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珊信箱 第8期

时间:2022-09-23 09:33:00

如果我不想和公婆住在一起

宋姗:你好!

首先,我希望你不要从道德层面,来评判、回答我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明白道德层面的是否对错与生活的快乐是两回事。

两年前,我和先生是在我父母的房子里结婚的。我觉得住得很压抑。因为我和先生一吵架,父母就特别紧张、特别难受。为了不让他们担心,每回我都不敢和先生高声说话,特别憋闷。

不久前,我们买了自己的房子,我觉得松了一口气,自由了,终于可以有自己的天地了。可那天,先生对公婆说:房子宽敞,你们和我们同住一段日子吧。我问先生:同住多久?我心中的时间极限是半年,可先生说两三年吧。

我知道先生是孝子,我理解他的孝心,不想拖他的后腿。可是我真是不想再过那种被限制的生活了。我应该怎么办呢?

上海 黑 宜

女人的观点

黑宜:你好!

孝敬同住不住在一起是两回事,看到过一些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年轻人,不过是把老人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有些老人为了这些看起来温暖的“天伦之乐”付出心力、体力甚至金钱,那些儿女子媳仍不满足,这才是不道德。

你的问题同道德无关,其实是一个关于生活艺术的话题。

相对独立的空间,少年夫妻和老年夫妻其实都是需要的。想着把这层意思告诉你丈夫,会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的男人应该也是有理解力的。其实最好的父母儿女是聚得拢分得开,聚在一起的时候懂得尊重对方的自由,分开的时候仍能时常保持交流的,一种同距离的远近无关,但能够彼此理解、彼此关心、彼此照亮的关系。

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我常常想起一个老式女人,胡适博士的太太――江冬秀女士,是什么能令红颜知己多多的博士对相貌平平的她“三从四德”?是什么令这个大字不识的女子同学贯中西的博士偕老并且在婚姻生活中得到尊重还常占上风?

我想每个家庭都会有分歧争执,其实没有对或错道德或者不道德之说,但总有一方“获胜”,所谓胜利也不过是他的意见或者说生活方式被采纳,成为他们家庭的生活模式。每个家庭总有一个人的意见占了主导地位。有的女人以柔克刚,有的女人以刚制柔,宝钗的方式、王熙凤的方式、江冬秀的方式,都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或许你丈夫的经济地位决定了他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你习惯了服从,试一试“夺权”,掌握家政的主动权,这是生活的艺术、女性的魅力、能力和魄力的结合。

古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人妻为人媳都大有“学问”在里头,这类“学问”不是虚伪,而是一种让彼此生活得更自由舒心的方式。

如果实在不能说服你的丈夫,先妥协,再争取吧。说到底,经济上的优游才能有资格选择更合适的生活方式,否则就只有调整心态,忍耐、过渡,直到习惯。

宋 姗

男人的观点

黑宜:你好!

道德?如果这和道德有关的话,那下面的文字将扮演不道德的角色。我必须说,“怎么住”和道德根本无关。

我明白,你很紧张。内心压力很大。丈夫的孝心、公婆的脸色、父母的表情,都扮演道德与正义。他们纷纷执起利剑直入你有罪的心。而你渴望的,不过只是生活的自由。周六周日中午起床,蓬头垢面上网游戏,随意翻阅散落报纸,无事生非制造情趣。这是两个人住的自由。如果再多两个人呢,则多了一大堆的小心呵护,饭菜伺候,哩嗦和大惊小怪。观念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将长辈的关爱异化成事端的缘由。这明显的不合适了。

你渴望着抛弃,其实你是在渴望着进步。

子君的伤逝为了解放婚姻的束缚。婚姻的自由就必须从大家庭脱离。

中国人的辫子都剪了,为什么你丈夫还不能“抛弃”父母?我不明白,他的两三年究竟是何意义。是只想尽2、3年的孝义,还是他需要两三年的心理过渡,然后再开始做独立生活的打算?

其实你的丈夫和你一样矛盾、彷徨,至少他没有义无返顾地要和父母住一辈子,还留了两三年的期限。所不同的是,你想往前走,他还想往后退。

退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拿起了孝义的面具,作为抵抗进步的借口。这样的“孝义”是对婚姻的不尊重。

尊重婚姻独立,要求生活自由,你没有错,更没有罪。

你不是一个不孝顺的媳妇,也懂得家庭的责任。因为你还有个心理期限,半年。小住半年是欢乐,长住无限就是折磨。有空多多探望,事忙也打打电话,有病有疾时出力,无痛无痒时有心。这才是孝顺。

海 豚

上一篇:与时装打交道的人 下一篇:开心超市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