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编剧苏小卫:与丈夫逆势成长共圆电影梦

时间:2022-09-23 04:39:00

《唐山大地震》编剧苏小卫:与丈夫逆势成长共圆电影梦

7月22日起,《唐山大地震》在全国各大影院公映,无数观众洒下了真情泪。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编剧苏小卫的努力,她说,她之所以受到导演冯小刚的赏识,全是源于丈夫霍建起给予她莫大的推动力……

少时发小大时夫妻,携手共闯影视圈

苏小卫和霍建起算得上是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学到中学都在北京景山学校读书,经常一起玩。后来,苏小卫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霍建起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两人就此失去了联系。

大学毕业后,苏小卫被分配到北京房山区师范学校当老师,后来她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霍建起则进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

1985年12月,苏小卫的姐姐给她介绍男朋友,就这样,苏小卫去相亲了,见面一看,天呀,对方竟然是自己的“发小”霍建起!

在交往中,苏小卫觉得霍建起忠厚老实、待人真诚,身上弥漫着画家的气质,就喜欢上了他,而霍建起也觉得苏小卫冰雪聪明、朴实本分,非常适合做他的贤妻。1987年7月,苏小卫拿到硕士学位后,与霍建起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不久,苏小卫被分配到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工作,霍建起仍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当美工师,两人的小日子虽然平淡,却过得和和美美。

接触电影久了,霍建起开始对“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拍电影,想成为一个像田壮壮、夏钢那样优秀的导演。1991年,他再也不愿去片场了,从早到晚都坐在家里看各种各样的影碟,满脑子装的都是“当导演”三个字。

后来,真的有人找霍建起拍广告片了,虽然只有短短的15秒钟,但他完全沉浸在导演状态中,感觉到生活非常充实。拍完这个广告片,霍建起又处于“闲置”状态,苏小卫知道他的心事,决定帮助丈夫实现梦想。

在苏小卫的鼓励和陪同下,霍建起找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说出了自己的导演梦。负责人大吃一惊,质问他:“你放着好好的美工师不做,要改行当导演,这不是异想天开吗?”霍建起苦求道:“您就让我试一试吧。”最后,该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会阻拦你,但你得自己找剧本,拉赞助。”

这个意见等于把霍建起推上了“个体户导演”的羊肠小道上,凭他自己一个人,怎么可能实现梦想?回到家里,霍建起陷入了绝望中。

苏小卫鼓励丈夫说:“国外有许多优秀的导演都是美工师出身,你有这么深厚的美术基础,拍出电影来一定很漂亮。我觉得你一定能行!”妻子的话让霍建起看到了希望。

一个月后,霍建起打算把梁晓声的中篇小说《表弟》拍成电影,不料,有一家影视公司已捷足先登,花5000元买断了《表弟》的影视改编权。

霍建起气得捶胸顿足,说工夫白费了。苏小卫也很焦虑,但她从中得到启发,对丈夫说:“我写剧本,你找投资方,咱们一起圆电影梦吧。”丈夫一听,赞成地说:“好好好,我圆导演梦,你圆编剧梦,咱们是两个新手,要凑成一个熟手。”

梦想作媒,“最佳电影夫妻档”横空出世

1994年10月,时值残疾人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会报告团来北京,报告会主席台上的一个小伙子引起了苏小卫的注意,直觉告诉她,这个人一定有故事。

这个名叫孙长亭的天津小伙本是一名优秀的足球前锋,参加自卫反击战时踩到地雷,成了高位截肢者,然而他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打破了残疾人世界短跑记录。

回到家里,苏小卫告诉霍建起:“有一个残疾运动员的事迹很感人,我想以他为原型,写一个剧本,你来导怎么样?”霍建起不太熟悉体育圈,听到是关于残疾人的题材,兴趣不大。

一个月后,苏小卫将打印好的剧本递到霍建起面前:“你看看吧,这是我的处女作,请多提宝贵意见。”

霍建起一口气看完剧本《赢家》,激动地说:“老婆,你出手不凡,把这个故事写得太精彩了,我要拍这部电影!”

第二天起,霍建起拿着剧本,通过朋友、熟人介绍,到处寻找投资方。半年过去了,霍建起经受不起一次次的打击,心灰意冷,打算放弃拍电影,继续干老本行。苏小卫安慰丈夫说:“你这一阶段跑累了,在家好好歇一歇,从今天起,我帮你每天为《赢家》做一件事,比如复印资料、打电话,慢慢等待成功的那天。”

苦心人,天不负。苏小卫打了上百个电话,终于得到佳音:杭州都盛文化投资公司老总俞有高愿意出资50万元投拍《赢家》剧本,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负责人看了剧本后,也都表示要给予资金支持。

资金到位,霍建起终于可以实现梦想了。第一次拿起导筒,面对宁静、邵兵等知名演员,霍建起有些不知所措,头脑一片空白,似乎前有狼后有虎,脊背上直冒冷汗。苏小卫经常抽空去探班,实在去不了,就与丈夫通电话,叮嘱他咬紧牙关,当好船长,把这条船平平安安地划到彼岸。

有爱妻“撑腰”,霍建起如同吃了定心丸。两个月后拍完这部戏,他瘦了十几斤,苏小卫心疼得直掉眼泪……

1996年初,《赢家》上映后,苏小卫和霍建起成了真正的赢家。这部电影获得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最佳编剧奖,“华表奖”优秀影片奖、最佳编剧奖,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奖、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大学生电影节导演处女作奖等多项大奖。

