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美点赏析

时间:2022-09-22 11:39:42

读了《花开的声音》这篇课文,不禁使我得到了生命的升华: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儿,却有着如此纯净美好的心灵。作者一句“也许当初我与小女孩相比,多了一双健全的眼睛,但因我的心灵残缺着!”映射出了多少现实生活中的心声。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中都透露着作者悉心的构思,巧妙的组织,以及高超的文笔。从整体来看,文章中都体现着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艺术美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文章结构美。作者从开篇就提到了自己的心情很坏,满以为进入一个花团锦簇的“市”外桃源会给自己的心灵一丝安慰,等作者登到龙泉山顶的时候却发现眼前的景象和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在这种失望的景色中便毫不夸张地表现出自己内心依旧难以逃脱忧伤的侵袭这一情绪。通过作者细致描述在爬山看桃花过程中遇到小女孩儿和她妈妈的对话,平滑过渡到段末,再次流露出影响作者的心情,是文章在结构上前后呼应。文章以作者心情描述作为开头,再以作者心情作为结束,显示出前后照应之美。

其次,文章显示出语言美。文章中作者对于自己心情的表述、对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都是采用纯朴的语言,但是给与读者的感觉却体现着语言之美。尤其是对小女孩的神态描写,“头上扎着两条小辫,随着她兴奋的欢呼,那小辫子在肩上一起一落,就像春风里两只美丽的小燕子在跳跃”,“她的脸也是粉红的,这使她更像一株亭亭玉立的桃花了”……这些语言的描述,完全把一个小女孩的形象跃然纸上,小女孩儿应有的那种天真灿漫、活波可爱的神态描写,足以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体现了文章的语言之美。

再次,文章随处体现着情感美。一个人能够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真情实感,就足以表达出作者的“情之深,意之切”。“那小女孩真像一位陶醉在梦境中的诗人,她更美了”,“在她那诗意般美好的世界中,我不禁泪珠欲滴了”。在倾听小女孩儿的一举一动时,作者不知不觉被感动了,以至于让作者潸然泪下。这不仅说明作者的心灵受到了小女孩儿那纯真童心的撞击,而且说明了作者的愧疚,因为作者也同为一个正常人,之所以表达出“因为我的心灵一旦抹上这种铅色的阴郁,就很难看到世界的鲜艳与美丽”这一句话,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的所想所感还没有一个失明小女孩儿心灵那般纯真与简单。“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体现着作者的情感美。

最后,作者在文章中以对比的手法体现着艺术美。文章中是采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其一,作者“我”在上山前是怀着一种落寞的心情心情去欣赏桃花,看到龙泉山顶的桃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时,作者的心情就更加“阴郁”;通过在山顶听到小女孩儿与妈妈的对话,“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从她那兴奋的话语中,我似乎感觉到了她心中那片美丽的桃林。”这便是作者的心情上山前后的强烈反差。

其二,小女孩儿双目失明了,是生理残缺的,但是从小女孩儿的外貌、穿着、语言、动作所表现出的小女孩儿心灵却是最美的,“啊,让我听听……哟。好多的花在开哟,妈妈,你听,到处都有是花开的声音!这声音好美,好美,它轻轻的,柔柔的……”任何一位读者当听到这句话时,不免也陶醉其中,因为那是小女孩儿发自内心的感受,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也体现着小女孩儿纯洁的心灵与身体的残疾的对比之美。

其三,面对小女孩儿的种种感受,作者的感受便是“这山顶根本没有成片的桃树,也没有繁茂的桃花”,而在小女孩儿妈妈的眼中却是“是的,孩子,这里有好多好多的桃花正在开放,还有许多美丽的蝴蝶在翩翩飞舞…”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心灵已被现实生活的种种感受所湮没,一旦心灵抹上这种铅色的阴郁,就很难看到世界的鲜艳与美丽,这也是现实中大多数人们的真实写照;而在“妈妈”的眼中,能够深刻体会出小女孩儿的天真,好多好多桃花在绽放,好多蝴蝶在飞翔,这从侧面也显现出了“妈妈”对小女孩儿的爱,再次让作者觉得愧不如这位失明的小女孩儿心灵之纯洁。

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着作者心情这条主线,通过对小女孩儿的描述,折射出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最终表达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失意,而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却没有失明小女孩儿那般洒脱与乐观的这一观点。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儿虽然有身体的残疾,但却有着美好的心灵,而作者有着完整的身体,其内心却远没有小女孩那么纯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道德底线却在不断下降。社会中“有毒的奶粉”,“染色的馒头”,“肆意泛滥的地沟油”,“失控的高铁”……一次又一次在敲打着人们的心灵,何谓心灵之美?我们在追求物欲的同时是否也能够俯下身来倾听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感受时代的最强音——美。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婚姻爱情 下一篇:如何让中考考场作文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