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的“原罪”

时间:2022-09-23 01:37:36

艺术品的“原罪”

如今,声讨中国股市“原罪”的声音时有所闻,矛头指向高市盈率发行导致股票价格过高,企业利润跟不上,是市场长期走熊的根源。其实在中国艺术品市场里,也存在高市盈率带来的“原罪”。艺术品虽然没有所谓的每股“利润”,谈不上精准的市盈率,但我认为每个艺术家根据其学习经历、履历、天赋程度、经验积累程度、名气、江湖地位、美术史地位、所属板块等因素,大致会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市场价位,如果大幅度超出这个价位范畴,就是高市盈率。

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势火箭般的上蹿之后,笔者就于今年初撰文表示:艺术品市场正处在股市6000点的位置,根据就是大幅度拉升后,艺术品的市盈率普遍过高。如今,我们更可以从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角度观察,不难发现,许多艺术家和艺术品被营销机构签约后大肆抬高市场价格,在保证了机构、艺术家、炒作者的利润之后,很可能导致其市场未来的长期走熊。

高价发行的年轻艺术家

某画廊推出一位年轻艺术家个展,宣传文案上写得诱人,号召大家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犹如购买潜力股、原始股。理由也简单,人家学校刚毕业嘛,在市场上是全新的,从没有人做过,你现在买进,肯定买的是最低价,将来只会往上升,那还不是买原始股吗?

“原始股”三个字听上去,像是发财的同义词。但且慢,先看看这位年轻艺术家的“发行价”。

该年轻艺术家虽然学校刚毕业,几乎没怎么获过奖,也没怎么参加过大赛,但首次个展推出的价格,基本在每幅画2万至5万元。

两位应邀参观的藏家在现场嘀咕:“价格不算高啊,但是也要几万呢。”“你不知道,现在能开个展的,价格就没有在1万以下的。1万以下,就好像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了。”“是呀,听说,张晓刚2000年以前的价格也只有几万块一幅,最多不过十几二十万,当时买进,不就是原始股嘛。”

我始终疑惑,我们一直只说艺术品如何升值,为何从来不提示风险?

艺术品既然是市场,就不可能只涨不跌,不提示风险,就好比游泳池边没有水深多少的危险标志。况且,如今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好多是毫无水性的,你只在大屏幕上不间断播放游泳健将们泳姿如何优美,让人看得心驰神往,一不留神一脚就跨进了水里。

对于年轻艺术家,营销机构只夸大了低价便宜的一面,根本没有提示其实原始股也是有风险的。

风险一,年轻艺术家无论现状如何,未来前景都存在很大的不可测因素。你看看二十年前全国美展的获奖者,或者某些美术史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其中的确有如今仍驰骋画坛成为名将的,但更多的人名却是被无情地淹没在了时间长河里。个人遭际的种种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一个年轻艺术家未来十年二十年是否还在这条道上混——况且,艺术向来是最难混的职业道路之一。

风险二,年轻艺术家别看现在价格不贵,但相对于他们目前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来说,其实也很不便宜了。比较一下现在一些老艺术家,尤其是各大美院里那些没有炒作、并不出名但画得很出色的老教授,其作品价格也就和当今的大部分年轻艺术家差不多。比如和赵无极、吴冠中等大师同学的闵希文,比如和陈逸飞同校同班同辈分的那一大批上海画家。

媒体是否应该有类似的风险提示:艺术很残酷,金字塔尖是由底部无数人堆出来,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将来只有爬到金字塔顶,那么,如今的价格才算是便宜的原始股。

自我拉高的成熟艺术家

年轻艺术家由机构拉高市盈率,而成熟艺术家也存在拉高市盈率的现象。

成熟艺术家大多接触市场良久,慢慢摸索出一套对付市场的办法。比如,他们很喜欢与艺术机构签个三四年的短约,一来,观察一下该机构的运作能力与他们的承诺是否相符;二来,机构在这段时间里面也会竭尽所能地为艺术家进行营销,但三四年后,营销方式和效果会显出一定的疲态;第三,艺术机构也往往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观察这个艺术家是否值得再续约推广,大家都会面临一个价格考量,机构希望画家给的价钱再低些,画家觉得名气上升后价位也应该上升,所以这个时候会有一个谈判的临界点,越得过最好,越不过,正好可以跳槽。

某市一位教授级油画艺术家,将近二十年里转了四五个合作机构,除了个别机构是自身运作出了问题之外,大多是因为画家要求市场价位上涨所致。艺术机构总希望价格便宜利于销售,而艺术家则希望快速打响知名度提高单价(好像所有行业都存在类似情况),一旦谈不拢就只好换东家。这位教授每换一次东家,条件之一就是提高他作品的市场价位。最近一次转换门户,签约机构一下子将他的作品市场价提升了两三倍。市场上出现以前的作品拍卖时,该艺术家总要提醒合作机构把画顶下来,好像这是机构的责任,出于利益考虑,机构往往会照办,这也就是如今拍场上高成交率背后的秘密之一。

成熟艺术家不断拉高价格,如果其艺术水准和江湖地位也在同步上升也就罢了,那些水准并没有同步上升的艺术家,就会出现市盈率越来越高的迹象。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有人买单,买完了单,市场总要消化这个市盈率,要么艺术水准和地位不断上升,要么在利益格局发生变动之后,价格长期回落。

当代艺术的梦醒之旅

中国当代艺术是最明显不过的高市盈率“发行”,导致市场长期走熊的例子。

先说张晓刚,2000年前,市场几乎没有人关注他,一年作品上拍最多一次。价格每幅在3万元至10万元。2000年后,市场悄然启动,至2007年达到第一个顶峰,单价比2000年时涨了50倍。这个时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最火爆的阶段,人人争说当代艺术。此后,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名头”,张晓刚的作品价格在短暂回落三分之一后,再次回升进行高位盘整。之所以能在2011年开始再度回到高位盘整,也是市场出现较多张晓刚早期作品拍出高价所致。其符号化的大家庭、同志、血缘诸系列都没能再超过2007年至2008年的高价。

“四大天王”中的王广义是更明显的例子。2007年高峰时,王广义的作品市场价位比2000年前涨了300倍。然后是深度回调,目前已调整至高峰时的三分之一价位。

新天王中的几位的代表人物,都是在当代艺术2008年回落后被市场发掘出来做第二波行情的,经过短短两三年运作,目前已普遍升至历史最高位。比如刘野,目前的价位,比2001年刚进入市场时,涨了20多倍;周春芽,目前价位也比2000年进入市场时涨了20倍;刘小东12年来的涨幅在30倍以上,曾梵志则涨了100多倍。还有一些新人进入市场一两年里就被快速拔升,进入了百万级。1979年出生的新人贾霭力2008年刚刚上拍,一幅油画《好运》拍出17万多,2012年春拍,这幅作品被改名《疯景》拍出了57万,而他的三联画《苍白的不只是你》去年拍出了600多万元,引起争议。

上一篇:你所不知道的文房收藏 下一篇:艺界热脸 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