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时间:2022-09-23 09:01:18

新理念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关注越来越高,有效教学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所谓有效教学就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数学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理念 初中数学 有效教学 探索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数学教师原有的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受到了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如何更好适应课改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学结,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学。我作为数学教师,根据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感受颇深,受益非浅。下面谈谈我对新课改下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了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我在讲解“日历问题”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求知欲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数学的教学手段不能单一,单一的教学手段会让学生感觉到没有新鲜感,所以要在课堂上经常用一些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如:(1) “黄金分割”在 几何作图中的应用。顶角为 36°的等腰三角形,作底角的平分线,与对边 的交点就是该边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三角形叫黄金三角形;(2)“黄金分 割”在建筑中的应用。古埃及的金字塔,古雅典的他依神庙,印度的泰姬 陵,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这些世人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黄金分割”;(3)“黄金分割”在美术方面的应用。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 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等等。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和探索的机会,又能帮助学生通过课本 以外的渠道获取有用的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益。

三、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动手的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以主体地位。”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在参与中体验,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美国华盛顿书馆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你听见了,就可能忘记;你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你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动手操作是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教师要努力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或图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展示,这样学生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课前准备当中。课堂上,让学生交流展示,并组织讨论、探究,抽象出角的特征,然后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形象感知过渡到表象的建立。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展创设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

五、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全面提高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因家庭环境、认知规律、基础水平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权利,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的优秀生。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与接受水平,我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类,A类为基础好,接受知识快的优秀生,B类为基础与接受水平一般的中等生,C类是基础知识与热爱水平较差的学困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注重教学的层次性,这样才能做到各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要避免在学生间进行横向比较,这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应善于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学习的乐趣,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六、具体解决小学数学的“实际应用”问题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数学应用问题需要较深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小学难以实现;二是认为小学数学应用题就是数学应用问题,只要搞好应用题教学,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提高。数学应用问题又叫数学建模,就是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式。数学应用问题已引起中学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当然这与高考试题中出现应用问题的导向有直接关系。小学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基础,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无疑是应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的重要标志就是数学化。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数学成绩挺好的小学生,购物时不会算账,几样活一块干时不会统筹,不会计算,也没有计算的习惯。我们常说人要精明能干,要精明就要有较强的数学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是培养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例如:小学生应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总之,有效教学是一种过程、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关 注知识的教育,更要从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引领学生参与,主动探究,追求有效教学。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 下一篇:从语言学角度探讨中国少儿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