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真的很“ 贱”吗?

时间:2022-09-23 10:20:29

当《变形金刚4》在内地狂揽票房,邓超的《分手大师》却顶住压力,“龙”口拔牙博得不菲票房。但丰润票房遮掩的却是观众或喜或忧的困惑:邓超那么“贱”,娘娘知道吗?之所以说这困惑或喜或忧,是因为在这共同的质疑背后,裹挟着观众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觉得邓超之“贱”正中下怀,有的人却觉得反胃至极。

关于邓超是否真“贱”的争论,早在电影公映前就开始了,陆天明以“30年来最恶心的电影”,斥责邓超毫无节操的贱。邓超随即贱兮兮地回应道:“当初设计的时候,压根就没考虑节操的下限问题”,并以“喜剧就是要搞笑”的命题,作为犯贱有理的证据―也就是说,陆天明与邓超看似在讨论“贱”的问题,实则探究的是喜剧电影应该有的本来面目:喜剧要笑,但是否要因贱而笑?

@ 老晃微博:

跟着笑了半小时,然后就开始累了。故事和人物,没法让人入戏,搞笑就隔膜了。看周星驰不会,周星驰很懂张弛,笑的地方你尽可笑,哭的地方,你也会真感动,感动一小下。可那一小下,其实很重要。喜剧是难写的,在我看来,电影分两种:电影和喜剧。我不敢写喜剧,喜剧要更多的谦卑和虔诚。

@ 图宾根木匠:

《分手大师》问题当然有,但没觉得低俗下流,也没觉得笑点有啥不堪。发现很多男性讨厌《分手大师》,当然文艺男文艺女一般也批评激烈。不过身边不少女观众反倒很推崇,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文化类工作,品位也不可谓不高,她们普遍评价《分手大师》“搞笑感人,乐而不俗”,跟男性批评者的观感截然相反。

@ 闪灵爱:

《分手大师》的内核,本身有一副完好的囊胚,它所呈现出贱精喜剧的讽刺功效,打成功学的脸,替穷人扇巴掌,与其说是投观众所好,不如说这似真似假,时哭时笑,又癫又闹般无序的狂热,分明是今日社会之照妖镜。只是落在戏剧改电影层面上,欠梳理打磨,视听化和表演的掌控上,本可以有更理想的方案。

@ 方聿南:

邓超热衷于手舞足蹈地犯贱,东西方谐星外加一串精神病们齐齐上了身,以脱线、跟犯贱的路数博得观众欢心,这当然是可取的。但问题在于他居然在后面转走人情路线:节操已经碎了一地了,何必捡起来,又拼不回去,既然贱了,就一贱到底,向《王牌大贱谍》看齐,岂不美哉。又要耍贱,又要立牌坊,只成就半场娱乐。

中立代表中肯

@ 从此心安:

这是个“阳春白雪黯淡、下里巴人盛行”的时代,有学识属性的高冷艺术品早已不是潮流,鬼畜属性的作品才是王道。邓超的贱是时代的选择,否则也不会有那么高的票房。这么说并不代表我支持邓超无下限耍贱,而是说时尚这东西风水轮流转,严肃艺术没市场必然需要鬼畜作品,当人们厌倦了毫无内蕴的娱乐,严肃艺术自然也就回潮了。所以没必要贬斥,当然也没理由褒扬,这一切都只是时代需求,仅此而已。

墨云归:

邓超和俞白眉把喜剧理解成“贱”的行为,是中国电影人的悲哀;把好笑定义成喜剧成功的凭证,则是中国观众自我堕落的标志。“好笑”就是好电影吗?在电影院放郭德纲的相声我也会笑,但能因此说郭德纲的相声是好的喜剧电影吗?更何况《分手大师》我确实没笑!就像有人说的,邓超的表演就像既丑且贱的密集型年会表演。

人“贱”不爱

陆天明:

邓超说自己就是要贱,其实是在用自贬自嘲掩饰作品的不足。周星驰的那些小人物不贱吗?但那种贱是对社会不公的观照与贬斥,没有精神上的半点污浊。但《分手大师》则是从人到精神再到作品都充斥着贱,整个就是靠黄段子拼凑起来的,不断与性暗示。这种洒狗血的东西,只要纯粹让人笑就够了?邓超分明是在卖身糟蹋自己,《分手大师》也是30年来最恶俗的电影。

