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经营方式与造林技术

时间:2022-09-23 07:47:14

油桐经营方式与造林技术

桐油历史上与丝、茶并列为我国的三大出口商品。我国是油桐的原产地,皖西大别山区是油桐的主要栽培区之一。油桐是林业生产上周期最短的树种,头年造林,第2年就有收益,是山区农户利用林业生产在近期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好树种。特别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利用自家有限的林地山场发展经济增加收益的热情高涨,利用油桐与杉木、油茶混交或与粮食作物间作可以做到以短养长,有效地解决林业生产中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矛盾。通过对油桐适生条件的分析,因地制宜、因树适法地运用相应的营林措施,以取得油桐的丰产、稳产和高效,并实现在林业生产中的以短养长,使山区广大群众早日获取很好的经济收益。

1经营管理方式

在确定油桐的经营方式时,要因地制宜地加以选择,不可盲目。

1.1油桐纯林

对于专门经营单一的油桐林,可以长期进行桐粮间作,使长短利益结合起来。营造油桐纯林应选择寿命长、盛果期长的品种,如5年桐,造林密度为900~1 200株/hm2,此种方法适宜于低山的丘陵地区。

1.2桐、杉混交林

在杉木造林的同时种上油桐。营造桐、杉混交林应选择结实早,树体小的周岁桐。其种植方法是:一般于头年冬季全面整地,翌年春栽杉种桐。间种农用物如玉米、豆类等,因选择的是周岁桐,则第2年就开始开花结实,至第3~4年停止间种,专营油桐和杉木,可于每年的5—8月进行抚育垦复1次,此时油桐已进入盛果期,至7年或10年左右油桐衰败,杉木成林。杉木幼树需适当的庇荫,混交油桐可促进杉木幼树生长,桐、杉混交可以以短养长,增加农户收入,促进林业的发展。

1.3油桐、油茶混交林

油桐和油茶混交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能以短养长,油桐和油茶混交也要选择结实早、树体小、周期短的油桐品种。油桐生长快对油茶幼苗能起到庇荫作用,促进油茶生长,从经济效益来看,可以一劳多得,一地多收,以短养长,长短结合,解决了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矛盾,同时也符合于当前山区生产的要求,从而引导农户增加经济收入。实行油桐与油茶或杉木短期间作的,栽油桐900株/hm2,油茶1 500株/hm2或杉木1 800株/hm2。

2造林技术

2.1选用良种

油桐良种是丰产的基础。油桐良种有地区性和环境要求,首先要选择当地的优良树种,霍山县较好的品种有周岁桐、五爪桐。除使用良种外,油桐优树一般应具备高产(结果多、有效果率高、果重、果皮薄、鲜果出籽率高)、稳产(产量稳定,大小年不明显)、抗逆性强(树势强壮、无病虫害、无风折)等条件[1-2]。农桐间作或营造油桐纯林应选择五爪桐或五年桐;油桐与油茶或杉木混交林应选择植株小、结果和盛果期早的品种,如周岁桐。要保证油桐子代继承母代的优良遗传特征,最好的办法是采用无性繁殖。营造新的油桐林,应使用优树嫁接苗木植树造林,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油桐的单产。

2.2地块选择

油桐属喜光的阳性树种,在选择造林地时尽量选在阳坡。一般小山坡地对油桐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明显[3-4]。油桐生长最适宜是16~22 ℃。其对湿度与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年降雨量在750~1 200 mm,空气湿度在70%~80%对油桐的生长发育较为有利,应选择条件适宜的地块种植。若在花期雨量过多,会影响授粉,降低产量。油桐对土壤要求较高,适生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上。在过酸、过碱、过黏、干燥瘠薄、排水不良的地方,均不宜栽植。油桐造林坡度不宜过大,一般在25°以下。

2.3科学整地

油桐的栽培性很强。细致整地是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整地最好在造林前3个月进行,因为土壤经过一个冬天的冻墒和几个月的日晒雨淋后,改变了原来的结构,促进腐殖质的分解,变得疏松肥沃,有利于油桐的生长。一般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块状整地、带状整地等3种。一是全面整地。即把造林地全部翻挖1遍(深约25 cm),由于土壤经过全面翻挖,土壤疏松,便于油桐根系伸展;因而油桐能良好生长,提早结实和达到丰产。还可以在林地内间作农作物,增加收益。为保持水土,全面整地只宜在坡度为15°以下的缓坡地进行。二是块状整地。就是沿按一定的株行距,挖深25 cm、规格为30 cm×30 cm的穴(土不挖出,但要将草根、石子等异物除去);上下穴之间呈“品”字形分布。三是带状整地。就是按一定的行距沿等高线方向环山带状翻土,每挖1条深25 cm、宽1.5 m的水平带(只要把挖的土翻过来打碎就行),就要保留1条2 m的生土带。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有利于保持水土,省工且不受到地形地限制。

2.4造林

油桐以播种造林为主,冬播和春播均可,也可以随采随播。冬播在霜降至立冬,春播的时期在立春至清明。用优树嫁接苗进行植苗造林,霍山县以春季为宜。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确定了的合理株行距挖出播种穴,先在穴底垫上厚10 cm左右的细碎肥沃表土或腐熟堆肥、塘泥等有机肥。均匀撒上种子2~3粒/穴,种子间距2 cm,覆土厚度以在6 cm左右为宜。幼苗出齐后间苗,保留壮苗1根/穴。用优树嫁接苗进行植苗造林的苗木要有完整和发达的根系,以苗高在80 cm以上的壮苗为好。

