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分层设计

时间:2022-09-23 08:31:0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分层设计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所招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越来越大,传统的单班授课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广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就分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论证与设计,让每个大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大学体育教学环境中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与提高。

关 键 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分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2 文献标识号:A

1.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分层设计的思路

现代学校体育课程的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体现延长人的生命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的价值和功能,主要源于学生在学校体育课上的学习,特别是高等教育期间体育定型的学习。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运动和运动保健的一般方法,形成自觉锻炼意识与养成主动活动习惯,在原有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反复练习专项运动的技术,完成学期规定的考核内容,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因而,现代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向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由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在教学组织上要显现出多元化,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反映出个性化,在教学形式上要展示出多样化,在成绩评定上要体现出人性化。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分层设计的目标

2.1体现体育进步尺度的公平性

体育能力的差异既是高职学院体育教学不可回避的现实,亦是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难题。而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一改以往同一内容、同一教法、同一标准的教条模式,重新审定和确立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起跑线,使每个学生均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把刻苦锻炼则有回报,不断进取必有收获的体育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体育进步尺度的公平性。承认差异,鼓励进步,是体育课分层教学设计的第一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前提下,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因人而宜、各有所得是现代体育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此同时,对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体育观念与意识,充分体验体育锻炼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建立的自信心应用于整个学业之中亦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激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应该说在小学时期得以培养和建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紧张的学习任务与高考的压力,体育的学习兴趣随之淡漠。大学的体育课分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同的教学对象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标准。从形式上了突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从作用上满足了不同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学生学体育的自我需求,从行为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接受体育项目练习变为主动练习和锻炼,从效果上把考试标准同刻苦锻炼与不断提高有机结合,以此激活了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3 改进教学相长的陈旧局面

实施体育课分层教学,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和上课艺术性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增加责任感,又要拥有紧迫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搜集和积累相关资料,接受更多的新信息、新方法,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学期前以“我要教会学生些什么”的职业品行,遵循体育运动规律,依据教学对象的层次特点,科学、合理地拟定阶段目标,学期末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并熟练运用计算机,根据体育统计学原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长而久之,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就会得到显著提高。

2.4 促进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

体育课程的教学以“健康第一”为第一要素,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教会和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方法进行锻炼是一个任重却又易见的过程。为此,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与适应性,其目的重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因如此,“因层施教”的办法倍出,因材施教的能力大增,教学原则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了一个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各异,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积累,摸索规律的体育教学人文环境。与此同时,同一层次学生的在完成教学任务中,因“起跑线”的一致,心理因素趋于平衡,竞争意识得到提升,课堂表现格外活跃,共同营造了一个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积极进取,有所突破的体育教学学习氛围。

3.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分层设计的说明

3.1、分层教学的基本概念:是指针对同一年级具有同一运动水平的学生群体进行的教学活动。

3.2、分层教学的依据与原则:参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依据对新生入学初的体能测试结果,本着以身体条件,运动能力,体育态度为划分原则,合理划分不同层次的教学群体。

4.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分层实施的三个策略

4.1实施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有机结合的策略

所谓体育教学传统模式是指:同一班级学生,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法,同一考核标准的大学体育课(简称“四同”);由于教学对象的运动能力参差不齐,运动水平有高有低,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单从一个学期教学内容的考核成绩分析,能力强的总得高分,水平高的轻松过关。从而很大程度上挫伤了能力差、水平低学生群体的积极性,掩埋了他们为之苦练的付出与汗水,改变了他们对待体育课的态度和做法。为此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内容上、方法上、以及标准上大加研究,大胆实践,然收效甚微。

所谓体育教学现代模式,即分层教学模式是指:同年级,同能力的学生,同内容,同方法,同标准的大学体育课(简称“五同”)。“四同”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关键在于忽略了对教学对象“身体本质”的认识。相反,“五同”大学体育课的教学改革恰恰在教学对象的“身体本质”上寻找对策,内容不变、方法不变、能力水平分层,考核标准对应,既尊重了传统体育教学之常规,又突出了现代体育教学之创意,使体育教学改革变得游刃有余。

4.2实行晋降级制的策略

层次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成绩的管理是动态的,它会随着学生成绩的提高或增加教学难度,或提高考核标准,或进入高一层次教材内容的学习。因而实行晋降级制,建立激励机制,以动态的观点来观察学生运动水平的进步,关注学生体育成绩的提升,赋予学生一个攀高的空间,从而形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明显的特色。晋降级策略是以每学期进行一次全方位估量,并依据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课堂表现以及发展趋势重新划分层次的工作过程;其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严肃、严明。C层中表现突出、体质水平提高较快、锻炼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可逐级晋升科跨级晋升。相反,对“吃老本”的、对体育课不屑一顾的A层学生给予降等、降层的处罚。以此树立分层教学设计的权威性,维护分层教学的可信性,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不仅要有成就感,还应具有紧迫感。

4.3实现体育竞赛普及的策略

从地区大学生运动会竞赛机制说,在各运动项目设置相同的前提下,本科院校均为甲组,高职院校则为乙组,分组主要依据:一是本科院校有体育生特招权,二是本科学制四年,体育课程设置三年;高职院校既无体育生特招政策,且学制三年,体育课程设置二年。

参照大运会的竞赛机制,把这种竞赛分组理念引入到分层教学的设计中不失为一种学校体育管理的创新之举,并一改以往学院运动会男女学生只有一个组别的单一形式和意识惯性。院级各项体育赛事按体育课分层数据,分设男女A组和B组,并严格掌控参赛资格。其意图是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扩大学院体育竞赛的参与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竞赛的欲望;从形式上说使院级运动会更加饱满,从形态上讲把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何乐而不为之?!

作者简介:

曲 涛(1956―),男,黑龙江省哈尔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上一篇:育人.育心.育灵魂――浅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 下一篇:谈用《多媒体电子教室》上好C语言课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