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随意识记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3 06:50:24

不随意识记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不随意识记又称无意识记,是指主体事先没有识记的意图和目的,无需付出特别的努力,更不需采用任何识记策略和手段,信息完全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长时记忆库中的。无意识记与人的职业、兴趣、动机和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凡是对人有重大意义的、使人感兴趣的、能激发人的情感的事件,常常无意中被记住。因此,无意识记可以减轻人的脑力劳动,又可以记住许多有用的东西,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生物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无意识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样化;激发学习兴趣

一、联系实际,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同时记住有关的生物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无形中记住相关的生物知识。如班上有人感冒了,过了几天,又有几个人被传染,我就利用这个机会,指导学生阅读和感冒有关的文章以及课本中免疫和传染病等章节的相关内容。当学生病好的时候,同时也知道感冒产生的原因、为什么有的人会被传染,有的人不会被传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感冒的生物知识,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刻意识记。又如,刚开学不久,镇卫生院到学校给学生注射麻疹疫苗,我告诉他们,注射到你们体内的是一些病毒,但你们为什么不会得病呢?接着,带着疑惑的学生赶紧查阅有关资料,结果,他们也在无意中识记了抗原、抗体等有关的生物知识……因此,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只要适当地指导,学生就能不随意地识记一些相关的知识。

二、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设质疑,诱发兴趣,在快乐中讨论掌握知识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

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巧用诗词、成语,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

3.利用“顺口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生物过程中,利用“顺口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如,在讲到心脏时我用“一心四腔八血管,二动六静四同名,左厚右薄,左二右三。”的“顺口溜”来讲解,它的意思是:一个心脏共分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有八条血管和它们相通(冠脉循环中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除外)。这八条血管是指两条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各一条),六条静脉中四条静脉的名称一样(即上下腔静脉各一条,四条肺静脉),左心室壁的肌肉比右心室壁的肌肉厚,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这样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复杂的心脏讲得一清二楚。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无意识地记住了一些生物知识。

4.课堂抢答,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总之,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他们无意识地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下一篇:浅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