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业融资难之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3 08:27:01

中小型企业融资难之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 要:最近几年来,中小型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中小型企业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的经济发展、财政税收、劳动就业、技术创新、出口创汇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没有适时、适量的资金供给,企业就无法实现发展。在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资金匮乏一直困扰着中小型企业,也制约着我国中小型企业的成长和进步,融资难题严重地影响着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正常、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融资;资金;经济

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并逐步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仅仅靠内部积累很难满足全部资金需求,在此阶段,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遇到的问题就是企业资金链。逐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困局,不仅有利于为数众多的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经阶段。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总产值、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80%的城镇就业机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小企业发挥的作用非常突出。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所获得的金融资源却十分匮乏,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由于中小企业自筹资金数量有限,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数量少,民间融资成本太高,因此,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银行方面尚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看不准好的项目和产品,即使它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下列情况,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一是抵押难,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工商行政以及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二是担保难,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

由于形成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关键在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者之间形成正常的市场经济关系,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多元化、方式市场化、手段规范化和结构合理化。

目前,我国多家企业集团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机制。很多中小企业都机警认识到家族式管理模式的弊端,正努力完善合理的管理机制。事实也是如此,中小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克服人事管理上的家族模式,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中小企业应建立以绩效评价和业绩辅导改进体系,以及建立与此项适应的报酬制度、人员培训与开发计划制度、人员进退升迁制度。

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如票据融资、动产担保、股份合作制等,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加入集团获得资金,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和大企业发展密切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大企业那里获得资金支持。

中小型企业还要加快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制度,提高信用水平。从融资角度看,目前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虚假,已经严重阻碍了金融机构对其资金的投入和其他融资方式的进入。因此,中小企业除应建立起规范的产权制度外,还必须建立健全与企业法律地位相适应的财务制度和信用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自身积累。

鼓励个人创业,将个人、家庭和亲戚朋友的银行储蓄转化为投资。鼓励个人创业是分流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个人投资的压抑,直到目前为止,居民真正在实业方面的投资还不多。高比例的金融资产,低比例的实业资产,反映出我国居民中缺乏真正的创业者和投资者。

依据国情,重视并扶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当适时,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我们应该在包括完善相关法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组织、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及完善中小企业金融社会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做出努力,尽快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使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行深入探讨,着力分析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既可以缓解企业融资困境,又减少了员工失业数量,不但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崛起,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敬. 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002(6):30―35

[2]戴根有. 当前非国有企业融资的难点和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 2000(8):37―42

[3]李春红.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长期发展的思考[J]. 企业经济, 2002(2):21―26

作者简介:石莹(1978-),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讲师,现就职于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上一篇:浅议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点 下一篇:C2C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