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分析及思考

时间:2022-09-23 06:57:22

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分析及思考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IT外包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加强,也逐渐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政府以服务外包的形式将电子政务业务交给专业技术公司去完成,能够使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在开发、运行、维护达到最优化,使政府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在“政务”上。本论文首先简述了电子政务IT外包的涵义。其次从两个方面政府内部和外部社会,对电子政务IT外包的优势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概括。另外对电子政务外包运维过程中的成本超标、信息泄露,合同完善以及外包商选择不恰当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电子政务IT外包中的一些风险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政府 电子政务 IT外包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1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的简述

电子政务外包,它既是政府服务外包的一种,也是IT外包的一种。通常所说的电子政务外包概念是从信息技术外包引申而来。所谓信息技术外包(或称IT外包)是指一个部门或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全部委托给专业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完成。电子政务IT外包,即政府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完成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

2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的绩效

2.1对政府内部的促进作用

2.1.1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成本大于收益的事情是不值得去做的。如果采用自建模式建设电子政务,从前期的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的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调试、运行,到后期的系统运行、维护、更新、设备升级、人员培训都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可以通过招标,外包形式来降低成本。

在提高效率方面,采用电子政务IT外包这种模式能够使政府人员专注于“政务”,从电子政务的开发,建设,维护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也不会出现在电子政务方面由于技术有限而相互推脱工作的“踢皮球”现象,职责不清,权限不明。采取外包模式,政府只需把意图表达给外包商。这样一来精简了政府人员,使每个人集中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各尽其责,明确工作职责,提高了工作效率。

2.1.2体现政府以“顾客”为服务中心的理念

新公共管理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公共部门确立以顾客为服务中心的思想。而电子政务外包的实施能够让“顾客”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这与新公共管理的诉求不谋而合。

采取电子政务IT外包,首先这种方式促使政府专注于”政务”,集中精力在政府的核心业务上。其次这种营运方式充分考虑公众需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用户的需求发送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将有利于促进政府服务方式和流程的转变,服务内容和种类日益丰富。

2.2对外部社会的促进作用

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这种模式直接为众多IT企业创造了一个IT服务外包市场。其次,在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营实践中,还产生了很多全新的信息服务需求。例如数据仓库服务、数据托管服务中心、网络托管服务中心、企业信用评估服务中心等等,这实质上促成了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业的诞生,从而为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强大动力。另外,政府通过服务外包的引导,企业为降低成本,也会将相关服务外包出去,为我国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外包服务市场不断的成熟后,从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调试、运行、到后期的系统运行、维护、更新以及相关日常工作都需要雇佣大量人员,增加就业机会。

3政府电子政务的风险问题分析

3.1成本超标

政府将电子政务项目的开发、日常的运维以及相关的服务工作委托给IT外包商去做,这一过程会出现成本超标的可能。首先外包市场的不成熟使得可选择的外包企业较少,政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寻找合适的外包商,这样一来就产生了较高的搜寻成本。其次,较少的外包企业造成外包市场缺乏竞争,外包商的议价能力会提高,甚至对政府提出额外要求。由于政府处于技术方面的劣势,对外包商的要求照单全收,造成谈判成本升高。最后电子政务的IT外包是一种委托模式。在委托关系中由于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不同,外包商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外包不是意味着彻底不管”。政府为了防止外包商偏离目标,要对运维服务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估,随之而来变会有监督成本。所以说这种模式面临着成本超标的风险。

3.2信息泄露

采取电子政务IT外包这种模式,外包企业要提供服务就得需要政府提供信息。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就会让外包商接触到各级政府的各种各样核心机密文件。掌握政府机关网络结构、参数设置、软件结构、敏感数据或信息的人员也在增加,如果政府缺乏相应的知识、信息产权保护,缺乏监督,则有可能会造成政府机密信息泄露。另外服务商技术团队人员的职业素质可能影响服务的保障能力和质量,并有可能构成安全威胁。服务商技术人员一般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招聘而来,如果招聘时把关不严,将职业素质较低的人员招聘进队伍,后期培训和管理又没有跟上的话,可能因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或操作不当,产生人为的运行故障、数据丢失或系统服务中断,也可能增加被攻击的风险或泄密威胁。

3.3合同的不完善

政府以合同方式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日常运行维护以及相关服务等工作交给专业外包企业去做,所以在电子政务运维外包过程中,政府对外包企业的约束主要来自完善的合同。但政府与外包商签订的合同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合同条款的不完善。政府在IT外包方面由于经验不足可能会导致在签订合同中遗漏某些条款,外包企业因为拥有信息优势向政府提出有利于自己的标准表现在合同条款中,这样一来外包商有可能借机损害政府利益使自己获益,引起纠纷。另一方面就是合同缺乏灵活性。缺乏灵活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僵死的条款。客户要求,环境在不断变化。如果不随实际情况升级,修改合同的话,则难以提供优质服务。第二,长期的外包年限。政府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工程在开发、运行、维护的稳定性,便会与外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了长期外包合同。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政府对固定外包企业依赖性变会增大,外包企业也因为有了合同保障想着不会丢失政府这个客户,便不会随IT潮流发展花费一定费用更新设备,提高服务质量。

3.4外包商选择不恰当

外包商的选定是电子政务IT外包成功的关键,但往往在外包商的评价与选择阶段存在着一定风险,风险的来源来自政府和外包商双方。对于外包商来说,他们属于市场经济利益主体,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为了能够使政府把电子政务业务包给自己来做,会刻意隐瞒自身的缺点,夸大自身业务水平。这样影响了政府对外包企业的综合评价,选择了不合适的外包企业,最终损害的是人民利益。另一方面的风险来源是政府。首先政府现在还没有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测量标准去衡量外包企业的好坏。另一方面很多不发达地区,政府在选择外包企业的标准就是低价策略。虽然暂时的近视效应让我们觉得节约了成本,但低价外包企业通常不能给政府带来高质量的服务。

4对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的思考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子政务IT外包已是必然趋势,但所有的外包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让外包之路能更为健康发展,我们对政府电子政务IT外包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宏观上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市场秩序,制定出管理外包市场的统一标准。同时在具体的招标过程中要做到公开、公正,综合比较后选出商誉良好的外包企业。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外包企业服务过程的管理监督以及进行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在管理方面,“外包”不是意味着所有事情都交给企业去做,政府依然要充当主导作用,全面掌握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的实际情况,根据顾客诉求把要求反馈到外包企业,督促外包企业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监督方面,在建设外包系统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既要熟悉企业的工程特点,也要同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保证服务体系的完善。对于目标完成程度的评价,政府需要开展绩效评价体系,评价电子政务运维外包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绩效目标,主要看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后针对外包的安全风险问题,政府与外包企业需签订安全保密协议,外包企业内部应该设立统一的运维人员上岗要求。

参考文献

[1] 沈宏峰.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电子政务外包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詹洁霖.电子政务外包的风险控制与策略案例研究[J].商业研究,2012(19).

[3] 陈玮.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监督模式探究[J].信息通信,2012(02).

上一篇:流程再造与行政审批流程优化 下一篇: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注重对运输经济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