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些年轻的中国人

时间:2022-09-22 10:59:50

哦,这些年轻的中国人

今年年初,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旅游系统表彰先进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大多数是年轻人。没啥奇怪的,我们的旅游事业也是年轻的嘛。在会上,我们有幸结识了许多旅游战线上的年轻朋友。我们深深地感到,在这些看来不显眼的年轻人身上,凝聚着一种不可摧毁的力量。没有这种力量,我们的旅游事业不可能蓬勃发展;没有这种力量,我们的民族须臾不能生存。

还是让我们来当“导游”,请你们去结识他们吧。

播撒阳光的人

这不是年轻导游刘伊林吗?他怎么跑到北京医院里来了?

几天前,他陪着港粤侨168团观故宫,游北海,登长城,时值金风送爽,好不兴致勃勃。谁料想,该团李忠先生突然心脏病发作,脸色煞白,浑身抽搐,“咚”地一声瘫倒在地。

……在医院里,李先生昏昏沉沉地躺着,一切都不能自理,身边又没有亲人……“我就是他的亲人!”刘伊林自告奋勇,留下来照看病人。他忙里忙外,跑来跑去,为病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料理大小便……碰上李先生精神好了,就傍着他讲些有趣的故事,宽心的话儿。此时,其他团员又走了哪些地方,看了什么景物呢?李先生心里一定很惦记吧?小刘娓娓动听地向他介绍各地名胜,历史传说,让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也能想象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整整四天四夜,刘伊林没吃过一顿安心饭,睡过一个安生觉。在医生的治疗和小刘的护理下,李先生很快摆脱了病魔的纠缠,精神抖擞地继续随团旅行了。临别,他望着眼熬红了、人也累瘦了的小刘,老泪纵横,“你真是比我的亲生儿女还要亲哪!回去后,我一定对亲友们说,祖国人民真是好啊!”

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我们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国际残废人年,一个奇特的旅游团—一瑞士残废人旅游团来到了成都。年轻的陪同人员周小丁和老翻译曾永林同志一起接受了这项接待任务。当他俩初见这个“宝贝团”时,心里真发憷哩!瞧吧,拄拐杖的,吊胳膊的……全团16个人,坐轮椅的竟有8人!本来当个翻译导游就很累了,何况眼下是这样一个比例,健康人,残废人,1:8!

马虎应付吗?不行。客人克服重重困难,远涉千山万水,带来的是了解中国,增进友谊的美好心愿,怎么能在他们的心上投下一丝阴影呢?

小周和老曾忙乎起来了。从大慈寺到武侯词,从杜甫草堂到望江楼,汽车每到一地,他们便蚂蚁搬家一样将客人一个个抱下车,然后跑前跑后,搀左扶右,还要一刻不停地推着轮椅边走边说。游完一处,他们又爬上爬下地挨个把客人抱上车去,急忙向新的目的地出发了……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该好好歇会儿了吧?不,他们发现手轮椅的踏板太高了,客人上下时咬牙皱眉的挺吃力,又忙同宾馆商量,连夜为他们赶制了6副踏板……看到这一切,这些尝够人世炎凉的客人是怎样的激动啊—一

“四川少太阳,但我们心中有太阳。我们要告诉所有的残废人,到中国来旅游是不会遇到麻烦的!”

多么富于哲理的评价!旅游外宾踏上我国的土地,新奇而又敏感。第一个接触的便是翻译导游。他们很容易从翻译导游的一言一行来看中国。小周和老曾说:“平时年轻人谁没几句牢骚呢?可一陪团,不知怎的,心里总有股那么个劲儿。咱们是代表中国人的,得象回事儿!”

这些可爱的“象回事儿”的年轻人!正是他们,日复一日,一丝一缕地把社会主义中国的阳光播撒到世界人民的心中!

“打开窗口”——我的责任

孔鹏,是个脸色黝黑,身材魁梧的小伙子。他是国际旅行社总社(简称国旅)呼和浩特分社的翻译导游。他对万里同志在表彰大会上讲的做翻译导游工作对于促进对外往来,增进相互了解的重要性深有体

不久前,美国《每日新闻》上刊登一篇报道:《中国农民的愿望》。该报驻京记者夏壁尔写道:“通过对内蒙白庙子公社的访问,我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条件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中国人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这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对于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以外的人们来说,这是一片多么神奇,多么不可思议的土地!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打开窗口,让国外旅游者好好看一看。

……夏壁尔来了。辽阔的内蒙大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满坡。小孔陪着客人走访了一个又一个牧场。在奶茶飘香的蒙古包里,夏壁尔和牧民们盘膝而坐,听他们讲叙责任制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在熙熙攘攘的农村集市,夏壁尔看到物产丰富,买卖兴旺,吆吆喝喝的声音里洋溢着一种收获的喜悦。小孔象草原上不知疲倦的小马驹,走到哪讲到哪,追忆中国农村的过去,讲述今天,展望明天……

夏壁尔在报道中写道:“我访问了一位农民。农民家里有了电视机,缝纫机,盖了新房。他说,‘如果政府许可的话,要买汽车,中国农民有了这样的愿望,我很惊讶。”

几天劳碌奔波,为的什么?为了让外国人更公正、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小孔真切地说:“这是对我的工作最好的回答。”

“宣传光喊空话是不行的,”国旅南京分社翻译郭明兰感慨地说:“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真情实例,用事实说话,才能让人信服。我想起这样一件事——

“一天,我陪外宾游览中山陵,正讲解着,突然发现客人们‘走神’了,眼睛愣愣地盯着前方,有几位上年纪的抽出手绢抹着眼角。循着客人的眼神我转身望去,只见中山陵前长达392级的石阶上,一位中年男子背着个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正奋力向上攀登哩!原来如此。我立即明白了这些来自金钱世界的客人此时的心情,旋即话锋一转,说:‘朋友们看见了,那位儿子背着老母爬这么长的台阶,该有多吃力啊。可他的心里是愉快的。母亲辛苦一辈子养大儿子,如今老了,手脚不利索了,做儿子的能利用假日,背着老母观赏风景,报答养育之恩,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我又指指带着小孙子游园的老人们说:‘尊老爱幼,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种事情,在中国是随处可见的。’

“‘可在西方是看不到的,绝对看不到的……’几位年老外宾哽咽着说:你们的生活不富裕,却这样安宁,和睦,幸福。郭,你应该向报纸投稿,告诉中国人民,可以引进西方的技术,但千万别学西方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当我与丈夫不再相爱的时候 下一篇:科海奥游靠观察