郭连凯:

邓超想极力复制《泰》的神话,不惜在电影里多次无下限地男扮女装搔首弄姿,这种贱并没有他自诩的那种喜感,反而是媚俗低俗恶俗,给人隔靴挠痒之感。但邓超显然很嗨,面对夸张票房说“公映的‘贱’量只有剪掉的一半”,让人哭笑不得。总之,这是一部只需要在电脑上看两遍预告片就能足够了解剧情的电影,与其进电影院伤害健康,还不如省下票钱买烟来得实惠。

@王小锤:

从没见过在娱乐圈混迹多年还要这么折腾的。邓超真拿自己是吉姆・凯瑞合体周星驰,用“贱”证明一件事:并非演员做得好就可以去拍电影。可是我得承认,影厅现场反应的确热烈,以至于我都开始怀疑我的智商,但20分钟离场后我明白了:某些人的悲哀就在于人多钱多还脑残,明星们贱贱的表演都能满足其空虚的神经。这帮人能不能别再自以为了解观众?

上官静娜:

邓超男扮女装大跳钢管舞的视频在网上大火,肯定让他误以为这就是观众品位:越贱越没有下线的东西,大家越是喜欢看,于是就饬了这么个贱到没朋友的《分手大师》。正因为邓超的思路不正,所以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有人在玩了命地捅你,却始终碰不到你的笑点。这就是邓超为满足自己犯贱发疯的欲望胡编乱造生搬硬套的各种段子,浪费我的电影票!

犯“贱”有理

邓超:

这是部庸俗的喜剧,就是要人“贱”人爱。因为我是喜剧工作者,我诚实地为它服务。其实这个“贱”背后有很深刻的意义,它象征了自嘲:要想贱,首先你得有个姿态,敢黑自己吗?很多人连自黑的勇气都没有,但我有。外界不是老传言我跟孙俪要离婚嘛,那好啊我自己来,我让孙俪在电影里对我喊离婚―这就是我的“贱”。

Erotical:

邓超这次真的是贱到没朋友,实在是太赞了,我喜欢!如果能放弃一些耍酷的镜头,多些更贱的元素,相信他能成为下一个周星驰!至于那些批评邓超太贱的人,何必装的那么清高?喜剧电影本身就有反传统的意味,目的就是让大家笑出来。如今生存压力这么大,掏几十块钱在电影院能看到邓超卖力耍贱让我们笑,这还不够?

左永右:

贱是喜剧的其中一种形式,吉姆・凯瑞也有过类似表演。比如说王晶的喜剧电影,就很下贱,但也有很多受众。我不排斥邓超这种贱兮兮的表演,演员毕竟要寻求突破,我觉得这是好事。这还是文化的问题,我们太端着,在很多问题上喜欢做卫道士,所以注定会活得很累。我倒很羡慕邓超,能把体内的小释放出来,这点很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

木雕禅师:

这年头,连赵本山、小沈阳和宋丹丹这些春晚常客都能被大家说成是“低俗喜剧”的代名词,大家还能有什么喜剧?拍喜剧难,拍纯粹的喜剧更是难上加难,看到邓超浑身是“贱”地使劲儿挠你的胳肢窝,你还生怕憋不住笑了会让别人看低你。何必活得那么累?追求“贱”不也是人们求乐的一种尝试?放下所谓的品位与修养,看看邓超耍贱又何妨?

黄歪歪:

正因为在预告片里看到邓超拼命地耍贱,我才决定去电影院看《分手大师》。邓超的贱是亮点,每次他犯贱我都会笑。这种贱其实是拓宽戏路的一种表现,而不是像某些人批评的那样。如果拿《分手大师》跟《三枪拍案惊喜》相比的话,老谋子的《三枪》才是彻底恶搞的低俗喜剧,而邓超的《分手大师》不过是恶搞的性感喜剧!

俞白眉:

“贱”其实是种表扬,意味着高情商,跟谁都能开玩笑。你看莎士比亚的古典戏剧,里面就有各种贱兮兮的荤段子,在当时也被批评得厉害。果戈里的《钦差大臣》被骂得最凶,既贱又俗,但事实呢?中国人全是方块,人和人全是顶着的,大家很少可以很舒服地搭在一起。每一个干喜剧的人都要经历被骂贱的阶段,很正常。

上一篇:黑猩猩像人之后 下一篇:中国银行业广告创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