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2-09-23 07:47:40

对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分析与思考

摘要:根据1999―2012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其分布、作者及导师情况进行简要分析,探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并对提高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029-03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代表着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水平,对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知识创造的重要载体。作为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起到了激励优秀人才、促进创新成果的作用[1]。从1999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评选优博论文的工作,至今已历时14届。本文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优博论文(不包含提名论文)的分布、作者及导师情况作简单分析,找出共同特点,对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思考。

一、优博论文的分布情况

1.优博论文、作者、指导教师和学科的分布。从1999―2012年的14年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共评选出10篇优博论文,如表1所示。除2002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未产出优博论文外,其余10年中,每年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博论文。

评选优博论文的工作要求规定,博士研究生只能在毕业两年及两年以后才能参加评选。因此,在评选结果公布时,我们可以发现多数论文作者已经具有了副教授以上的职称,而胡志斌等作者晋升更快,在获奖时已成为教授。大多数优博论文的作者都成长为自己所在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和青年中坚,更有周育森、蔡琳、丁桂荣、胡志斌等作者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国家“973”或“863”课题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博士生导师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撰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10篇优博论文,由12位博士生导师进行指导。其中,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的叶舜华和洪传洁共同指导宋健博士的《不同粒径柴油机排出颗粒物的潜在致癌性及其机制研究》,南京医科大学的沈洪兵和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魏庆义共同指导胡志斌博士的《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12位博士生导师中,有一人任学校校长,有三人任二级学院院长,有中科院院士一名,长江学者两名,有三人担任全国性学会的会长或副会长。

2.培养单位的分布。根据培养单位的性质和层次,笔者将博士生的培养单位分为“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普通院校和军事院校三类,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的优博论文产量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3.在各二级学科中的分布。按照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规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主要包括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以及军事预防医学等六个二级学科。10篇优博论文在这六个二级学科中的分布是: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4篇,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3篇,军事预防医学2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篇,其他二级学科未产出优博论文(具体见表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领域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以及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学科发展速度较快,人才培养方式较为成熟。

10篇优博论文中,有6篇论文出自国家重点学科,另有3篇论文研究方向与其培养单位全国重点学科交叉,这表明国家重点学科已经成为了优博论文的主要培育基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成效。

二、优博论文的重要标志

1.选题现实意义重大。10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优博论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立足国家和社会需求,解决较重要的实际问题,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例如1999年的《不同粒径柴油机排出颗粒物的潜在致癌性及其机制研究》就将现代化社会中大幅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汽车尾气作为研究的内容,探讨其对人民健康水平的危害;2001年的《福建省胃癌高发现场分子流行病学研究》、2009年的《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2012年的《热休克蛋白27、70基因遗传变异与DNA损伤、肺癌易感性和预后的关联性研究》就共同关注了影响居民健康的胃癌和肺癌;2010年的《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高风险区域的空间分析及重点钉螺孳生地的探测》研究了长时间影响我国湖沼地区的血吸虫问题;2006年的《真皮来源成体多能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与促进创伤修复的实验研究》更是解决了军事预防医学领域中的棘手难题。

2.研究方法先进。近年来,世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从传统的以人群为单位的宏观层面的描述分析逐渐向细胞层面、分子层面、基因层面转变。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博士期间通过在国外学习,接触了解世界科研尖端前沿,一方面拓宽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当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研究方法的转变。例如,第四军医大学的丁桂荣在其完成论文《极低频电磁场对细胞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的过程中,就访学日本,在京都大学放射遗传学教研室宫越顺二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丁桂荣深受国外先进研究方法的影响,最终为自己优博论文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南京医科大学的胡志斌在其完成论文《DNA修复基因多态性、基因型―表型相关性与肺癌易感性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过程中,曾长期在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从事自身课题的研究工作,这增进了胡志斌对于国际先进分子流行病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

3.学术成果丰硕。博士研究生在读博期间的学术成果是评价博士生培养成果的重要指标和直观表现。通过对优博论文作者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10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均取得了丰富而又优异的学术成果。无论是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计划、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撰写专著或者是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著,优博论文作者们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通过统计分析10名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的学术成果,我们可以发现,除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献之外,10位作者全部都在国外杂志发表过论著,并被SCI所收录。其中,郭欢、丁桂荣、史、胡志斌等作者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均在5篇以上。

三、思考与建议

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特别是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标志着学校的学术水平与科学研究水平。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博士生学习、科研能力和教育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优博论文自评选至今,在国内已经逐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优博论文获得者数量已逐渐成为衡量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学科发展水平以及博士生整体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从1999年评选优博论文以来,通过对获奖论文的总结与分析,结合前人的经验,为了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1.提升生源质量。博士生自身的素质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内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生源质量[2]。博士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投身科学研究的程度、是否善于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从根本上决定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要想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必须首先优化生源质量。优秀生源并不等价于高分考生,也不是专业突出但基础不扎实的考生,而是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又富于团队精神和科研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改革复试办法,增加复试环节的考核权重等措施,使那些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科研潜力的考生脱颖而出。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生源质量。

2.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优秀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对于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外在作用[3]。师德高尚、学风严谨、能站在学术前沿、引领学科发展潮流的优秀博士生导师越来越成为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必要条件。一些长期在某一领域进行研究与探索的院士、专家、“长江学者”对于博士生的指导与帮助,为高水平博士学位论文的产生提供了巨大推力,名师出高徒效应突现。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4]。为此,必须严格导师遴选标准,实行导师培训制度和导师考核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有水平、有能力、有经费、有项目课题,同时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对科研成果数量应有一定的要求。定期举行博士生导师培训,从而提高新老导师的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博士生导师的考核,并将其指导的论文作为考核标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要进行处理。

3.加强学科建设,营造创新氛围。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完善的硬件设施、充足的科研经费以及良好的学术环境,都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和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的重要条件。鉴于国家重点学科对于优博论文的重要推动作用,我们应当将加强学科建设作为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我们应增加科研投入,保障研究经费,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定期举办学术会议,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做学科前沿的报告,激发创新思维,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创新文化。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增进了研究生所在机构的学术氛围,开阔了科研思路,一方面提高了研究生培养在国际上的信誉,促进了高等学校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以及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真正提高[5]。“创新人才的培养、凝聚,创新人才的孕育和发展需要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精神力量[6]。”最后,也应选送一些优秀的研究生出国访学,接触国际上先进的科研方法与思维,开拓学术视野,开发创新潜能[7]。

4.强化博士生培养过程。要结合学校自身情况,针对不同二级学科的博士生培养过程进行强化。在原博士生培养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要对博士生课程学习、中期筛选、科研活动等方面做出明确、严格的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8]。保证博士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研活动,有能力、有水平完成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内容,最终达到真正提高博士学位论文水平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安邦,潘武玲.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7):37-40.

[2]唐春安,王述红,王殿元,等.国际合作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07-309.

[3]吴小松,陆小新.第二军医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和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3):32-37.

[4]刘建树,丁辛,陆嵘,等.行业背景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作用的发挥――基于纺织学科获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3):31-35.

[5]顾秉林.弘扬创新精神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Z1):2-5.

[6]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创新文化[J].文化交流,2002,(3):34.

[7]张淑林,彭莉君,古继宝.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1-5.

[8]王战军,林梦泉,李恒金.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2,(4):33-34.

上一篇:概念隐喻XISWAR的认知建构与解读 下一篇: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现代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