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探索

时间:2022-09-23 09:14:50

受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探索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303-01

摘要:针对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从风险识别,作业前、中、后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等方面入手,介绍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全过程的安全控制方法。

关键词:受限空间;风险;安全;控制措施

在石油化工化工行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的各类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窨井、坑(池)、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半封闭场所。在其作业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危险源有:缺氧或氧气浓度过高;易燃气体;有毒气体;极端温度;坍塌或羁绊危险;噪音、易滑/表面潮湿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受限空间中作业可能导致中毒、窒息、坠落、绊倒和火灾爆炸等事故。下面将结合一些现场的工作经验,谈谈受限空间作业中应该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一、受限空间风险识别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危害识别,列出危害因素清单,危害因素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气体危害;窒息危害;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气体和爆炸性气体;被淹没/埋没;机械危害;其它,如电击、温度、辐射、噪音等。

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1.作业人员要求:

(1)作业时,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员不得进入限制空间,具有下述症状者,不得从事受限空间作业:有类风湿或生理缺陷者;有深度近视、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等;有外伤伤口尚未愈合者。

(2)作业人员应熟知有关封闭空间作业安全处置事项,如急救、抢救措施,防护用具、通讯设备等使用方法。有害有毒的现场,作业人员应预先了解并掌握有害有毒物质的性质及其处理方法。

(3)进入限制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立监护人、救护人员。

2. 安全设备和工具的准备与检查要求:

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需要配备:对讲机(本质安全型);气体检测仪;安全带和符合要求的绳子;适用的梯子;手电筒和其它必要的照明用具(符合现场防爆等级要求);具有充足气压的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或其它呼吸防护用品;担架、急救药品及器械;安全带等。

3.工艺处理方案

在进入限制空间之前,作业负责人应对作业部位、施工工艺进行确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制定作业方案,落实作业区域的防护、隔离、清洗、置换、通风等措施;若进入的限制空间为含有毒有害药剂、油(气)的舱、罐、容器或管线,则需对限制空间进行排放、清洗、除气作业。

4.限制空间气体检测

(1)对盛装过可燃气体、液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及与其有关联、但未盛装过的设备,必须进行可燃气体、有毒有害物质化验分析。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设备容积较大时应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设备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当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0.5%为合格;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小于0.2%为合格;氧含量19.5~23.5%为合格),有毒有害物质不超过国家规定的“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指标(分析结果报出后,样品至少保留4小时)。设备内温度宜在常温左右,作业期间应至少每隔1小时取样复查一次,如有l项不合格,应立即停止作业。

(2)测量情况表明限制空间内有毒气体含量达到下述极限,且在作业过程中也不会因其它原因超过下述极限时,现场监督和监护人才能指示工作,并可不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入限制空间工作:易燃气体和蒸汽的含量小于爆炸下限的20%;有毒气体的含量低于可接受的浓度;氧气含量大于19.5%且小于22%。

(3)当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人员进入气体浓度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区域,必须戴上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且落实相应的防爆、防毒等安全措施。

三、受限空间作业中管理

1.在作业前要让每一名参与作业的人员明确作业过程所存在的危险和应急部署细节,按照已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2.作业监护人在作业过程中应保证自始至终对作业实施监护,并持续的进行气体测量并做好监测记录。如必须要离开,应征得作业负责人的许可,采取更换监护人或停止作业等措施。

3.作业监护人员必须准确地记录人员及设备进出受限/封闭空间的进出情况。

4.做好通风换气工作。绝对不可以使用纯氧直接为封闭场所通风,应选择洁净的空气作为通风来源。

5.在封闭空间内部不可使用燃烧式的泵、发电机或吹风机。当为封闭场所安置上述设备时,应确保其不会向场所内部扩散CO2气体。

6.在封闭场所内使用低于36伏低压照明;所有其它的照明必须使用经批准的安全断路器保护;照明和工具应分别使用有安全断路器的不同电路;变压器、安全断路器和其它断路开关应放置于封闭场所以外。

7.任何在封闭场所内进行的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单独的作业票。当在封闭场所内进行焊接和动火作业时,应检查:气管是否有漏气;当班作业结束时,应将所有气体管线移出封闭场所;所有的电焊机和压缩气瓶都放置在封闭场所外;当场所内操作停止时,应确保所有气体和电力供应处于关断状态并将设备移出场所;所有的焊机和动火设备均应设置场所内关断阀门,以便内部人员在紧急状况时迅速将电力和气体供应截断。

8.严格按照锁定/挂牌程序对能量进行隔断/隔离。

9.禁止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二氧化碳(惰性气体)保护焊施工。如因特殊情况,必须进行,则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四、应急情况下的处理

当限制空间内工作人员发现危险时,应立即终止作业并报告监护人,然后有秩序地向外撤离。监护人得到报告后,应迅速报告作业负责人,由其实施应急指挥。并且监护人员应与在限制空间内的人员保持不间断的通迅联系。一般情况下,限制空间内出现紧急情况,不允许人员再次进入。在进一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的情况下,才允许人员进入限制空间,但要尽可能减少进入限制空间的人数。

五、作业完成后的确认

由作业负责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限制空间内没有遗留人员、工具或设备。隔离人员拆除隔离装置,妥善处置各种废弃物后,解除区域限制。

六、结论

总之,在进入受限制空间作业时,需要充分分析所存在的风险,针对所存在的风险制定具体的安全控制措施,并加强作业前、中、后的安全管理,将各项安全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利民等.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S].北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8:3-6.

上一篇:浅谈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手术策略的选择 下一篇: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照明与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