典片段进行编排,展示丰台区中小学弘扬经典、传承国粹教育成果,既展现了丰台区中小学生在传统文化舞台上呈现的阳光少年形象,也让外界看到了丰台区为打造中国戏曲文化中心正在汇集起的“新人气”。

只有创新才能做活

戏曲文化已经被丰台区确立为六大文化品牌之一。丰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融合发展戏曲文化产业;丰台区“十三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更是将戏曲文化产业确定为辖区三大特色文化产业之一,提出要建设集戏曲博览展示、戏曲文化演艺、戏曲创作研发、戏曲旅游体验、戏曲产品衍生、戏曲文化节庆于一体的中国戏曲文化中心,力求将丰台建设成为北京文化中心的新名片、国际文化交流的新窗口。

丰台区提出,中国戏曲文化中心建设将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通过创新剧目、创新版本、创新演艺、创新机制、创新市场运作等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培育符合现代群体和市场需求的“新戏曲”,培育、做大、做活戏曲市场。

但做活戏曲市场并非易事。西方的许多经典艺术,如芭蕾舞、古典歌剧,历经数百年却依旧保持着鲜活的生态。而同样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艺术,却在国内面临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等问题,戏曲文化如何实现历久弥新?

在此次戏曲文化周期间,丰台区联合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等1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戏曲文化发展联盟,将吸引中央和各地方政府部门、戏曲院团院校、戏曲研究机构、戏曲社团和行业组织、知名企业、专业媒体等单位和组织加入,联盟设轮值主席和秘书处,秘书处设在丰台区。

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丰台区文促中心党组书记韩骏伟表示,联盟将共同举办戏曲嘉年华等文化活动、举办戏曲文化发展论坛、共同开展戏曲文化项目、共同推进戏曲文化中心建设等工作,致力于搭建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合作平台,加强国内各地戏曲文化融合交流,激发戏曲文化消费市场活力,加快戏曲文化“走出去”进程,推动戏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韩骏伟介绍,丰台区将以戏曲中心为基础,充分借鉴文化产业运营模式,吸引国内拥有地方戏曲特色及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门、机构参与,集成戏曲创作、演艺、培训、教育等多种市场资源,培育多元化戏曲产业形态,激发戏曲产业发展活力。

此外,丰台区还将加强戏曲文化与区域其他文化资源的融合联动,推动戏曲文化与旅游、影视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为戏曲文化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推动戏曲文化与丰台旅游产业融合,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配套,拓展多元戏曲文化旅游业态。

中国戏曲学院谭铁志教授亦表示,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三大戏剧之一,传统戏曲中100多个戏种属于国家级非遗范畴,而戏曲艺术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融合创新,与时俱进,传统戏曲文化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上一篇:负面新闻影响人际信任的心理机制 下一篇:专项资金为怀柔经济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