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小户型空间设计应用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2-09-23 07:01:36

极小户型空间设计应用及优化策略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对极小户型空间设计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极小户型空间的优化设计策略,形成完整的极小户型空间设计理论研究体系。

关键词:极小户型空间,设计应用,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basic method of the tiny apartments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s, and based on this, advanc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tiny apartments, form a complete system of the tiny apartments design theory research.

Key words: tiny apartments,design applic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住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全球有限土地资源下的高速城市化进程这一背景之下。极小户型是适应于当前社会背景之下新居住需求的一种居住模式,也是对我国当前住房结构的一种补充。笔者有幸参加了沣东新城2012年度保障房项目的设计投标,其中涉及到公租房,廉租房等极小户型住宅的设计,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已经形成极小户型空间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因此需要总结和归纳出相应的优化设计方案。

1、项目简介及极小户型户型空间设计

1.1项目简介及极小户型单体设计:

1.1.1项目总体简介:

沣东新城2012年度保障房项目项目位于沣东新城斗门工业园内,绕城高速以西,富鱼路以南。项目总用地约为213.5亩 ,用于规划建设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幼儿园及小区商业配套设施。

本项目的规划用地被科源一路一分为二,西侧用地布置廉租、公租房,东侧用地布置限价商品房,功能布局清晰,便于日后管理、维护。以一条横向的步行景观带将东西两个区域联系起来,并将主入口位置稍微错位处理,使其彼此呼应,又不相互干扰,整个小区更加协调统一,以此增强项目的整体性。东西两个区域各自拥有一系列公共活动广场,在满足各自区域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增强各自区域的向心性。结合日照分析,西区楼位规划布置为大型绿化广场围合结构,此种布局空间宏大,序列明确,形式感强,适合公租、廉租房的性质。东区限价商品房楼位规划布置为大面宽层叠院落序列,这种布局能形成多层庭院景观空间,层次丰富多变,空间互相穿插,步移景易。且每栋楼都有大片的楼前庭园,散步休憩非常方便,利用率高。此手法为中高端楼盘常采用,适合限商房的定位。

1.1.2极小户型单体设计

项目中的极小户型主要有廉租房和公租房。套内面积在25平方米~35平方以内。设计的重点是避免纯北向的户型。

1)公租房:面向群体为项目周边企业职工,刚毕业的大学生,周边事业单位公务员、过渡型白领人群。属于短期入住的人群且年轻人居多。户型设计均以小户型为主,面积在34―49之间,其中1538户面积小于40。满足户型小套数多的设计要求。公租房户型方案是在建设部推荐优秀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优化。

2)廉租房:面向的人群为符合政府规定的低收入家庭。属于长期居住且老年人居多。此户型的设计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考虑居住结构的多种可能性,所以在此户型的设计中我们考虑到加张床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实际的调研中也证实了加张床必要性。其次均设有适合家庭生活起居用途的阳台。

1.2项目中极小户型空间的设计

A户型

套内建筑面积:33.5 适用人群:夫妻+子女或夫妻+独居老人

房间特点:LD+2B+T+K,户型接近方形,明厨明卫,有利于整个户型的通风,KT空间位于LDB空间一侧,使得起居和就寝空间相对完整,主卧空间比较舒适,因此面向以青年夫妻为主的核心家庭。

B户型(与D户型类似)

套内建筑面积:26.1 适用人群:夫妻或夫妻+子女

空间特点:一个两居室户型,可满足核心家庭的生活。平面方正,入口较为宽裕,可放置鞋柜等收纳空间。有完整封闭的厨房。起居空间没有直接采光,需要用轻质隔墙加玻璃隔断将起居室和卧室隔开,在相互分隔空间的,保证各自私密性的同时,又保证了起居空间的采光。若将轻质隔断打断,可形成一个较大的完整空间,空间可塑性较强。缺点是户型只有单面采光,通风较差。

2.项目中极小户型空间 优化改造设计策略

2.1空间回路流线的设计

由于受到面积,功能,空间,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极小户型空间在设计中往往不可避免存在流线死板,空间狭小,舒适性不佳等问题,在设计当中,我们可以在原有设计的基础的通过改变原有的空间流线形成新的流线,从而达到丰富空间和简化活动流线的效果。

在本次设计当中,基本思路是通过在厨房,卫生间,阳台,卧室等有轻质隔墙连接处,开设洞口,设置推拉门,使得各个空间可以组成一个可封闭循环的回路,形成新的流线,将各个功能空间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在保证户型可以在前期设计或后期改造形成新的回路空间时,必须确定有以下一些条件,首先,轻质隔墙和隔声材料的运用才可以保证开设的洞口并不影响各功能空间之间的动静分区,达到可连通,又可相对独立的空间效果。其次,推拉门的使用在连通两个空间时,也不影响对另一个空间的使用。

2.2户型平面内空间分隔的加与减

户型中分隔空间主要是依靠墙体,隔断,家具,洞口,装修等来分隔和限定出不同的功能空间,不同的划分形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实墙或者轻质隔墙可以完全分开两个不同的空间,保证空间的私密性,但会造成空间狭小,利用率降低。隔断不破坏完整的大空间,但会造成空间的互相干扰。用家具进行分隔最重要的是可以起到节约空间的效果。而且在极小户型的设计当中,大量使用了可移动或者可变的家具,这样可以随着使用者的需求,在不用的时间和状态下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

因此在设计当中,我们可以利用以上的分割手段,或增加分隔,或减少分隔,对已有的户型进行优化的改造,得到意想不到的空间效果。或者在设计之初,就对极小户型留下这种改造的余地,让户主有多种的选择余地。

2.3三维空间内的划分和改造

住在内部的空间从三维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底部空间,中部空间和顶部空间。底部空间主要是可利用家具的底部空间进行储藏。中部空间为人们的活动空间。顶部空间即人们活动时头顶以上的空间,可以利用这些空间增加床位或储藏空间。

2.4退出极小――两个极小户型空间的重组与合并

在极小户型的设计和使用当中,随着使用者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成员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住房空间的空间和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到在极小户型的后期使用中,能否将供少数人居住的极小户型空间变为供更多人居住和使用的高品质空间,就需要我们考虑极小户型居住空间的退出机制,即两个相邻的极小户型空间合二为一,重组为一个较大的空间,满足家庭成员的生活。

这种类型的改造通常是通过打断户型间的隔墙,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空间,对户内空间进行重新组合和划分,这对原本户型套内空间的灵活性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设计当中尽可能设计为较大的合用空间,为以后的空间改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两套户型的厨房和卫生间可以只留一套,余下的改造为储藏空间或者其他功能空间,也可以保留2套卫生间,形成高品质的卧室空间。

3、结语

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实际项目的实践,本人希望能够通过建筑师的视角出发,为住户提供舒适、适用、个性化的居住空间,使设计能够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优化人们的生活模式,提高居住品质。

参考文献:

周燕珉.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 3 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上一篇: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浅谈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