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现象还是原因?

时间:2022-09-23 12:46:4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44-01

原题回放: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一)①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②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③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④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

“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⑤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二)①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②要究其原因,很多专

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③在笔者看

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④“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⑤比如,春节文化包含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等内容,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的。⑥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⑦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三)①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

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

人们的必须,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

②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的丰富的民俗活动的,这些节俗活动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些民俗的讲究或者说生产生活的习俗紧密关联在一起,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这些东西关联在一起,和祭祀、主导、祈祷、敬仰、吟诵等民俗事项关联在一起,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日所承载的内涵和文化都在发生变化。④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⑤而且,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⑥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

(四)①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②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的,是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的。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 ④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⑤在笔者看来,节日式

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

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⑥但是,我们应该通过我

们的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⑦我们应反思,为什么在美国华人聚居区还有年夜饭、守岁、压岁钱和拜年问候的声音,在华埠的商店里为什么还有红灯笼、红福字、红爆竹、红蜡烛、红色年糕和红色唐装?⑧或许韩国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⑨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段序号、句序号和着重号系作者所加)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是 ____。(3分)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己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答案】D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____。(3分)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

D. 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答案】C

7.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5分)

【答案】(1)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2)①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②在传统节日开展新的民俗活动,以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

质疑商榷:

其中第6题参考答案C值得商榷。题目问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答案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

越趋向物质化”,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的原因,而是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的现象。

“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在文中第(一)段第③句清晰表述为 “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紧接第④句说“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

因造成的”。很明显“这一现象”就是指前句所讲的“没有文化味”

“趋向物质化”的水涨船高的“压岁钱”、商品交易的“庙会”、群发短信的“拜年”。由此证明“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的现象,而非原因。此其一。

第5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一项,参考答案是D。那么,ABC三项都应该是“式微现象”。但是,A项的“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项拜年的“隔空对话”、C项的“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恰恰都是“没有文化味””趋向物质化”的内容或表现。由此更清楚地证明“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是传统节日式微的现象,而非原因。如果第6题“中国传统节日式微真正原因”选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那么第5题和第6题会互相矛盾。此其二。

探讨修正:

那么,第6题正确答案选什么呢?相对说来选D。即“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根据第(三)段第①句“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

的必须,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可以看

出,作者已明确指出传统节日式微的真正原因是“原来传统节日

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须”,所以我们对传统节日式微

才“无可奈何”。“不再是人们的必须”也就是答案D所说的“传统

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关于这一点,原文第(四)段第⑤句从另一个侧面进行了证明:“在笔者看来,节日

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

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

由此可见,第6题答案应该选D。

也许有人会用原文第(二)段第③句“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来反驳。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句说的是“文化”在“异化”“物化”,并非说“传统节日”

在“异化”“物化”,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我还不能不很遗憾地说,所选文章思路并不是特别清晰,表述也不够严谨。比如说第(一)段第④句的“专家们认为”与第(二)段第②句的“专家都归咎”和第③句的“笔者看来”的内容读后让人一头雾水,不知“笔者”对“专家”是肯定还是否定。这也是造成命题出现瑕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一篇:立足地域特色促进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研究 下一篇:关于配电变压器保护方案的研究及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