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与传统中间商流通模式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3 04:15:05

农超对接与传统中间商流通模式比较研究

摘 要:农超对接的出现,解决了以中间商为核心的传统流通模式流通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对这种传统主流流通模式造成了很大冲击。本文通过对流通成本及流通效率、社会分工和中间商现状三重角度对农超对接以及以中间商为核心的两种不同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以中间商为核心的流通模式较于农超对接模式更适合作为流通主体。降低流通费用,更应从提升流通效率入手,而非大幅地减少流通环节,并对如何提高流通效率给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农超对接 中间商 流通成本 流通模式

一 研究背景

自2006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成稳定增长态势,居高难下。以蔬菜为例,蔬菜零售价格高位运行,消费者“买菜难”;农民卖菜价格低、利润薄,又由于供大于求的市场现状,造成农民“卖菜难”;流通中间商环节普遍被诟病,人们认为是他们放大了流通成本,分享其中利润,形成了“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部署、推行“农超对接” 试点工作,欲以解决这一问题。农超对接,即“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消费者”模式(以下简称农超对接模式),自施行以来,卓有成效。

农超对接的出现,对有着承担约70%的农产品流通任务的“农户+批发商+零售商+农户” (以下简称中间商模式)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农超对接中农产品流通环节少、降低流通成本,在利于农户、消费者的同时,超市的可获利润空间仍比较大,以较低的售价从价格上对中间商形成挤兑,中间商利益严重受损。

二 中间商模式与农超对接模式比较

为比较两种流通模式优劣,本文首先对流通成本进行考察,并对流通效率中流通费用率进行比较,由量化资本入手进行分析比较。所谓流通成本即指商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在不同阶段的总费用支出,主要包括:人工、运输、包装、贮存、损耗等费用。流通效率是指流通过程中所有收益与成本的直接或间接比较。本文中所使用的流通费用率是指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流通费用占现实的销售额的比率,以锦州市葡萄流通为案例。

1.流通成本。流通过程中,由于超市以优质农产品为主要经营项目,因此收购成本就会高于普通农产品,由下表可见同等重量单位下传统模式销售额为1800元,而超市的销售额却是4166.7元,是传统模式的2.3倍多。在中间流通环节中,大型超市由于是新建立的流通渠道,其所需要的信息寻找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等都要高于早已形成的传统模式,并且,其对大型冷库的建立与维护都大大提高了中间商环节的流通成本,最后,由于对品质的高要求,其损耗率比传统模式要高,造成农超对接模式的流通费用1353.1元是传统模式流通费用的3倍多。

2.流通效率。中间商流通模式的流通费用率为21.83%,中间商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流通费用率分别为24.78%、19.71%。 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流通费用率26.74%,中间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流通费用率分别为32.47%和22.70%。可见,无论是流通总体的流通效率,还是各个流通环节的流通效率,传统模式都要比农超对接模式更高。

三、总结与建议

中间商流通模式相较于农超对接流通模式更具有立于流通主体地位的优势。农超对接是一种很好的补充流通模式,但在现在市场条件下农超对接还存在缺陷,需要去不断完善。经济问题往往是系统性问题,一些看是快刀斩乱麻的方案未必符合经济规律,扰乱了经济体系的平衡,其后果是造成更长期、更深远的逆向效应,只有系统的分析问题,寻求符合市场规律的解决之道。

农超对接就是以省去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一种新思维,这种方法在某些方面确有奇效,却有着自身的弊端,不可成为流通环节的主体。那么应当如何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呢?

方法就是可以通过提高流通效率来降低流通成本,最后降低农产品价格。

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取代产地批发商,与销地批商直接进行贸易活动。

在传统中间商模式中,生产者与批发商之间往往存在着经济人的角色,他们负责采集生产者与批发商的信息,并将信息在两者之间传递,形成桥梁,促成农产品向下一级流通。同时在“生产者+经济人+产地批发商“环节必然会产生中间商为增加自身利益而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变向叠加自身利益,而农业专业合作社却因是农民自发组成,虽然会同样因为包装、运输、贮存、搬运等方面产生成本,却会较该部分中间商所分得的利益小很多,这就可以提高农民收入,降低农产品价格,并且不会对流通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最后以比较低的销售价格在产地批发市场销售给销地批发商。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监督,防止其可能存在的垄断或暴利行为。

参考文献:

[1]寇荣,谭向勇.论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8(5)12-15

[2]杨宜苗,肖庆功.不同流通渠道下农产品流通成本和效率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2):79-88.

[3]马翠萍,肖海峰,杨青松.蔬菜流通主体成本与收益分配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11):23-27.

上一篇:公司员工偷懒的博弈分析 下一篇:简述档案的管理以及开发利用在企业发展中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