2.5截枝与补植

对林龄15年左右的荒芜约7年的油桐,由于其在多年的生长中产生大量的枯枝,应及时进行截枝更新,并于更新后全面垦复,可以间种农作物。在1—2月将老桐树主干上2~3次以上分枝全部截去,留下距分枝点7~10 cm的树桩,以促使在树桩上抽出新枝。截枝后,在每个桩枝上有许多萌芽枝,只留切口下第1个芽抽生枝,其余的萌生枝全部除去。6~8年后可以进行第2次截枝更新,在第2次更新的3~4年要在林内栽植“接班树”(优树嫁接苗)以便更新老林。3月中旬用优树嫁接苗在林内进行补植。

2.6调整密度与桐粮间作

在垦复前将有病虫害的残次树、小老树、受压树、劣次品种、连续2年1 m2冠幅挂果不到3个的老树伐除,以调整油桐的林间密度。在油桐幼林期间可以在林地内间种农作物(以豆科作物或其他绿肥为宜),实行以耕代抚。油桐与农作物的短期间作,是在油桐结果后即停止间种。该种经营方式,栽培比较集中,经营比较方便,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期长,产量稳定。

2.7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有利于形成合理的树势,从而提高成活率和促进开花结果。在幼林中,一般每年除草、松土2~3次,在5—9月,当杂草繁茂时,及时松土、除草,并将杂草埋入土中,并进行培土[5-6]。生土带应及时砍灌。

对于成林抚育,夏锄于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进行,可清除杂草,增加土壤肥力,以满足油桐果实生长的需要;冬挖一般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进行,可以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又不至于影响根系。

2.8培育树形

优良的树形是丰产树必备的条件。应以有中心主干分3层,呈台灯形为好。对树体结构起决定作用的营养条件是早期的管理。根据油桐只在先年生枝的顶部抽枝、发叶、开花结果这样的生物特性,目前主要是靠早期的土、水、肥的管理,供给足够的养分来完成的。嫁接苗植树造林的当年,要有足够的养分,为分枝创造条件[7-11]。如果营养条件太差,植树造林后当年不能分枝,主干必然继续生长,第2年分枝过高,很可能形成1层单盘状树形。或者又出现第2年分枝时除分枝外又猛长主干,第1层与第2层之间距离很长,中间空了一大 段,成为2层双盘状树形。单盘状树形结果面积只有树冠的1/4,双盘状树形的立体空间体积,只占树冠空间的1/10。该种树形结果面少,产量低,土地和光能都未能充分利用,凡是低产树多为这2种树形。因此,油桐造林头3年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树形的培育。

2.9科学施肥

油桐年年结果,消耗养分较多,因此需要施肥。在幼苗期以施氮、钾肥为主,成林后除施有机肥外,要多施磷肥,以促使其开花结果。最好在春季、夏季各施1次,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2.10病虫害防治

油桐黑斑病是油桐最常见的病害,可危害叶和果,引起落叶和落果。先是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大斑点,直至全叶枯死脱落。在果实上也是先有小的褐色斑点,后扩大成大的圆形硬疤,稍下陷,造成早期落果。在防治上,可集中烧掉和深埋油桐病叶、病果,减少病害侵染来源;每隔一定时间喷洒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以保护叶、果不受侵染;加强抚育管理,促使油桐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油桐刺蛾幼虫喜成群吃桐叶,对油桐林危害严重,且也危害人的身体。在防治上,发现幼虫聚集的叶子,摘下踩死,刮下虫卵烧掉,点灯诱杀成虫;在树干涂粘着剂,使幼虫无法下地化蛹成虫;用敌百虫稀释液喷雾进行防治。油桐尺蠖专吃油桐叶,能在几天内吃光全部的油桐叶,妨碍油桐树的生长,危害大。在防治上,结合冬季垦复,消灭冬蛹或老熟幼虫;用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危害轻的可用人工捕捉消灭;危害严重的用含菌量1亿~2亿个/mL孢子的白僵菌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2 000~3 000倍液喷雾杀死幼虫;用杀虫菊酯熏杀。金龟子危害油桐的有7~8种,霍山县主要有铜绿金龟子、黑色金龟子、豆兰金龟子,以黑色金龟子危害最大。金龟子幼虫喜欢啃食油桐根部,成虫爱吃油桐树叶,成群活动,危害很大。在防治上,在林内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些土凼,放入新鲜嫩杂草,滴入菜油,盖上薄土,2~3 d可翻土揭草,捕杀幼虫;也可以采用人工捕捉或夜晩在油桐林外点灯诱杀成虫。

3参考文献

[1] 周如君.皖西大别山区油桐造林[J].林业实用技术,2004(9):13.

[2] 朱雅红.油桐低产林改造与早实丰产林营建[J].安徽林业,2008(6):39.

[3] 张雪,景瑞阳.小油桐抗逆性(低温、干旱)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58-59,64.

[4] 徐永杰,汪阳东,周席华,等.油桐幼林不同套种模式效益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1):103-106.

[5] 国家油桐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预验收[J].林业与生态,2011(11):46.

[6] 谭晓风,蒋桂雄,谭方友,等.我国油桐产业化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J].经济林研究,2011(3):1-7.

[7] 张平,刘瑜,李莉,等.西峡县油桐丰产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216.

[8] 吕敏生,杨红斌,赵爱红,等.生物质油料树种——油桐直播造林技术[J].中国果菜,2008(6):6-7.

[9] 江朝辉,管秀明,孟凡庭.油桐育苗造林技术[J].安徽林业,2003(4):26.

[10] 蒋广顺.提高小油桐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贵州林业科技,2008,36(3):40-41.

[11] 冯远欣.油桐树的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8(9):155-156.

上一篇:册亨县林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下一篇:以美国纽约市高线公园为例论公共空间种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