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的“夺命金”理财产品

时间:2022-09-23 02:52:42

金砖四国的“夺命金”理财产品

永远不要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同样,最好也别问理财师你是否需要理财。电影《夺命金》中,因基金销售任务不达标而承受极大压力的理财女经理特丽莎向“师奶”级角色娟姐推荐了“联发金砖四国基金”,而对理财知识一片空白的师奶,只会虔诚又无辜地用“清楚、明白”回答着特丽莎的理财风险提示,并最终用100万港币的毕生积蓄认购了该基金。好景不长,在欧债危机消息传出后的短短几天里,“联发金砖四国基金”的净值迅速下跌32%,师奶无言以对,欲哭无泪。

同样,国内不少金砖四国QDII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也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尤其是2007年出海的众多产品,随着赎回期的相继到来,正在不断上演一出出“夺命金”桥段。其实,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欧债危机为中场的全球金融危机,注定要以新兴市场的资本泡沫破灭来终结。新兴市场为整个金融危机充当最终埋单人,在过往几次金融危机中都已得到验证。因此,金砖四国的淘金热往往以失败告终。

出海连遭不测

2007年11月初,农行推出的境外宝QDII产品有2个品种,分别是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产品代码为:QDII07055、QDII07056)和金砖四国保本票据。其中,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为基金产品,在初始投资日按比例直接投资于4只基金,即荷银中国股票基金40%,荷银印度股票基金20%,荷银巴西股票基金20%,荷银俄罗斯股票基金20%。当时的公告还显示,境内居民投资金额起点为个人8万元人民币或1万美元,境内公司机构等值50万元人民币。当时该产品承诺的最长期限为3年,且发行1年后每周开放赎回,无赎回费。

2008年4月1日,荷银投资管理公司与富通投资管理公司完成合并,“金砖四国”股票基金组合中的4只基金的管理人变更为富通投资管理公司。2010年4月1日,法国巴黎投资管理公司与富通投资管理公司完成合并,金砖四国股票基金组合中的4只基金的管理人又逐步变更为法国巴黎投资管理公司。经过一系列的管理人换手后,2010年10月20日,农行公告称,在金砖四国股票基金到期日(2010年11月21日)前,向投资者提品延期的投资机会,当天的人民币产品净值为0.7918,依然还是被套状态。截至2012年12月21日,该产品净值仅为0.6315元(数据来源:农行网站),累计跌幅为-36.7%,最终不幸名列某网站排出的“2012年十大理财产品亏损王”榜单。

很多QDII产品都是挂钩股票、期货、期权等海外高风险金融衍生品市场。一旦与其挂钩的投资标的市场表现不好,连锁效益会导致该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亏损。QDII产品亏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外投资时机选择不当。第一次出海遇上了2008年金融海啸,直到2010年和2011年,QDII产品重整旗鼓,以主打创新为主,主要发行油气类、黄金类、大宗商品、不动产及债券类,但这次出海不久又遇上了欧债危机,多处于亏损状态。

金砖四国淘金难

中国农业银行网站提供的《“金砖四国”股票基金到期报告》中可发现,金砖四国绝非遍地是黄金,淘金之旅着实非常之难。在2008年的全球下跌潮中,巴西基金相对比较基准更为抗跌,金砖四国股票基金采取了防御性的策略。尽管2008年9月的雷曼破产事件使投资者盲目抛售所有股票,但仍倾向于投资那些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优质公司股票。在2009年二季度,当时市场出现非正常情况,某些流动性低的小盘股狂涨超过100%,影响了基金的整体相对表现。2010年,基金表现稍逊于基准,尤其在5月面对巴西股市的波动,在金融股和消费必需品的选股上表现不佳。2010年三季度,随着对于欧洲经济、中国增长以及美国衰退的不确定性逐渐明朗,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巴西股市开始拉升,该基金则受益于本地行业的增长(房地产开发、航空、保健),以及在原材料板块的合理资产配置帮助基金获取收益,而低配消费必需品拖累了基金表现。

在俄罗斯,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产品2008年的表现稍逊于基准。2009年,通过超配钢铁制造商和低配石油和天然气公司,迅速缩小了与基准的绩效差距并接近于基准。截至2010年9月,该基金的表现始终优于基准,但受累于2010年第二、三季度市场流动性普遍收紧,阻碍了基金新增资金的建仓步伐。在印度,2007年11月~2010年9月,“金砖四国”股票基金的整体表现接近于基准,但由于谨慎和对经济复苏速度的估计不足,一直持有较高现金比例,使其表现弱于基准。2010年,该基金相对基准表现平稳。2010年4月以来,印度股市攀升,通过在金融业和能源业的积极选股,基金的表现超越了基准。

谨慎参与

其实金砖四国股票基金之窘也非独例,翻看投资全球市场的QDII基金业绩,其中不乏亏损严重者,这当然和基础市场的糟糕表现有关,但更和这些产品在实际运作中的配置有关,包括错判市场而错失机会和没有按产品设计的比例进行投资等。目前,大部分QDII产品锁定于中国香港、亚太等与中国内地经济紧密相关的市场,容易形成一损俱损的格局,不利于实现资产配置。加之QDII基金管理者在海外投资经验上的欠缺和对海外市场的不够熟悉以及调研等方面所受到的诸多限制,在选择这类产品时,基金管理人的经验及过往业绩都是参考的重要指标。

投资者应理清自己的投资目的,是保本还是中短期投机,并结合QDII产品的性质。产品不保本,一定要设立止损线,谨慎对待不保本且未设立止损线的产品。不投资不熟悉的领域和海外市场,搞清最后投资收益与挂钩标的价格波动间关系,通过标的走势的判断是否投资。在清楚了投资标的后应审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高收益一定伴随着高风险,别被银行给出的超高预期收益率诱惑冲昏了头脑。比如产品是投资二级市场的,预期收益率就只能是预期,即产品有可能亏损。觉得能够承担二级市场的亏损风险,再考虑买进。

在面对QDII基金整体不佳的表现时,谨慎参与无疑是一种不错的心态。谨慎在于QDII类产品较难管理且整体业绩确实也不理想;参与则是这类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散投资者的风险并规避国内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目前,5岁多的国内QDII基金还处在幼年时期,加之独自出门远行,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谨慎参与才能避免损失。

上一篇:我国成本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社交网络盈利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