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眼镜CEO王智民:别样的1.5代

时间:2022-09-23 11:29:51

宝岛眼镜CEO王智民:别样的1.5代

离开“宝岛”母体三步是创新,离开五步是革命,离开十步是弃宗背祖?

王智民找了个“神经病”。5年前,中国宝岛眼镜CEO王智民谋划多品牌战略,启动内部创新,然历时两年多结果不佳。对此他感慨“叫宝岛内部的人去做创新,离开宝岛母体三步就觉得是创新,离开五步就觉得是革命,离开十步觉得是弃宗背祖”。怎么办?王智民想干脆到外面找个“神经病”,于是找了有名的“神经病”、曾孙、台湾橙果设计公司CEO蒋友柏,成果是2012年9月的宝岛眼镜第二个品牌KDX,告别以往31年一个品牌打天下局面――这是个“别样”的“1.5代”创业、接班故事。

吸星大法

起家于1981年的台湾宝岛眼镜公司由王智民的父亲王国胜等人创办,公司1997年进入大陆。王智民2001年出任宝岛眼镜CEO,其父为董事长,王智民称自己是企业的“第1.5代”掌门人:较早的参与了企业创业。曾经,第一代企业家对宝岛眼镜的展望是建成亚洲最大的眼镜公司,而当前王智民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字“不求最大,但求专精”――宝岛眼镜的两代掌门人对公司的愿景有差别,而对王智民个人而言,他绝非父辈的影子。被问及个人受父亲的影响是否较大?他的回答是:还好。这种独立性或与其人生轨迹有关:生于台湾高雄的他14岁即留学美国,后赴澳洲读MBA,人生路上更多属于个人摸索,这其中便包括在大陆的渠道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

宝岛眼镜1997年入大陆,初期发展并不顺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在台湾的发展经验并不能简单移植到大陆市场,王智民称“大陆市场更多是立体的,台湾市场更多是平面的”。一个例子是,在渠道方面台湾只有街铺、百货,王智民到上海后,找街铺开店,却找不到合理的位置或价格,后来朋友告诉他不能只在街上找店开,要去大卖场、购物中心、百货里看,他才恍然大悟,进行拓展。再如,彼时大陆眼镜业人才匮乏。

缺乏专业人才,一心开拓疆土的宝岛眼镜怎么办?“比如选3个人,问你们去开发这个城市行不行?行就去,给你5000精兵,没有粮草,去吧,打的下来就驻守,打不下来就滚回来。很草莽的时代。”王智民说。还有什么解决方案?王智民的对策是亲自“培养总经理”。比如,连续数年,每年的6月和11月,王智民集中开两次培训班,传授宝岛眼镜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自己读MBA的心得――还自己编写教材,带领大家考察、分析竞争对手,总结公司拓展经验,以便培养门店总经理。其中,王智民还和“学员”们就公司、行业问题互相PK,他笑称自己有“吸星大法”,每个人都被他逼得把知道的东西全部吐出来。其后,当眼镜行业慢慢规范起来,专业性成为行业竞争的重要利器时,不少眼镜公司因为人才缺乏而后继乏力。宝岛眼镜的门店总经理几乎全来自公司自己的培养,这为公司拥有的逾1300家直营店提供了支撑。

钱是无所谓的事

目前宝岛眼镜送了5名中高层去读EMBA,每人每年的费用大概50万元。在一个EMBA课堂上,教授问学生公司跟他们签了多久的合同:公司花大价钱送中高层读EMBA,希望以合同的形式锁定此风险。大家的回答基本是2-3年,而唯有宝岛眼镜的一个区域经理说没签。这个教授说,你老板行,签3年,我就欠你3年,不签你就欠我一辈子。宝岛眼镜没有和读EMBA的员工签服务合同。“你和他签,法律上他得在公司,但如果他心不在了,有什么用?我们让公司团队觉得公司平台够大,你只要有心,愿意发挥潜力,我们是很愿意投资你的。”王智民说。

在“钱”方面显然有对父辈的突破。对在大陆的台资企业而言,普遍的情况是,来自台湾的高管薪酬高于本地高管,甚至差别巨大。经过几年不断调整,宝岛眼镜台籍高管和本地高管的待遇由落差很大变为现在相差较小,王智民称“明年,我希望,不管你是火星还是月球来的,薪酬制度都一样”。

