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时间:2022-09-23 12:19:59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农村文化不仅是我国文化事业的基础,在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馆、站又是农村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建设、巩固与发展农村文化直接关系并影响着我国整个文化事业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速度和成就。

一、加强文化馆、站自身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文化馆、站应主动取得上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建立健全文化网络的步伐,争取早日构成以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及个体文化示范户的农村文化网络。具体工作中,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操作。一是要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乡镇文化站为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各级政府要增加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必要的工作平台;二要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加强业务建设,提高乡镇文化站干部业务工作能力,是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必要条件。乡镇文化站的业务建设应该包括开展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创意策划、艺术技能和指导辅导能力。面对新的形势,一般的或单一的特长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乡镇群众文化的需要,如果不抓紧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事,要成功而有效地完成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就会显得十分困难;三要坚持农村文化建设的农民主体性。依托文化馆、站的指导,引导农民,在农民中发现和建设一支文化骨干队伍尤为重要。将农村文化中心、文化室工作人员以及热爱群众文化,热衷宣传工作,具有文艺特长、组织才能、示范能力的农民组织起来,培训锻炼,让他们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带动整个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围绕和服务经济工作,发展新农村文化事业

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文化的发展需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如果农村经济不发展起来,农民的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就会举步维艰,甚至只能是纸上谈兵。反之,农村文化事业就会得到大力发展。

笔者在祁东县调研得知,该县总面积1872平方公里,人口93万,耕地4100余公顷,辖23个乡镇,868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农副产品主要有黄花、席草、香芋等。近几年来,全县各级文化部门为祁东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并全力投身其中,牵头成立祁东黄花、香芋、草席文化节、邀请宋祖英,蒋大为,费翔等名人为祁东黄花、香芋、草席文化节表演、代言,使全县黄花、香芋、草席销售额直线上升,2007农民人均收入比三年前增加了1000元。作为回报,县财政对文化部门的拨款也比三年前提高了一倍,现在所有的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并配备了文化专干,782村和41个居委会设立了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受地域条件等多重因素制约,农民的活动范围有限,社会关系、人际网络、认识见解相对来说不够广阔,文化馆、站不但要争取政府部门对农村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与支持,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及资源,为农民牵线搭桥,吸引外资外商及民营企业的文化“扶贫”,投资兴建相应的文化项目,为文化“充血”,以达到“以文补文、以文养文”,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要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放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广大农民只有意识到农村现状的落后与改变的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农村新文化建设,才不至于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而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教育水平、科技知识、法制意识等方面外,挖掘创造性因素,开展创造性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农民素质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必须从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做起,比如定期开办扫盲班、科普知识讲座、农技农机知识讲座、音乐讲座,举办读书竞赛、歌咏比赛、体育竞赛等等。现在农民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日渐猖獗,要千方百计把他们请进乡村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只有经常性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才能把他们吸引过来。

只要我们文化馆、站工作人员持之以恒且富有爱心地投入到农村文化工作中去,必能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振兴戏剧培养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