紧接着,苏小卫豪情满怀地投入到电影剧本创作中。她每写一部,霍建起就拍一部。夫妻俩捆绑式合作的《那山那人那狗》《说出你的秘密》《蓝色爱情》《生活秀》《暖》《情人结》等多部作品,享誉国内外,夺得无数大奖。霍建起和苏小卫也被圈内人士及媒体记者称为“最佳电影夫妻档”。

这对黄金搭档引起了影视投资方及制片人的关注,经常有人登门请霍建起导片子,请苏小卫写本子。2004年,霍建起被划归到“第五代导演”的行列里,苏小卫调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出任副主任。

情倾《唐山大地震》,奖牌有丈夫的一半

2008年9月,导演王坪找到苏小卫,希望她给主旋律电影《沂蒙六姐妹》写剧本。半年后,《沂蒙六姐妹》公映,大获成功,凭借深刻的主题和质朴感人的故事情节一举获得2009年度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优秀编剧奖”。

这时,冯小刚找到苏小卫,请她给《唐山大地震》写剧本。这些年来,苏小卫和冯小刚没什么接触,只是耳闻他脾气不太好,而且对剧本的要求非常高。再三考虑,她打算婉言回绝冯小刚。

然而,霍建起看完苏小卫带回家的华裔女作家张翎的中篇小说《余震》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其中有重大事件,也有细腻的情感,有能跟普通人沟通的东西,认为她不应该放弃这个剧本。

他对妻子说:“这篇小说为剧本的改编提供了一个非常文学化的视角:一个母亲被地震逼到绝境――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电影院放映的《后天》《惊天动地》《超强台风》等灾难片,都是全景式的正面描写,灾难结束了,故事也就结束了,而在《余震》中,‘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只是故事的开始。”

苏小卫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一“选题、格局都很宏大”的剧本,霍建起鼓励她说:“你擅长写细腻情感戏,也尝试过主旋律电影,肯定能写这个剧本。”

苏小卫“心肠一硬”,从冯小刚手中接下了这个活儿。回到家,苏小卫与霍建起一起静心研读小说《余震》,最终选择以“亲情”、“家庭”作为大主题,把原著以女儿为线索,改为母亲、女儿、儿子三人并重的叙事视角,以此表达“家在每个活着的人的心里”的故事内核。

冯小刚及制片方认同了苏小卫改编的大方向,希望她赶紧拿出剧本。霍建起朝苏小卫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小卫星要变成大卫星喽!你安心地写剧本吧,家务活,我全包了。”

在撰写剧本初稿时,苏小卫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如何处理原著小说中女儿被养父性骚扰、被丈夫抛弃等残酷的情节,二是母女之间的心结和纠葛,该如何解开。

这两大难题,同样难住了霍建起。他忙里偷闲,与苏小卫一起走进一些居民小区,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讲述《余震》。老人告诉他们:“我们喜欢真诚善良的好人,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尾……”

苏小卫和霍建起茅塞顿开。霍建起说:“你要跳出原著小说的框架结构,把剧本写得干净、健康、温暖、积极,这样才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

随后的创作中,苏小卫多次与霍建起商讨,又反复征求冯小刚及制片方的意见,用了半年时间把剧本赶了出来。

苏小卫把剧本交给冯小刚后,心里的那根弦紧绷起来,吃饭不觉得香,上床睡不着觉。

知妻莫若夫。霍建起除了开车带妻子去郊区兜风,还拉着她去看画展,甚至带她去走两人相恋时所走过的路。这样,她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

随后,霍建起瞒着苏小卫找到冯小刚,跟他说起自己过去与苏小卫合作并多次争吵不休的情况,他建议冯导在征求意见、修改剧本时,对苏小卫语气和缓些,让她感觉到被信任和尊重。

冯小刚笑了,说:“霍导,你放心吧,我会同你老婆好言好语地商量,绝对不会出现火药味……”

果然,这一剧本先后修改了8次。苏小卫觉得冯小刚是个很好打交道的导演,自始至终都把她放在第一位,非常尊重她的劳动。苏小卫颇为纳闷地对霍建起说:“冯导那个臭脾气,怎么一直对我‘以礼相待’,说话和风细雨像个绅士呢?”霍建起这才告诉她找过冯导的事。

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期间,冯小刚需要改动剧本,哪怕只动一个字,也会打电话征求苏小卫的意见。她和霍建起感动不已,原来大腕就是通过这些常人难以做到的细节炼成的。

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冯小刚多次公开表示:如果这个片子成功了,编剧苏小卫有一半的功劳。苏小卫认为这块冯氏奖牌至少有丈夫的一半功劳。

7月25日晚,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播报了《唐山大地震》上映及感动全国各地观众的新闻,称这部影片展现了灾难中“生命可贵,自强不息”的精神,引起了汶川大地震的经历者及许多观众的共鸣。

看完这则报道,苏小卫和霍建起喜极而泣。她对丈夫说:“我始终是一个业余编剧,不会因为写了《唐山大地震》就改变很多。你和儿子,永远在我心目中最重。写了这个本子,我更加意识到亲情及家庭的可贵……”

上一篇:《中国新闻》女主播曾:和“欢喜冤家”体味婚姻... 下一篇:魂牵梦萦,我那田园牧歌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