舍得花钱与王智民的价值观直接相关。“我觉得,钱是无所谓的事情,人生几十年,要把企业做到员工把它当成自己的家、自己的事业。我要把事业做好,至少让在宝岛工作的人能安居乐业,这是该扛的责任。”王智民说。

王智民的这种对钱的态度受其父王国胜的影响。他的创业并非完全没有受父亲影响。他表示,当年宝岛眼镜在台湾迅速发展壮大得益于父亲“财散人聚”的经营理念:让出部分股份,广聚专业人才。王智民称父亲努力做事赚钱,很爱钱,但他又不拿钱当一回事,他要的就是那种成就感。吃饭,王智民喜欢吃好一点,王国胜午饭花20元,王智民说爸,你那么辛苦,吃好一点不行吗,100元、50元的。得到的回应是:不行,太浪费了。“聚人”方面宝岛眼镜在业内有些特色,这从其被称为业内的黄埔军校可见一斑。宝岛眼镜的中高层基本来自自己的培养。1976年出生的刘冀忠大学毕业即入职宝岛眼镜,从最基础的工作如擦地板、倒茶做起,继而成为店长,目前已是公司首席运营官,管理层的二把手。宝岛眼镜基本不挖人,其高层没人被挖走,更别说店长级别的。

看淡钱也因西方思想的熏陶,这也是与父辈一个重大不同之处。王智民在美国、澳大利亚生活多年,他提及在西方,如比尔・盖茨、巴菲特大量捐钱――按基督教的教义,说到底,人仅仅是财富的“代管者”而非最终拥有者。“我们家的信念是,上天对我们家是很眷念的,我要把事业做好,至少让在宝岛工作的人能安居乐业,这是我们该扛的责任。至于能赚多少钱,是老天决定的。”王智民说。

到底行不行

接班了,王智民志在“不断把事情做好,留下这个平台,让这些一起打江山的人将他延续下去”,做好的标准是什么?他很认可跨国公司强生集团:4年换了4个CEO,但其业绩还是每年增长。王智民的感慨是:强生是个很好的商业机器,很好的人才进来,他可以飞,一般的人才进来,他运作得可以,这是真正厉害的企业。

在王智民看来,目前很多看似厉害的中国大陆民企都算不得真正厉害,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靠强人:第一代企业家。第一代企业家往往特别有激情,愿意为了企业而牺牲家庭、个人休闲时间乃至一切。由是,王智民认为,中国大陆的这些企业必须传承到第二代、第三代后,才能看清这个企业到底行不行。

作为行业龙头的宝岛眼镜已经传到了第二代,王智民2010年从父亲手里接过董事长职务,成董事长兼CEO,父亲淡出公司。这个1.5代有意将宝岛眼镜打造成“真正厉害”的企业,而由于是“1.5代”,其相较二代显然有优势:更熟悉企业、更有经验。但挑战也不小,比如,前些年宝岛眼镜更多是野蛮式生长,更多属“打天下”,现在更多要规范化、专业化,转入“坐天下”,完善公司人才培训、薪酬机制等。还比如要应对全新的电子商务带来的挑战。再比如,跟父辈很不同之处是,宝岛眼镜目前已入职、今后将是主力的是90后员工,而90后员工相较而言难以管理、离职率高。

目前大部分时间冲在前面引领公司创新的王智民已有收获,成果之一便是宝岛眼镜成立31年来的第二个品牌KDX,试图抓住个性化眼镜这个细分市场,告别以往一个品牌打天下的局面。这个创新包含的另一个“新”是:请外脑(蒋友柏)来推动公司变革,这也是破除“大企业病”(目前宝岛眼镜员工上万人)之举。

接班不久,王智民就打算早点“放手”――希望50岁就不要管事了,每年回公司开几次应该开的会,当好董事长,公司交给CEO。他的人生规划是,三分之一时间在宝岛、三分之一做慈善、三分之一做其他事比如帮助想创业的人。“我不学习着去放手,下面的人上不来”他说。而这与第一代企业家区别明显,王智民的父亲逾70岁后淡出宝岛眼镜,生于1928年的李嘉诚现在仍学长江实业。

上一篇:14岁男孩一不留神就成为百万富翁 下一篇:一时找不到相似的艺术/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