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论造就高效课堂

时间:2022-09-23 10:53:48

科学理论造就高效课堂

政治特级教师范红军老师,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连载的“高效教学”系列论文引起极大的反响,为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提供了及时而科学的理论引导。在2013年度的“而立杯”教学竞赛中,笔者认真研读“高效教学”系列论文及其他有关论著,并以此为指导,把相关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竞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倡导高效备课、高效讲解、高效互动和高效训练相结合的理念,抓住备课、讲解、互动和训练四个环节具体阐释了高效教学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一、备课高效是前提

“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高效备课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教参和素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问题和练习。笔者在正式上课前从这六个方面精心备课,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吃透高考大纲的要求,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基本常识。精心准备教学所用的鲜活素材也是基本要求,尤其要针对不同的授课要求准备不同的素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高三复习课的特点不仅仅是要把抽象理论具象化,还要能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此外,设计课堂提问的每一个问题和相关练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恰当的提问和练习,空洞讲解说明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所学内容。笔者站在高三学生复习的角度深入思考,精心备课以区别于新授课,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

对比以前在上高三复习课的情况,我觉得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复习课的备课有了清晰的思路,区别于以前复习课仅仅是找若干个题目让学生练,现在我能从教材、教参等六个方面全方位备课,使得高三的政治复习课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起到最好的效果,把课堂四十五分钟充分运用起来,减轻了学生课后的负担。

二、讲解高效是基础

系列论文指出:高效讲解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但是课堂上的低效讲解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比如教师唱“独脚戏”,缺少师生互动;讲解过多过细,重难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空洞,激发不了学生兴趣,等等。对此笔者也感触颇深,这些“高效教学”系列论文指出的低效讲解的情况,在笔者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而论文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强调要注意讲解的针对性、启发性、透彻性、趣味性、感情性和迁移性。

要提高课堂实效,就必须做到“三讲”、“三不讲”,即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讲考试说明规定的考点,讲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点和学习的盲点。这一理念在高三复习课上格外重要,为此我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重点难点,把《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涉及的所有知识要点细心梳理,坚决把简单知识点占用的时间压缩下来,重点放在重、难点的点拨和讲解上,即把知识点讲透,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这一课知识点从趣味性着手有点困难,但是比较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让他们感受到政治课的美感和魅力”,为此我选取钱学森的事例来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

三、互动高效是关键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互动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

高中政治课教学最难的一点就是如何实施高效的师生互动。而且很多情况下,教师觉得互动的意义不大,特别是复习课。一般在高三复习课上,教师基本很少和学生互动,即使有也是浮于表面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就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倦感,导致效率低下甚至厌学。学习了系列论文后,笔者体会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在文章提供的方法指导下设计好课堂互动环节。

笔者按照论文提供的思路,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的兴趣。从钱学森报效祖国,到今天很多公派留学人员没有按时回国的对比中,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讨论的兴趣。良好的师生互动的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且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打造,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论文给我的启发良多。

四、训练高效有保障

系列论文提出,高效训练是“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保障”。虽然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课上,笔者也很重视课堂训练,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选题欠妥,题量不当,指导不够等问题。虽然也知道要认真精选典型例题在课堂训练使用,但在如何选取例题和练习上没有清晰的方法指导。按照论文的方法,笔者在这次比赛中精心编选训练题目,注意典型性、提高针对性、把握难易度,特别注意强化答题规范的要求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对于主观题,还进行变式训练,拓展思维能力。比如笔者采用12年四川高考题,原题是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笔者还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谈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这样把一段材料多角度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宽度和逻辑的严密性,使得课堂的训练紧凑而高效。

总之,在这次教学比赛中,笔者从高三复习课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高效教学”系列论文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复习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探索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上一篇:以工作过程为主的会计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傣族服饰色彩语言的符号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