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异乡住成故乡

时间:2022-09-23 05:47:53

我个人认为,“故乡”这个词指的不只是出生地。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东台人,在上海读的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毕业之后就没想过回去。人就这样,见过更好的、更高端的、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你就不会想再回那个相对闭塞的小城里。即便那是你的故乡。

那是2000年,我疯了似的到处找工作。我父母都是工人,这方面帮不上忙。我母亲在电话里说:“李童,你多努力。能留下就别回来。”

真的,这是我母亲的原话。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家里倾尽全力供我上完大学,就是希望有一天我能出人头地。

都说现在找工作不容易,其实那个时候,也不容易。因为我不是名校毕业生嘛。我是在学校宿舍里赖到最后的那一拨。我的成绩还好,但是一线城市就这样。用人单位的选择太多。不是有人说,长得好看才有青春吗?其实找工作也一样,光有技术还不行,你还得长得好看,还要有工作经验。可谁一毕业就有工作经验呢。

那时候,我没办法,搬去十间人的求职旅馆。15块一天,到处是“小强”。但是你知道,人心里一旦有了目标,什么苦都能咽下去。我住到第35天,在一家设计装潢公司找到工作。接到录用电话的时候,我跑去肯德基,大吃了一顿。怎么说,我也在上海落下脚了。我相信总会有一天,可以在这偌大的城市中,奋斗出自己的位置。

说起“位置”这件事,许多在外地打拼的人,都有个误区,就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拼命争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电视剧里都是这样演的。再看看国外,华人到哪都在人家的地盘上建出个中国城。可事实上,这不是真正的“位置”。真正的“位置”,是靠融入得来的。你要学习人家的文化,尊重人家的习惯,人家才会在心里,有了你的位置。而这样,你也不会觉得自己身在异乡为异客。

我工作半年后,和同事在近郊靠地铁站的小区合租了一间公寓。搬家的那天,我就给同层的两家邻居送了水果,对搬家给他们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他们都觉得很惊讶,也很高兴。说没见我这样客气有礼貌的年轻人。

有时候,他们门口放着要扔的垃圾,我出门看见,也会给捎上扔到楼下垃圾桶。如果在电梯遇见同楼的邻居,我还会主动打招呼。再有,每次交房费,我都会给房东准备些小礼物,巧克力啊,曲奇什么的。

说起房东,是对老夫妇,儿子在国外工作,所以房子拿出来出租。他们和我住得不远,所以家有什么事,我都会去帮忙。记得是2002年,房东阿姨的老公,脑溢血晕倒在家里。她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给我打电话。我帮她叫救护车,送他们去医院,还不时去医院探望。房东出院时,他老婆哭着对我说,我就是他半个儿子。

和我同租的同事说:“你个租房的,至于吗?”

我说:“你不懂了吧,你把自己当外人,别人就把你当外人,你把自己当家里人,人家自然把你当家里人。”

我在那里住了三年。后来,房东的儿子要在国外结婚定居,决定卖掉国内的房子。我同事很心烦,准备找中介。可是邻居知道后,发动全小区的叔叔阿姨帮我们义务找房子。一个星期就找到了。人家都愿意把房子租给我们,便宜一两百都可以。

你说这是为什么啊?

还不是因为我不把自己当外人呗。即便我租房子,我也把自己当成小区的一分子。即便我不是上海人,我也要把这里当成我的家乡来生活。这块土地给了我机遇,给了我人生,我必须热爱它。如果我只把它当成一个暂住的旅店,那么我永远只能是个过客。

2007年,我和同事合开了一家装潢公司。我就做口碑营销。上海的装潢公司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开的。只有我们的公司最具亲和力。附近小区的人装修都找我们,因为他们都把我当成多年信得过的老邻居。

2008年,对我来说,是特别的一年。那年上海的房价有过一段小幅下滑。我出手买了一套。也成了有房一族。我把住在东台的父母接了过来。我们全家分隔十多年,终于聚在一起了。

那一年,我还认识了我的妻子。她22岁的时候,有过一段不太好的婚史。大概不到一年就离了。她妈妈认识我,后来把她女儿介绍给我。她说:“我觉得你挺真诚的,会待我女儿好。”

我说:“你放心。我从前一无所有。所以我特别珍惜每一样现在能拥有的东西。”

我们在2009年结婚,现在有一个女儿,生活很幸福。

其实,上海就是一座因为移民而兴旺的城市,上海人的祖辈许多都是外乡人。他们孤身一人,到这个被称作“冒险家乐园的地方”来闯荡。无法融入的,打道回府,能融入的,就会留下来,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我想,我就是后者。

所以,我认为“故乡”不只是出生地,而是一个有安全感、存在感的生活圈。我的父母、妻女、朋友、事业都在这里。这里就是我新的故乡。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曾在课上说过一段王鼎钧先生的话。他说:“故乡是什么?所有的故乡都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我想,这就是我为家人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Determination of Non-Darcy Porous Flow Boun... 下一篇:冬天易生四把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